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年怪物如何占领“奥斯卡”?

2018-10-18李晓芳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哥斯拉外星异形

李晓芳

2018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最大赢家当属《水形物语》,在奥斯卡90年的历史上,以怪物为主角的电影还是第一次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90年来,银幕上的各种怪物翻着花样出现,人们乐于在它们身上制造娱乐,投射内心的恐惧,拷问人生或思考种种时代命题。

“妖魔鬼怪”也是“自然”

《水形物语》以一个来自亚马逊河、浑身覆满蓝绿色鳞片、半人半鱼的生物为男主角,讲述它与一名在政府实验室做清洁工的哑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电影中的怪物不是说好或坏,这个角色可以把手指头咬掉,可以吃掉一只猫,可以让你受伤,但你还是会喜欢他,自然就是自然。”导演托罗说。

追溯怪物电影的奥斯卡历史,1933年《化身博士》成为第一部入围奥斯卡的怪物片,男主角弗雷德里克·马奇最后更是凭借该片获封影帝。但此后的数十年间,奥斯卡甚少垂青这类电影,即便入围,提名范围多集中在技术类奖项。

这一次,成为奥斯卡大赢家的托罗不再借怪物当噱头,他自陈自己的电影更像另一种形式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怪异生物都具有指代意义。清洁工哑女、同性恋画家、黑人女性在电影1962年的背景设定下,都被看作是异类,是被主流边缘化的“妖魔鬼怪”,他们与片中的水怪拥抱在了一起。水怪在这里不是反派,反而是衣冠楚楚的实验中心主管理查德充当了“怪物”的作用,他时常对怪物严刑拷打,认为自己是更高贵的人种。这是托罗寄托了最多私人化情感的电影,他在其中讨论“我的困惑,将异类视为敌人这种观点,作为移民者我所体验的一切”。

创造怪物是要被诅咒的

1931年,环球电影公司相继推出《科学怪人》《隐形人》《木乃伊》等怪物电影。改编自玛丽·雪莱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的《科学怪人》投资不到25万美元,首轮上映就收回了1200万美元。

在上映后80多年间,这部影片一直以其丰富的内涵被反复提及。其讲述的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试图用科技征服死亡,用各种死尸的肢体拼组成了一个身材巨大的人体,通过电击让他的创造物睁开眼睛,但科学家却被怪物丑陋的面目吓得逃之夭夭。实际上,怪物心地善良,和人类一样渴望朋友和温暖,得到的却永远是冷漠、鄙视和害怕,最终怪物黑化,制造了一系列命案。电影沿袭了小说的批判思想,弗兰肯斯坦一面忍不住用死人创造怪物,一面对自己说这是地狱的实验,是亵渎上帝,是要被诅咒的。

这一主题在各个时期的怪物电影中都不少见,只不过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面对的技术不一样,潜意识里创造出的怪物形象也不尽相同。同时期的电影中,《隐形人》《科学怪人的新娘》等都是类似的主题,《科学怪人的新娘》还被提名第8届奥斯卡最佳录音奖。

1933年,还有一只怪兽横空出世,爬上了纽约帝国大厦,这就是金刚。其代表的是另一种原本存在于大自然,但因人类的侵入被“唤醒”的怪物。《金刚》被很多人看作是怪兽电影的经典巨作,有数个国家翻拍过至少13部有金刚出现的电影。以现在的眼光看,1933年的《金刚》特效画面粗糙简单,但在当时却开了特技片先河,以68万美元的投资收获了一百七十多万美元的票房,挽救了当时濒临破产的雷电华制作公司。然而技术上的开创和商业上的成功都没能让当年的奥斯卡心动,《金刚》在奖项上一无所获。

影片讲述了一只巨大的金刚被美国人捕获并运到纽约展览,为了追寻心爱的金发美人,金刚逃出牢笼、肆虐纽约。这个故事被添加上种种隐喻,几乎每个人都能从金刚身上看到心里隐秘的投射。那个时代,美国南方黑人大量迁往北方,涌入纽约、芝加哥等工业城市,来自非洲的金刚被带到纽约,象征着持续了数百年的黑奴贸易;金刚逃脱后在纽约肆虐,则是黑人入境后的美国现状;电影里土著酋长企图用6个土著女人交换白人女主角的情节,也被指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

