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

2018-10-18高蕾

当代医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实验组

高蕾

(吉林省脑科医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急性脑血栓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颅脑动脉血管发生病理性变化而产生的疾病[1]。急性脑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且急性脑血栓患者需要接受及时的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2]。临床上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会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3]。本文主要研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98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27±6.09)岁;其中男27例,女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8例、高中学历的患者有14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有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2.26±6.15)岁;其中男26例,女23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9例、高中学历的患者有12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有18例。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脑血栓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标准:患者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护理和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为:向患者讲解住院后的注意事项,保持患者病房内卫生干净,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

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为:①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由于急性脑血栓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会对疾病有较大的错误认知,进而产生恐惧、消极、焦虑和抑郁的负面心理,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找患者进行聊天,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辅导,消除其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体位护理:患者在卧床养病期间,不能进行自由的活动,这导致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这会使患者的身体出现严重的不适,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并帮助患者按摩,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摄取高维生素、高营养的物质,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④语言、听力锻炼: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的语言和智力进行锻炼,可以采用看报纸、看电视、听音乐或收音机的方式进行练习,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对比。

1.3.2 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越严重。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使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生活不能自理:评分小于35分;生活需要帮助:评分为35~55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评分大于55分。运动功能评分:使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Ⅰ级:患者的得分小于45分;Ⅱ级:患者的评分为45~85分;Ⅲ级:患者的评分为86~94分;Ⅳ级:患者的评分大于94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wo groups(,score)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wo groups(,score)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实验组(n=49)对照组(n=49)抑郁评分62.22±4.46 46.77±3.13a 62.36±4.53 53.09±3.87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焦虑评分61.28±3.64 45.52±2.75a 61.14±3.59 53.39±3.1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life ability and motor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ore)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life ability and motor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ore)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实验组(n=49)对照组(n=49)运动功能58.84±6.25 91.12±2.45a 58.94±6.30 62.28±2.55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生活能力39.37±7.21 79.69±5.89a 40.03±7.26 55.75±4.48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突发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急性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循环中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栓子进入患者的脑部动脉和颈部动脉,使患者的动脉血管腔突发闭塞,进而使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脑部组织缺血、坏死[5]。急性脑血栓是一种多发疾病,患者在病发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此病会诱发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行动障碍等严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经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血栓患者在发病早期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发生残疾的概率[7]。

本文对选取的49例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可以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知,消除其对疾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经常对患者进行更换体位和按摩,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肢体出现麻木感和压疮等不良症状,能够促使病情快速好转[8-9]。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10]。

猜你喜欢

脑血栓康复实验组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