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10-18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哈尔滨 150010)
一、近两年媒体融合国家相关政策概述
1.国家及我省近两年相关政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中,我省推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促使我省逐步形成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现开发开放融合,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布局。
2.我国新媒体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3G、4G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迭代,自媒体的快速崛起,对人们的文化生活习惯产生颠覆性的改变。以移动端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形式形成了新的业态。新文化对传统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必须深入分析新兴业态对传统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融合缺乏启动资金,融合需要大量人力、技术及资金投入,而传统文化产业自身经营亏损,已面临资金匮乏的现状。传统文化产业本身是轻资产的产业,而且大部分是从文化事业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而来,没有原始资本积累,加上近几年来新业态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冲击,传统文化产业经营亏损,因此融合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靠传统文化单位自身难以实现。
2.新的文化业态与传统文化业态融合后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盈利模式,很多还在用传统文化产业的思维在做新业态。因而,这就需要用新业态的思维来做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寻找好的盈利模式。我省传统文化产业也可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3.传统文化产业由传统文化事业改制而来,有着事业单位遗留下来的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诸多问题,例如人员问题,缺乏新业态下的运营人才。我省传统文化产业想要融合发展也要注重培养相关人才,确保业态融合能够稳定健康发展。
4.传统文化产业由于体制的原因,不擅长商业模式创新、不适应市场经济。盲目跟风或者小心谨慎,都缺乏对市场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现针对我省传统文化产业受新媒体影响,应从多媒体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解决资金问题及利用好自身的新闻舆论权威性几个方面考虑,提出具体解决思路如下:
1.建立“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报道平台,这是新旧媒体融合的有效平台。“中央厨房”具有“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全天滚动、多元覆盖”的优势,内容互通,共享新闻深加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建立“中央厨房”扩展了主流媒体的传播阵地,扩大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加强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传统文化产业建立“中央厨房”是互联网时代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中央厨房”实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网上与网下、PC端与手机端的联动。2015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搭建了名为“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的“中央厨房”(以下简称“云采编”)。“云采编”促使不同部门间的资源互通,2017年两会期间,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我省传统文化产业可借鉴上述经验,在注重社会效应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效益。
2.培养全能型人才,争取每个人都是多面手,都能独当一面,既可做产品,又可做经营。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应充分利用其新闻舆论的权威性。
(1)引进人才
首先,可以从互联网、新媒体行业引进先进人才;
其次,可与高校合作开办相关专业,培养所需的融媒体人才。近年来,山西日报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措施,引进融媒体经管人才、全媒体记者及编辑和专业网络人员[2];
最后,可与高校合作,开办融媒体进修培训班,对原有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评,并实行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原有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逐步掌握媒体融合后的相关技术。以山西日报为例,近年来,与高校合作开办相关的进修培训班,激活了传统文化产业“存量人才”的能量[2];
(2)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应充分利用其新闻舆论的权威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已高达6.47亿。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作为我省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应转变思维方式,把读者、观众、听众变为用户,以用户至上的思维来操作媒体。
当我们无法在时间和话题上获得优势时,就要利用好自身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些都是新兴媒体所没有的。传统文化产业应利用独具采访权和资深记者资源多的优势,制作权威的、深度的、独到的产品与新兴媒体平分秋色。依托传统媒体已形成的品牌、内容及用户,与新媒体融合寻求合适的盈利模式。
3.传统文化产业在与新业态融合的过程中,建立有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新型商业模式。
具体方案如下:
(1)解决贫困乡村脱贫。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我国争取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我省为例,寒地黑土,生长周期长,所产粮食、蔬菜等口感都很好,但由于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经济效益差。而传统文化产业可以利用自身新闻舆论的权威性,邀请营养师和厨师,讲述果蔬的营养价值和烹饪做法,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推送。新媒体也可同时代理销售,产地直接发货。通过传统文化产业发布春种、秋收过程等系列报道,让用户吃得放心,做好口碑宣传。又可在新媒体上预订明年的果蔬,进而帮助乡村脱贫致富,进入小康社会。
(2)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积极响应“一路一带”的号召,以融媒体的方式,与国际主流媒体进行合作,新闻报道和节目都是交换播出,拓展了新的合作领域,推动了跨国旅游,也让丝路带上的国家更加了解北京乃至中国。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我省传统文化产业可与国际主流媒体展开合作,从新闻报道、节目交换和联合采访等方面拓展合作深度,积极发挥增进相互了解的窗口作用,促进团结合作,推动友好往来。创办“最美黑龙江”系列报道,与他国相关节目交换播出,促进跨国旅游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
(3)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我省传统媒体可定期邀请医疗专家通过新媒体直播开展疾病防治、养生等讲座。我省传统文化产业凭借自身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多年积累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可以开办养生班,聘请专家教授瑜伽、心灵禅修班等课程,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同时宣传专家讲述养生的重要性。再通过传统媒体现场报名的方式招生。同时,通过新媒体发布招生、开班的情况及参加养生班后学员的身体状况。这样我省的传统媒体就可以依托主业找到新的盈利点。
4.解决媒体融合资金问题的对策
传统文化产业可与金融行业进行融合,探索出一条双赢的道路。以国内几大主流广电传媒集团为例,都面临市场化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也都在进行文化产业和传统金融行业融合的探索创新。缺少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就可拓展现有的业务领域,实现业务转型升级。我省传统文化产业也可尝试与传统金融行业进行融合,一方面可以解决我省传统文化产业缺少资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省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
结语
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是多媒体、多媒介的融合。这既是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方向,也是新业态发展的机遇。传统文化产业与新业态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当前,融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没有现成的路去模仿,因为业态融合的创新永远在路上。一定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这个最核心的东西,走多样化、多元化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