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心声
2018-10-18申丹丹
申丹丹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蔚为大观,绘画作为其中一支,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虽已不是中流砥柱,却也始终未曾没落,无论题材、图像,或是语言、观念等方面,均颇有建树,这其中离不开每一位艺术家个体的探索。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绘画枝繁叶茂,很难再像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般,用笼统的概念去进行命名或归纳。
少年立志
200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的刘威,也在最近十年参与到绘画纷杂的进程中来。求学期间,他已在电脑美术行业崭露头角。2005年年底他曾跟随同学来到北京,在曾梵志燕郊工作室短暂停留了几日,可以说这是他第一次对中国当代绘画有了初步了解和现场感受。在从北京回武汉的路上,刘威下定决心走绘画之路,他意识到成为职业艺术家比今后一成不变的体制工作生涯,要更加符合他的性格和理想。
但成为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布满荆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业之初,刘威没有直接落地北京成为职业艺术家,而是不得已在湖北尝试了代课、杂志美编等工作,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仍旧难以适应,于是选择离开。同时,他的画作参加了几次展览,比如德国某画廊和星空间的群展,同时得到行业人士的关注,可谓一只脚踏入艺术界,恰好这一时间段又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井喷的急遽上升期,对刘威成为职业艺术家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他早期的作品风格初见端倪,比如画中人物头部比例偏大,人物面孔通常缺乏激烈的表情,显得平静和孤独,甚至呈现出冥想或呆滞的状态。2008年在友人的帮助下,刘威正式转战北京,并于2010年在798艺术区虹墙画廊举办“记忆——刘威个人作品展”。这一年,他的创作进入良性阶段,在构图布局和人物主体的确立方面开始真正形成自己的特点,画面的上半部分一般设置为天空,下半部分则铺以大地,画面中间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或几个少年——更多的是一个孤独的少年,与少年为伴的是各类生活道具,例如旅行车、拖拉机、根茎蔓延的大树、比例放大的萝卜等。这一系列作品在市场上反响出色,其中一张《旋转木马》还成为2011年“第三届新锐绘画奖”的展览名称。但从创作上看,画面的图式性过强,刘威也认识到图式性绘画的潜在问题,因此最近几年他不断地消融图式感,不打算把自己固定在僵化的同一模式中,而是力图追求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感受的表达。
刘威说:“作为‘80后,我們机遇不多,只能靠努力、靠实力。”刘威对他的绘画并没有太多的幻想,刘威虽然是“80后”,但是在他脸上看到的却是50岁人该有的沉稳与思索。他不爱说话,他是个实在又实在的人。他从来不会“非常欣赏”自己的作品,反之,对于自己的创作,他看到的总是接下来要走的路。当他画出《旋转木马》《远方》《大丰收》等一系列作品之后,他并没有表现出对于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与之相反,他意识到如果不能将这些东西放下,有新的突破,他面对的将是终点。
突破自己
对于前期的刘威来说,星空和大地曾经是重要的,它们原本就是画家的依靠,用刘威自己的话说:只要星空和大地还在,他就不心慌、不悲哀,而是扎根于大地,向天空舒展。可以说,刘威的“三段式”或“三角式”构图,是一种范畴化、结构化、稳定化的舞台设置,中间那些比例放大的道具,类似于大跃进时期尺寸夸张的橘子、西瓜、白菜、帐篷、爬行动物等,一方面隐藏了刘威对虚妄理想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画面中制造出更加荒诞的图景,巨型的橘子、西瓜等既是现实的描绘,也是对超现实的嘲讽,用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话说,图形在多大程度上被视为骗局,我们就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在其中寻找真理。
于是他曾经希望,在这个展览中呈现一个新的自己,完全割舍之前的技法和情感,将崭新的画面带给观众。按他的感觉,应该是新鲜、明亮又不失饱满的淳朴气息,是一种黑夜的星空消退、白昼的日头照耀的感觉。可是他发现,这种感觉上的突变,并不能按他的意思来实现。之前的作品仿佛是堡垒而他置身其中,创作的过程,总是很难把这样的壁垒击碎。他感到了无比的沮丧和无能。
就像是乘舟于险滩,水面上有无尽的礁石,而你的选择,希望是什么?希望礁石被挪去?抑或希望水面高高涨起,没过礁石?
刘威选择了后者。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反思后,他意识到,之前作品所拥有的特质,也是属于他自己的。他不需要去完全地拒绝,但他需要更深的成长。压在身体上的石头,也可以成为踩在脚下的基石。
在画面中传达出正面的能量,是刘威的希望。在绘画上,他对自己十分苛刻。在他构思新作的时候,是需要有情感的。但是,只有情感是不够的,这种情感还需要被反复地敲打以及进行十分严谨的推敲,直到思想和情感完全被对付过了,他才会开始这一件新作品的动工。所以在他的工作室里,有许许多多被涂掉的画,有些甚至构思和手感都不错,可是在刘威的眼中,继续画下去却没有什么意义,只能成为败笔,因为“先天不足”。
抑郁、躁动、黑暗、懒散,这些都曾经吸引过早期的刘威,特别是在他的大学时期。可是他很快意识到这些情绪不可能成为他的动力,用他的话就是“我不能一直抑郁”。所以现在的他,愿意去寻找可以长久支撑起他的东西。虽然无法准确地用言语表达,但是他感到,那是像光、生命一类的积极的东西。可能这个选择有点与众不同,可是刘威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