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图与月亮的别称
2018-10-18陈杰
陈杰
月亮在古代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望着同一轮明月,观察着同样的月面影像,却创造出不同的月亮别称和神话传说。
嫦娥与蟾蜍
在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千百年来,每到中秋的夜晚,在皎洁的月色中,弥漫着桂花香的树下,总有孩子专心地倾听着美丽的嫦娥偷吃了不死药而奔向月亮的故事。
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来源于东汉张衡的《灵宪》,英雄射手羿为了成为长生不死的天神,在西王母那里求到了不死药,并将不死药藏到宫里。后来,羿移情于宓妃,这导致他的妻子姮娥非常不满,于是就偷服了羿的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并化作了蟾蜍。到了西汉,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妲娥为嫦娥,流传至今。
流传到现在的神话中,嫦娥是羿的妻子,然而最早关于嫦娥的记载却同羿没有任何关系。秦简《归藏·归妹》是目前发现关于嫦娥神话最早的文献记载,这份文献记载表明,在很久以前,嫦娥窃取了不死药,飞向月亮,并占据了月亮。
嫦娥奔月神话的最初版本,并没有关于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的说法。在后来的文献中,美丽的嫦娥没有成为月中仙子,反而成了丑陋的蟾蜍。这和蟾蜍在月亮神话中的地位有关。月亮别称“蟾宫”,在嫦娥奔月之时早已生活在月亮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有一只蟾蜍和一只兔子,镰月下面一个飞腾而升的女子就是嫦娥。另据《太平御览》记载:“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这说明蟾蜍为月亮精华生成,并不是嫦娥奔月后化成的。那么,先民们为什么认为月亮上会有蟾蜍呢?
嫦娥奔月雕塑
生殖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的原始信仰之一,原始生活环境的艰难促使先民们向神灵祈求多子多福。蛙多子,是生殖能力较强的动物,并且蛙腹部肥大,体征颇像孕妇,原始人希望像蛙那样多产,于是蛙成了生殖崇拜的对象。月有阴晴圆缺的周期性变化,而这种变化在先民的思维中成了生物性不死的特征,他们对月亮产生了无比的崇拜与神往,也对自然界中那些同月亮具有同样周期性循环变化的生物产生了同样的崇拜与神往。在他们所熟悉的生物中,蛙的特性与月亮最为相似。
然而,生物特性与月亮周期性的运动相关并不足以使蟾蜍登上月球,能使蟾蜍登上月球的应该是先民们对于月球影像的天文观察。在遥远的古代,由于没有先进的观察设备,人们只能依靠肉眼探索月球。当月球上的阴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人们会认为那影子是一只蟾蜍,在古代神话体系中,月亮上应该是先有了蟾蜍,才会有那些充满了想象力的神话故事。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在古代月亮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屈原在《天问》所写是月亮中有兔的较早记载:“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刘向在《五经通义》中说:“月中有蟾蜍与玉兔何?”到了东汉时期,人们把蟾蜍从月中逐出了,只保留了玉兔。晋代傅玄《拟天问》诗中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此后,便无人提及蟾蜍,月亮遂为玉兔独占。
事实上,关于月中有兔子的神话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有流传。在南美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神话中,混沌初开时候,天地一片昏暗,于是众神云集,推派一个名叫乔吉卡特利的神仙去把宇宙照亮,出现了太阳和月亮,本来太阳与月亮是一样明亮的,为了让他们放射出不同的光芒,一位聪明的神祗将一只兔子扔在了乔吉卡特利的脸上,从此月亮上就出现了兔影。生活于中国西部的瑶族,则流传着将织有桂树、白兔、白羊和人形象的锦毯射向月亮,从此月亮中便有了桂树、白兔、白羊和人的影子的故事。
随着对月亮观察的细化,人们发现月面图中出现了兔子的阴影,以至于《握斗枢》中说“月中有黑兔”,玉兔捣药的神话应该从那时起开始融入了月亮的神话体系。
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是关于月亮的又一个神话,这个神话最迟自汉代就开始流传了。唐代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说:“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质就是神话中的吴刚。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吴刚娶了阿女缘妇为妻,两人感情很好。后来,吴刚为了求仙学道,同妻子诀别到外地求仙。这时,一个名叫伯陵的神仙后代看中了吴刚妻子的美貌,乘虚而入。他们苟合三年,生了三个孩子。三年后,吴刚学仙归来,知道真相后大怒,他用残暴的手段折磨并处死了伯陵。他也因此触怒了神灵,伯陵的祖先火神祝融暴怒,搅得天地不宁。吴刚因此被流放到月亮上,砍伐永远砍不倒的桂树,备受孤独煎熬。他的妻子阿女缘妇感到愧对吴刚,于是命令自己的小儿子化作蟾蜍,来到月宫陪伴吴刚。
到了吴刚伐桂这个神话,古人关于月亮的认识基本成型了,人们在月亮的神话体系中再也没有添加新的角色。
嫦娥奔月雕塑
古人的月面图
神话是古代先民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通过想象来解释它们。世界上每个民族几乎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故事在近乎隔离的地方传播与演变,但是,它们之间却有如此多的共性。关于月亮的神话几乎都会涉及到蟾蜍(蛙)、兔子、人和树,这应该不是偶然的。
现代观察发现,从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近地面,也就是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亮和月亮上的阴影几乎是一样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分布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們关于月亮的神话主体几乎一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面对着同一个月亮的阴睛圆缺,产生雷同的想象。随着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人们登上了月球,一个充满诗意的月亮清晰地露出了而毫无生机的真容。关于月亮的神话结束了,但关于赏月的诗情画意伴着童年和中秋节的桂花香,会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