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出院后的影响

2018-10-18黄宜秀

当代医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结核脊柱出院

黄宜秀

(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骨科脊柱304病区,江苏 扬州 225001)

结核病属于严重传染病,可对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学者指出,脊柱结核病主要继发于肺结核病[1],因患者椎体肌肉较少附着、松质骨过多,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椎体已遭受严重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缺乏规范的术后护理知识[2],未接受有效及时的指导,极易使整体手术疗效下降,由此可见,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十分必要。现就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行两种不同护理干预的价值予以探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接受脊柱结核手术的100例患者,划分为例数同等的两组,参照组女23例,男27例;平均年龄(36.85±5.18)岁。试验组女25例,男25例;平均年龄(36.84±5.0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接受传染科检查后证实患有脊柱结核,符合《现代脊柱外科学》[3]中的诊断标准;②满足手术治疗指征,临床资料完整;③治疗依从性高,获得知情权,自愿签署同意书;④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肝、心与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②精神疾病、意识障碍与听力障碍者;③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其他脊柱疾病。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于患者出院前将脊柱结核相关知识的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并告知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应注意的事项,重点告之定期复查。每月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展开一次上门访问或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给予合理的指导。

试验组:采取协同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疾病宣教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便需向患者宣讲关于脊柱结核知识,包括术后护理措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前重点讲解用药知识,将出院后患者应服用的药物告知患者,包括名称、剂量、服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耐心向患者解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提醒不适感明显时即刻就医,切忌擅自停药或减药。建议家属多关爱患者,主动参与患者的出院护理中,并陪同患者学习基础护理知识,监督患者多食用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

1.2.2 心理干预 因患者对脊柱结核知识比较缺乏,心理负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可主动热情实施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和实际性的帮助,使其能够建立充足的康复信心;加强与家属之间的交流,建议患者朋友与家属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以使其孤独感与心理压力减轻。

1.2.3 健康指导 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训练的内容有四肢训练、肺功能训练等。①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久,为防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需开展四肢肌训练;帮助患者选取卧位,伸直双下肢,抬高双足距离床面约20 cm,时间保持在5秒,其后将其慢慢放下,此为一组训练,3每次0组,每天2次,早晚各1次。②叩击患者胸部并拍背,使之掌握有效咳嗽的技巧;对患者呼吸道及时清理,训练时选取坐位或者半坐卧位,待深呼吸后,再指导通过鼻深吸气,最后缩唇,缓慢呼出气体,保持吸气:呼气=1∶2,每次5 min,每天2次,指导患者早晚各训练1次。③为加速脊椎功能恢复,需指导锻炼腰背肌。对于腰背肌肌力理想者,可行飞燕式训练法,协助患者于床上俯卧,同时将枕头去掉,于背后放置双臂,用力挺胸并抬头后仰,远离床面,伸直肘关节和膝关节,绷直双腿远离床面,一组训练时间为5 s左右,每次20组,每天2次。

1.2.4 家庭访问 为保障患者出院后可对疾病知识进行学习,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需将电话访问、门诊以及上门随访相互结合,开展护理指导。其中电话访问每周1次,时间保持在15 min;上门访问每月1次,对评估的数据进行收集,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详细耐心解答,以确保护理的针对性。

1.2.5 用药指导 嘱咐家属每日对患者服药情况加强观察,必要时可要求患者当着家属的面服药,以保障合理正确且规律用药,做好相关记录。患者出院时将服药卡发放给患者,指导家属如何记录,监督患者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加速恢复。协同护理的时间为3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遵医行为[4]:主要调查患者服药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患者可主动且正确地定时定量完全遵照护理人员的要求服药,并且可完成医护人员指导要求的锻炼内容判定为完全依从;基本上能按照要求服药,需医护人员监督或家属照顾方可完成康复锻炼判定为一般依从;未按照要求用药,随意减药或停药以及不愿完成或无法自主完成训练,随意增加或减少锻炼量判定为不依从。

生活质量[5]:参照WHOQOL-100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展开调查。调查指标有社会能力、认知能力、整体健康、精力、机体疼痛、健康状态、情感机能和生理功能8项。每项指标评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疼痛评分[6]:参照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0分提示无痛,10分提示最高级别疼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参照MBI(改良巴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调查,以Barther指数判定,满分为100分,评分与自理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参照组遵医行为的总依从性为80%,试验组的总依从性为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ompliance behavior between two groups(n)

2.2 生活质量 参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Table 2 Quality of lif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score)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Table 2 Quality of lif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score)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护理后的参照组相比,bP<0.05

组别参照组(n=50)试验组(n=50)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整体健康70.2±2.8 76.6±3.1a 71.0±2.7 80.4±3.8ab认知能力70.1±2.3 74.6±4.3a 70.5±3.7 81.8±2.7ab机体疼痛70.6±1.2 72.9±3.3a 70.1±2.9 83.5±4.7ab情感机能70.8±2.0 74.5±2.2a 70.3±4.1 82.6±3.2ab精力70.7±1.5 76.1±4.7a 70.6±3.4 80.9±4.3ab社会能力72.6±0.3 74.2±3.7a 72.3±4.5 82.5±3.3ab生理功能71.3±0.3 76.1±1.2a 71.5±2.6 80.8±2.4ab健康状态70.5±1.7 73.7±4.2a 70.6±3.4 82.3±4.5ab

2.3 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护理后两组疼痛程度均明显缓解,生活能力大于护理前,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的幅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and life ability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

表3 两组疼痛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and life ability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

项目试验组(n=50)参照组(n=50)t值P值VAS评分护理前3.78±2.62 3.79±2.60 0.019 2 0.984 8护理后2.02±0.71 2.79±0.82 5.019 7 0.000 0 Barther指数护理前31.42±4.84 31.43±4.90 0.010 3 0.991 8护理后95.78±4.07 89.05±10.72 4.150 2 0.000 1

3 讨论

目前,治疗脊柱结核的措施主要是手术治疗,因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过久[9],外加明显的疼痛会使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进而诱发并发症,增加致残率[10]与复发率,对其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临床护理服务的实施有其必要性,护理服务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有目的性的康复训练[11],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增强,进而尽早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保障良好的生活质量。

有资料指出,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疾病复发率呈正比[12]。脊柱结核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优劣取决于其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尽管多数患者熟知药物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旧出现用药依从性较低的情况。本研究对选取的患者分别实施协同护理、常规护理,结果提示试验组依从性高达98%,显著优于参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黎洁[13]研究结果的97%接近,说明协同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有重要帮助。

脊柱结核属于消耗性疾病,具有较长的康复周期,因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缩短病程。研究显示试验组生活质量每项指标的评分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协同护理的优越性以及有效性,可积极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健康护理管理中,进而加速康复进程,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与刘新梅等[14]研究结论相符。

协同护理能够使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还有利于伤口尽快愈合,积极预防并发症,使脊柱的稳定性得到恢复。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康复训练有利于避免致残[15],但出院后患者因无人监督,缺乏信心和耐心,因此极易出现终止康复训练的情况,最终引起不可逆性残疾。研究表明尽管参照组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改善,但与试验组相比依旧未达理想要求,再次证实协同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对改善患者生理不适感,提高自主生活能力作用积极。

综上所述,在出院后脊柱结核患者中施行协同护理行之有效,可提高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缓解疼痛以及维持机体健康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结核脊柱出院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