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以来湖泊水系变化对淮阳水城建设的影响
——兼论淮阳水城的保护与利用

2018-10-18刘亚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淮阳河沟水城

◎刘亚辉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西安 710061)

淮阳城,位于豫东平原南部,因位于龙湖之内,故称其为平原水城。关于淮阳水城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有黄玉上等的《淮阳古城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坑塘水系为例》[1]一文,该文通过对坑塘水系对城市形态影响的研究为城市排水泄涝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王鹏飞等的《淮阳古城选址及水系布局与风水理论关系研究》[2]一文,通过对风水理论的讨论来分析淮阳城的选址意义及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俞孔坚、张蕾的《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3]一文认为黄泛平原区“水城”风貌是城市在历史过程中与黄河洪泛、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长期适应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景观,是古人的生存艺术。对于淮阳龙湖与淮阳水城城市形态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试图通过对清代以来淮阳地区保存的三部县志为基础的研究,并利用其中所保留的地图与文字大致复原出当时淮阳水城的面貌,以资参考。三部县志分别为道光《淮宁县志》、民国《淮阳县志》和河南省《淮阳县志》,另外有乾隆十一年《陈州府志》为参考。笔者通过对淮阳城周边的水系梳理,进而探讨水系对城市的影响。

清代以来,淮阳地区的湖泊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拥有目前平原地区遗存为数不多的湖泊之一,它与淮阳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平原水城画卷。淮阳城自清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毁建,其中有因战乱而导致的,也有很多是因为河流冲决淹毁城池而造成的。因此,湖泊水系的变化会影响城市规模和城市形态的建设。研究湖泊水系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城市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在豫东平原,历史遗留下来的类似淮阳水城的城市还有很多,如开封城、睢县城、聊州城、商丘城、菏泽城等。水城类型有“城包水”型,“水包城”型,“阴阳城”型等[3],但各地的水域面积并不是很大,且都面临着水域面积萎缩和破坏的危险,值得庆幸的是,有些城市已经将水城景观打造成旅游景观,因此,对于水城开发与保护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一个方向。

淮阳城,清初为陈州府驻地,雍正十二年(1734)置陈州府淮宁县附郭,民国二年(1913)置淮阳,为陈州城。今淮阳城是陈胡公由宛丘迁移而至,于此立城,是为陈城[4]。清代淮阳城奠定了今天淮阳城的基础,今淮阳城处在龙湖(亦称环城湖)之中,故称为水城淮阳,湖面由西柳湖、弦歌湖、南坛湖和东湖四块湖区组成,湖泊面积达16000余亩,是我国内陆现存面积最大的环城湖。四块湖区由四条道路隔开,但各湖区在整体上仍旧有桥相连,该湖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湿地公园[5]。关于龙湖的形成过程文献记载并不多,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有限,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一、清代以来淮阳地区的水系变迁

淮阳地区水系流向多是由西北流向东南,以沙河、蔡河、颍河、清河等水系为主,且各水系有数量不等的支流和沟渠,这些共同构成了淮阳地区的水系网。自清代以来,淮阳地区的水系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产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对淮阳水城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清代淮阳地区的水系

据道光《淮宁县志》载,淮阳地区在清时有八景,包括蔡池秋月、望台烟雨、苏亭莲舫、柳湖渔唱等风景。“望台烟雨”条下记载,望湖台原来在卤园内,是宋代张复之所筑,“昨日凭高向卤望,满川烟树雨蒙蒙”之句写出了古城周围水波荡漾之境,“苏亭莲舫”条下载“苏亭在城西北柳湖中”,是苏轼为陈州教授时所筑,“柳湖渔唱”条下载“柳湖在城西北隅,环邑皆湖,柳湖其一耳,钓艇浮波,渔人迭唱,绿杨深处如听吴歌,亦淮邑之胜景也”。一片柳湖就道出了淮阳水城的美丽风光,尽管其中有些属于艺术的虚构,但是可知淮阳城被湖水包围的历史史实。

