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2018-10-18黄莲莲
黄莲莲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者开始站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将审美意识的培养以及优秀品德的树立相结合,通过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完善。小学语文中有许多文笔较为优美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相对较高,因此,老师需要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存在的各种美感因素,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以及鉴赏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小学语文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水平要求较高,语文老师需要立足于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审美构建的相关要求为切入点,将语文知识的培养以及美育教育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以及动手的过程中主动的接受美学的熏陶,从而促进个人思想以及心灵的升华。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水平意义重大,语文老师需要充分地利用阅读这一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及教育。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一、抓住优美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语文课本中包含有许多经典的文学著作,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能够真正做到优美、生动,准确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经典作品,每个作品都各具特色,同时包含许多生动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个性丰富的艺术形象,可以实现人文之美的有效展现。对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拼读以及思考,真正意识到这些优美词句以及篇章之中的语言之美,主动地接受相应的美学熏陶以及教育。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以及文本分析发现,大部分的小学语文中有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段落,老师可以立足于自然美的不同形式,站在形态、色彩、音响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感知和体验。自然景物的形态美主要包括自然景物的姿态和造型,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此给人的审美感受有所区别。另外,色彩美也是自然景物的重要表现形式,比如杜甫的《绝句》中都有很多描写自然之景的优美辞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诗中包含许多体现色彩对比美的词汇。在学习这些古诗文时,老师需要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进行感知和品味。
二、着眼人物形象,感知形象之美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小学语文作品中包含许多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作品,同时这一类作品的价值较高。对此,语文老师可以结合美育教育的实施情况,立足于不同语文教材的核心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人物形象鉴赏能力为基础。其中,语文课本側重于对人物形象的有效展现,并以此为中心来进行生活场景和相互关系的描述和刻画,大部分的人物形象相对较为丰富以及饱满,在落实美育教学实践时,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真正的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文章阅读的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在主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之中,通过情境的有效感知来意识到文章主人公的内在精神世界。比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老师在完成前期的字词教学以及导入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大胆的说出自己对李白的性格的看法,分析这一人物形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感知形象美的能力。
三、展开想象翅膀,拓展意境之美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水平十分有限,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以及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个人的认知相对比较肤浅,实际的审美鉴赏能力水平较低。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的构建,老师需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象来感受经典文章所包含的美。老师需要结合现有的语文教材,将阅读教学与学生情感的感知相联系,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揭示来让学生采取推理想象的形式,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需求来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及分析,通过这种形式来促进个人审美能力以及水平的提升。另外,如果学生能够将个人的想象力与优秀文章的学习相联系,就能够有效体会文章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通过情景感知的形式来更好地实现审美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文章中有大量的对话及动作描写,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揣摩人物个性,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朗读和课本剧角色扮演中体味周瑜和诸葛亮不同的人物性格,更好地理解文本,让学生具体感知文章中的情景。
四、注重文本沟通,体会文本之美
对话教学以对话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为核心,能够实现与文本的个性化对话,让学生真正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物形象。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待提升,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具体阅读来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其中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背景以及思维模式有所区别,在阅读时所采取的阅读方法差异较大,因此学生所得出来的阅读结论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共同的成长以及发展,语文老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了解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立足于审美能力构建的实质需求,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情节的有效感知,让学生能够通过情节以及具体文章要素的深入分析来产生一定的共鸣。比如在课外阅读《西游记》时,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掌握不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心理情感,语文老师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这些精彩段落进行反复的品读,实现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个性美。
【参考文献】
[1]杨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才智,2017(22)
[2]东野广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写作(下旬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