虽然导演坚称这就是一部奇幻冒险电影,毫无隐藏意义。但还是有人将这只巨大的怪物视为心底的恐惧,或是自己的化身。《纽约客》已故影评人保琳·凯尔就曾写道:“我的黑人朋友们一直喜欢金刚,把它幻想成是自己的身影。”

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世界格局让怪物电影有了更统一和具体的指代。当时核阴影笼罩世界,对核武器的恐慌也催生了一波相关主题的怪物电影。获得第27届奥斯卡最佳特效奖提名的《X放射线》将故事放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人类在此地进行原子弹试验,导致这一地区的蚂蚁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变成巨大怪物并爬进了洛杉矶下水道。

这种恐慌的蔓延是不分国家的。1954年,日本导演本多猪四郎创造了电影史上另一著名怪物形象:哥斯拉。哥斯拉同样是因为原子弹试验,从沉睡的状态被人类唤醒,辐射影响下,这只史前恐龙怪物化身为更具破坏力的恐怖怪兽。

电影上映的前半年,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试验了一颗威力巨大的氢弹,放射性物质笼罩了太平洋岛国马绍尔共和國,更波及在附近作业的日本渔船,23名船员相继出现辐射症状。这起事件也直接成为了电影创作的灵感来源。哥斯拉皮肤纹理上的刮痕则是参考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身上的伤痕。

宇宙中还有谁?

不只战争留下的阴影,对科技的恐惧也被承袭了下来。低成本经典怪物电影《变蝇人》于1958年推出,科学家安德烈痴迷于时空交错机器的研发,将人体分解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再重组。不料一只苍蝇闯进了机器,科学家慢慢变成了丑陋残暴的苍蝇人,最终被妻子杀死。

那个时期,美苏太空军备竞赛正如火如荼,直接带来了科幻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让另一种新型怪物———外星生物成为了怪物片中的主角。经典的代表莫过于1956年拍摄的《天外魔花》,讲述外星生物入侵,冒充小镇居民,悄无声息地侵占了人类的身体和意识。

经典的外星怪物形象还出现在1979年的电影《异形》中,这部被众多科幻迷奉为圭臬的电影投资仅900万美元,却从观众口袋中掏走了1.8亿美元的票房。片中异形怪兽体现出哥特与机械朋克结合的诡异气质,它的繁殖方式是攻击一切生物,强迫猎物成为孕育它的子宫,最后在宿主身上破体而出。出色的怪物设计,让这部电影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片中的阴冷压抑气氛被认为与冷战背景不谋而合,其中的怪物异形可以被看作是脱离掌控的人类科技武器。

21世纪初,《异形》系列推出前传。在完整故事里,异形和人类都是另一个遥远星系的外星人创造的,那是更高等级的进化生物,人类在强敌面前一无是处。宇宙中还有谁?

从强敌到强援

1978年,《天外魔花》出了第二个版本,改名《人体异形》。当时,美国经历了越战和水门事件,整个国家陷入怀疑和不信任状态,那些侵入人体的外星生物正好投映了人类的怀疑和恐惧,他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谁也不能信任的世界。这个版本被认为是少数重拍版不亚于原版,甚至超过原版的作品。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怪物电影中,人们还是习惯用怪物来指代、隐喻和直面内心恐惧,但主题和思想已经没有上一时期的那么强烈了。怪物在银幕里的形象也逐渐转变,震惊与恐惧之后,人们开始更清楚地发现怪物其实在自己身上。

《阿凡达》中的外星生物纳美人就像当年被入侵的印第安人,人类是闯入他们家园、夺取珍贵矿产的侵略者。《第九区》中落难迁徙到地球的外星生物形貌丑陋,宛如基因突变后的虾子,他们身体虚弱、没有太大杀伤力,在地球变成下等公民,被赶进非洲贫民窟。

甚至连经典怪物金刚和哥斯拉在本世纪都摇身一变。2017年的《金刚:骷髅岛》中金刚反而成了人类探险队员的保护神,最后关头拯救了想要杀它的美军部队。2014年的哥斯拉也是在人类面对怪兽束手无策时,从海底苏醒打跑了两只怪兽,间接对人类施以援手。

猜你喜欢

哥斯拉外星异形
哥斯拉大战金刚
哥斯拉无家可归
外星许愿机 10
外星许愿机6
外星许愿机5 外星许愿机
外星许愿机(11)
章子怡:出演《哥斯拉2》,是为了“开眼”!
它是一只哥斯拉
一种异形平衡梁设计与应用
水晶异形卡可以定制的交通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