根据资料梳理得到以下信息:至少在清朝道光时期,流经淮阳地区的河流大约有25条,分别是沙水(大沙河,即汝水河)、惠民河(即贾鲁河)、惠济河、清河(又名谷水)、颍水(又名渚水)、蔡河、濆水(即汾水,又名溵水)、虹河(即汝水支津)、洪河、任河、清水河、柳涉河(一名柳社河)、古黄河、枯河、七里河、枣林河、瀖河、里沟河、外沟河、李贯河、明河、小明河、东清水河、涡河、铁里河等。其中,蔡水、枣林河、七里河绕城而过,“蔡河,自城北三里李家洼起,迳太昊陵前,东流至护城堤东北隅,折而南流”。[6]枣林河和七里河也最终汇入蔡河。另外,湖泊有三个,分别是柳湖、南坛湖、北关湖。沟渠约有41条,分别是陈佗沟、百尺沟、五梁沟、贾侯渠、广漕渠、翟王渠、蔡河引沟、西蔡河引沟、黄古沟、拉河沟、郎儿沟、洪沟、泥鳅沟、赵家坡沟、刚子洼沟、月河沟、塚子洼沟、挑河沟、燕家古沟、摆麻沟、九棘沟、江坡沟①“摆麻沟、九棘沟、江坡沟”文中无载,据《淮宁县志》附图、淮宁县境总图及河图订补。、王家沟、赵黄沟、李家沟、张家横沟、官沟、安家沟、韦家沟、栗家沟、九棘沟、屯民洼沟、牛家洼沟、赵家沟、来家沟、高郭沟、盐场沟、刘家坡沟、房家洼沟、何家洼沟、侯家洼沟等。这些沟渠在淮阳地区形成了一个“原隰沃衍,水流津通”[7]的局面。但是,这些河流并不是都直接对淮阳水城建设产生影响,而是通过一些大的河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民国时期淮阳地区的水系

民国时期,淮阳地区的湖泊河流记载相对较为详细。民国《淮阳县志》中记载“有三个湖区,一为柳湖,在城西北;一为南坛湖,在城东南;一为北关湖,在柳湖东”。其中所载河流水系有17条,有两条河并不存在,因此志中记载的只有15条河,分别是沙河(俗呼大沙河)、惠民河(即贾鲁河)、柳涉河(柳社河)、古黄河、蔡河、枯河、瀖河(一名蔡河,即古琵琶沟)、裹沟河、外沟河、李贯河、明河、涡河、颍歧河、清河、濆河(即溵水,一名汾河)、虹河(即汝水支津)、东清水河。虹河与东清水河在民国时期“今无考,姑仍旧志存之”[8],因此可知此二水至少在民国初期就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根据旧志保存记录下来而已。

民国时期沟渠记载是以大河之支流为沟渠之干流,总共记载有57条,柳涉河之沟渠有大清河、赵家沟、来家沟、盐场沟、小石沟、高郭沟、刘家沟、侯家沟、房家沟、曹河、黑河沟、何家沟、曹寨河、五梁沟等;蔡河之沟渠有牛家洼沟、屯民洼沟、七里河、挑河沟、塚子洼沟、燕家古沟、赵坡沟、小明河、刚子洼沟、洪沟、泥鳅沟、郎儿沟、拉河沟、黄古沟、西蔡河引沟、蔡河引沟、枣林河、九里沟等;沙河之沟渠有龙江坡沟、王家沟、赵黄沟、李家沟、张家横沟、官沟等;濆河之沟渠有安家沟、韦家沟、栗家沟等;颍歧河之沟渠有九棘沟;清河之沟渠有洪河、任河等;涡河之沟渠有惠济河、洪河、铁里河、廖河沟、岳河沟、张河沟等。其中廖河沟、岳河沟、张河沟三条沟渠是新疏浚的[8]。有7条沟渠为旧志载,因而沿袭记载下来,分别为陈佗沟、百尺沟、贾侯渠、五梁沟、广漕渠、月河沟、翟王渠等。其中“陈佗沟”志中明确记载“今废”[8],其余未明确说明存废情况,但百尺沟当仍在使用,据《重修滑县志》载“百尺沟,今谓之百尺口”[8]。这些河流沟渠大多是农业灌溉所用,同时也是抗旱排涝的重要设施。

综上所述,淮阳地区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河流变动不大,而且记载的湖泊仍有三个,记载一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当有两种:一是民国时期的方志抄袭清代方志所致,“此次重修,距前未远,故例取存旧事,尚增新务”[8];一是清代到民国时期除去新开挖的沟渠之外,原河流水系似乎有一些变化,许多水患发生在黄河泛滥或多雨时期,会导致水系的变化。

