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的“群像”
2018-10-18岸晓风
岸晓风
说到中国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其中,唐诗、宋词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走上了传统文化之巅。
对于宋代来说,词人是最耀眼夺目的。他们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宋代的皇帝,个个爱词,始终对词高看一眼;宋代的大臣,不会写词似乎就是“另类”。如果要为宋代的词人画一幅群像,并且这个“操盘手”要得到大家的认可,现代著名女作家、学者,夏承焘先生弟子琦君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最近读她的《词人之舟》,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
她对宋词的发展有深刻的体察。她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一来由于国势承平,王公大臣有得是悠闲时间宴饮,宴饮中不免赋诗填词相酬答;二来距南唐五代时间很近,流风所及,作词比作诗的兴致似乎更高,像范仲淹、宋景文、欧阳修、晏殊等人,都喜欢作小令。还有一个有趣的因素乃是当时的士大夫们,总觉得凡有重大或者冠冕堂皇的感慨,当以诗来挥发,若属伤感离别、风花雪月等私人感情的,便把它寄托在词中。她认为与诗言志不同的是,词是言情的。所有的词总以言情为主,只是有各种不同的情。“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一种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是一种情,即使豪迈如苏东坡、辛弃疾,又未始不言情。
琦君是带着真情在写他们。她说李后主是一位情圣,也是一位词圣,只是錯生在帝王家,无端受尽暴风雨的摧残,以致饮恨而终。四十二岁的短暂生命,只留下四十余首词,可无论是他前期的词,写江南的风韵闲情、宫中的赏心乐事;或者后期的词,写幽禁中的凄凉岁月与亡国之痛,首首都是至情至性的永恒不朽之作。她说辛弃疾,把满腔热忱、郁抑与忠愤全部托付在词里,他不写散文、不写诗,他的心声就是词。词是他一生身世、人格的写照。
琦君也是词人们的知音。她说苏东坡,政治生涯的颠簸使他体会到了世态的无常,也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加以他横溢的才情、旷达的胸襟与丰富的幽默感,使他在处世态度上像是游戏人间,其实却是热爱人生。苏东坡曾对自己的弟弟子由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心胸之光明坦荡,于此可见。琦君讲述李清照的词在宋代为人所推崇,赞誉她能“创意出奇”“平淡入调”,能够大胆地创造而不破坏词的音律,真挚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流于庸俗,词家们尊她为宋一代大宗师亦不为过。读到此,我突然联想到,如果李清照与这位若干年后的女作家相遇,想必也一定会心心相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