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

2018-10-18

物流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科背景课程体系

(黑龙江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经济背景产生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对人才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国际化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背景下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在本专业学业上有所造诣,同时在交叉学科专业上也要有所建树。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懂得技术,同时要对社会、经济及管理也有所了解;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同时也具有学习新的知识去解决未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2]。据有关院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只有17%左右的大学生毕业后可基本独立工作,另外83%的大学毕业生还需要利用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锻炼才能独立上岗[3,4]。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高度对接,成为目前我国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201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201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52.8万亿元,总费用达12.1万亿元,总费用占GDP总量的14.6%。物流服务专业化、物流作业智能化、物流运营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及物流业务数据化等产业升级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物流业相比,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滞后,物流人才尤其是物流工程人才的短缺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5]。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矛盾,从2002年大连海事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物流工程专业起,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有近10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仅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6%左右,每年毕业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不到5 000人,培养的高级物流工程人才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有关数据显示,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各大城市物流人才缺口将达600万人[6,7]。因此,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

3 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现状

3.1 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及逻辑性、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及分散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等几个模块构成。然而,由于各所物流工程专业学校其办学背景及人才培养定位各不相同,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充分进行社会及区域市场人才需求调研,设置的课程门类繁多,课程之间衔接度不够,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设置过于分散,方向性不明确,就业针对性不强,与企业人才实际需求能力相互脱节,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物流知识更新速度远远低于物流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此,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及工程素质均欠缺,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适应性较差。

3.2 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课程关联度低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方面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据统计,近3年出版的物流工程专业配套教材凤毛麟角,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物流课程的建设速度,比如近年来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智能物流等快速发展,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虽然与时俱进的加入了此方面课程,但是市场上与此课程相配套、相适应的教材少之又少,或者教材内容已经过时。同时,近年来,虽然各层次的学校及相关专业编著者编写了大量物流工程专业的系列丛书,但是教材内容良莠不齐、内容设置不合理,不同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性较大,甚者同一内容在多门课程教材中都有所涉及。因此,在众多物流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中,欲选择适合实际课程、学校专业特色的教材并非易事,从而会造成教学计划混乱、教学效果不佳和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4 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体系

在对我国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基础上,将新工科的理念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结合新工科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要求。新工科背景下,要求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是毕业生就业的专业领域、职业特征、职业定位以及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的总体描述。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特征,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要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为前提,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施成果导向教学[8-10]。基于此,黑龙江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物流工程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物流工程领域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同时,进一步细分成如下可评价的子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服务社会的能力和精神。(2)能够胜任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与物流管理、物流装备运用管理与维护等物流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3)具有先进物流管理知识,具有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一线技术工程师和管理工作。(4)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物流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5)具备通过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的方式增加知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11]。

5 新工科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黑龙江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由本科通识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与培养、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四个模块构成。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为出发点,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一致的原则,注重知识应用和素质培养,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物流工程专业依据产业市场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其核心课程设置为:运筹学、物流工程、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设施设备运用管理与维护、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等理论课程共计13门,物流仓储与分拣实训、物流行业应用软件实训、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6门[11]。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鱼骨图如图1所示,其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新工科背景下,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物流工程专业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即“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

图1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鱼骨图

图2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6 结语

物流产业的快速协同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的大力支撑,需要一批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新工科物流人才。因此,新工科背景,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要紧密结合新经济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有效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系统的、逻辑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才会真正实现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发展的零距离“高度对接”,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才会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工科背景课程体系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