(三)现代淮阳地区的水系

现代淮阳地区河流水系分为故河道和现河道。故河道主要是一些已经废弃了或者已经改道的河道,仍保留部分河道。现河道主要是一些新修河道或新近疏浚正在使用的河道,这类河道大部分具有灌溉农田的作用。据县志载,故河道有沙河(即鸿沟,又名蔡水、浪荡渠,宋曰蔡河)、颍水、古黄河、谷水、蔡河、瀖河等。现河道主要有新运河、黄水沟、清水河、流沙河、洼冲沟、黑河(外沟河)、李贯河(里沟河)、老黑河(瀖河、琵琶沟)、新蔡河、狼牙沟(郎儿沟、狼儿沟)、七里河、沙河、西蔡河、朱集沟等14条河道。另外还有38条支沟,老运河(下段)、周老运河、固陵沟、老运河(上段)、张庄沟、运河老道、老农场沟、老高沟、幸福河、小溧河、民兵河、白庄沟、老里沟、芦铺沟、刘坊店沟、古蔡河、小泥河、范丹沟、白楼沟、王七店沟、小洺河、观音沟、丘屯沟、龙虎沟、鸭尔岗沟、老狼牙沟、大连公路沟、南关沟、天河沟、龙张渠、淮郑河、大雷沟、顺堤北沟、龙泉沟、福利沟、护堤沟、窦门沟、顺堤沟等(见表1)。

(四)清代以来淮阳城遭遇的洪水灾害

黄河曾经肆虐于黄淮平原之上,特别是在清末,河道年久失修,黄河多次泛滥,有时虽未直接对淮阳城造成影响,但亦间接造成一定的影响。淮阳城周围其他水系众多,一旦雨季不正常,将会造成一定的洪灾,通过对地方志中的记载,以是否淹冲淮阳城为标准进行统计(见表2)。

淮阳城在清代以来总共遭遇了15次左右的洪水冲击。清代,因大雨而致河流决堤以致大水淹城大

概有10次,民国时期大概有4次,另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花园口掘开黄河,以致黄河决口而淹没许多地区,淮阳也在其列。由于淮阳城周围有许多高岗,以致黄河从淮阳城周围流过,应未淹没城池。新中国时期,由于政府对大量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工作,所以遭遇的洪水灾害较少,因此对淮阳城影响不大。

表2 清代以来淮阳城遭遇洪水资料统计

淮阳地区的坑塘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有“东门之池”的记载。在《水经注》中有“东门内有池,池水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许步。水至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水中有故台处,诗所谓东门之池也”[9]的记载。据县志记载,伏羲在蔡水获得一只白龟,因凿白龟池以养之[8]。因此,淮阳地区的坑塘、湖泊在历史时期就已形成。

综上,清代以来,淮阳地区的河流水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是因为大雨洪水所致。淮阳城遭遇洪水的袭击之后,会造成城市周围留存许多坑塘,这一点从县志中的附图中可以看出,在城市周围有许多坑塘,这种水城景观在平原地区已是不多见。“境内有蔡河、古黄河、颍水、沙水、谷水等丰富的水系,为龙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因此,水系变化影响了城市形态的发展,同时,城市的存在也会对湖泊的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淮阳城城市形态的变化

清代以来,淮阳地区的湖泊水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建设在龙湖之中的淮阳城有一定的影响与限制。但是,限于资料的缺乏,只能依靠现存方志中的点滴记载予以推测和梳理。

(一)清代淮宁城

清代道光六年(1826),淮阳城“东西南北各距三里有奇,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四尺,堞二千二百十一,望台四十有九,东门曰明化,南门曰孝义,西门曰平信,北门曰永安”[6](见图1)。淮阳城也如其他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一样,建有方正的城墙,城内道路整齐规划,所不一样的是淮宁城内有坑塘环绕,这些坑塘是那些因洪水而导致的河流变化所遗留下来的。清代延续之前的城址,但城池屡遭兵患,或自然灾害的毁坏,因此,多次重修。“乾隆十四年,大水,城圮。二十七年,知县汪圻请帑重建”[8]。因此,淮阳城的建设定然会受到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并设法与湖泊水系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因方志中所载淮阳城仍为方正形城市,并没有体现出所载三个湖区对淮阳城的形态产生太大影响,但是,所载八景却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大致情况。其中八景之中有“蔡池秋月、望台烟雨、苏亭莲舫、柳湖渔唱”等风景,这些风景或在城北一里,或于城西北柳湖中。特别是“柳湖渔唱”,“柳湖在城西北隅,环邑皆湖,柳湖其一耳,钓艇浮波,渔人迭唱,绿杨深处如听吴歌,亦淮邑之胜景也”[6]。在此,明确提出“环邑皆湖”的情况。

(二)民国时期淮阳城

民国时期淮阳城基本沿袭清代城池规模。县志中载,城与池是分开的,有城有池,城“延袤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四尺,堞二千二百十一,望台四十九”[8]。池“深一丈九尺五寸,广二丈六尺有奇”。这些池是当地自然形成的坑塘,还是人为挖掘的护城河?俗语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里的池是否一样也是护城河?据笔者访问所得,原来的城墙是在湖的外边,所以,淮阳的城墙当有两道,一为护城,一为外线防护。

1938年,为了减缓日军进攻的速度,民国政府炸开了花园口,黄河因之决口,淹没了大片土地,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滚滚黄河水一度来到淮阳地区,根据1990年《淮阳县志》附图记载,绘制出当时黄河泛滥的示意图(见图2)[10],由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当时淮阳地区地形地势情况,淮阳城处于一个较为高的地方。淮阳地区古称宛丘,《尔雅·释丘》中解释“丘上有丘,为宛丘”[11],“丘”即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此亦可从侧面证明淮阳城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地方。淮阳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时常会遭到黄河水的攻击,因此古人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定然认真考虑过。

(三)现代淮阳城

现在的淮阳城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淮阳城的范围,不再仅仅只有湖中的一座城池那么大,而是扩展成为一座“城包水”的城市。淮阳城通过三条大街与外界相通,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区的面积大大扩展,但湖泊面积却大大缩小,有些地方已经被开垦为耕地或修建民房。

三、淮阳水城的开发与保护

关于平原水城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大多涉及城市与水患和河流变迁的关系研究,其中关于平原水城的开发与保护却不甚多,且大多是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并未涉及如何在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保护是前提,但并不是说只有保护而没有开发,如果仅仅是为了保护而不开发,保护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淮阳水城以“太昊陵”旅游产业为主,打造“荷花节”和“姓氏文化节”为主题的一年一度的太昊陵祭祖庙会,每年的阴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举办,成为全国最大的庙会。2008年3月23日,淮阳在这一天因超过82万人次赴太昊陵庙会祭拜,创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单日参与人数最多的庙会”的世界纪录。每年如此多的人到淮阳旅游,产生的垃圾和破坏是相当大的,而且人数集中度太高,每年的旅游人潮集中在二三月份,这对淮阳水城的建设也是不利的。因此,如何更好地平衡旅游人数和旅游质量,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于淮阳水城景观的开发与保护,目前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主要是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方面入手,探讨淮阳龙湖的湿地旅游开发以及水质保护。如何从历史经验里边吸取教训呢?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人类干涉,即严禁污水排放、严禁围湖造田、严禁过分捕捞水产品(包括鱼类资源和水生植物资源)、严禁过分开发湖面作为旅游景点。目前淮阳龙湖里边出现大量的人造景点和游船码头,这些设施严重侵占了湖面。

图1 清代淮宁县城及附近水系

图2 花园口决口淹没淮阳情况示意图

目前,据笔者了解,淮阳当地政府正在组织力量对龙湖周围的堤岸进行整修,并加上防护栏,一方面是为了美化环境,防止污染物吹落湖中,另一方面是为了游人的安全,以防不慎跌落湖中。同时,从沙颍河经淮郑河向龙湖中注入新水,用以改善水质。对于淮阳水城的保护工作,当地政府一直都在努力之中。虽然如此,但仍有很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对于淮阳水城的建设,如何更好地实现水与城的完美结合还需要各方的努力。期望淮阳水城能够因地制宜,总结出自己的水城建设经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湿地水城建设,成为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典范。

猜你喜欢

淮阳河沟水城
皖北地区河沟生态养殖发展策略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蒙城县河蟹河沟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水城绍兴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
“跳跃”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