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主动安全型矿工素质特征及行为驱动因素研究
2018-10-18李红霞
沈 剑,李红霞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 言
受开采条件、工作环境及矿工自身素质等原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各类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大量事故案例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企业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1-2]。因此,在安全生产中抓好“人”这一关键要素,塑造主动安全型矿工,才能将危险因素及时全面地消除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真正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围绕安全型矿工塑造这一主题,杨金廷定义安全型矿工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3]。武瑞芳认为安全型矿工具备以下特征:具有很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素质;社会支持系统完善;能够较快地从生活事件尤其是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中恢复常态;能够自如地应对压力;工作责任感强,对作业岗标和章程熟稔于心,能够主动按章完成本职工作;情绪稳定性高,能够主动关注并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情绪变化[4]。崔秀华提出应从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激励机制、改善施工环境等方面塑造安全型员工的对策建议[5]。从现有研究情况来看,对于安全型矿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安全型矿工的概念研究,目前虽已提出了安全型矿工的概念,但安全型矿工应具备什么素质能力?其影响因素是什么还有待探讨。二是对安全型矿工的培养,目前主要集中在从对矿工行为的干预矫正角度提出塑造安全型矿工的措施,忽略了培养措施与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养成过程的有效结合,从而缺乏针对性。而个体的行为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过程,且不同环节的关键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如何系统地将安全型矿工的素质能力与其培养策略有效的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是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缺少实际调研和问卷支持下的实证支撑。
因此,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文中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煤矿主动安全型矿工的素质结构,识别其主动安全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而结合矿工安全行为内化的发展过程,提出主动安全型矿工的培养措施,以期为煤矿等高危企业提升员工安全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1 研究设计
安全型矿工的培养是一个受个体、组织及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现实性问题,现有研究在该领域还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成果,考虑到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适合于对缺乏理论解释或理论体系不完善、缺乏清晰界定的现象进行研究[6-8],因此,选择扎根理论作为文中的主要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由社会学家格拉泽和斯特劳斯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时不需要事先进行理论假设,而是直接从实地调研入手,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相关概念与范畴,进而构建理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9-11]。如图1所示,从研究流程来看,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是一个由抽样访谈、文本分析和理论建构组成的有机互动、互相促进的过程,其数据收集与分析同步进行,不断对理论进行归纳修正,形成一个能够反映现象本质和意义的理论[12]。
1.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原始资料,并整理形成用于扎根分析的文本资料。
图1 扎根理论分析流程Fig.1 Flowchart of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1.2.1 访谈对象选择
为提高访谈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参考已有研究,首先根据研究问题选择能够提供最大信息涵盖量的研究对象。其次,通过对初步访谈所获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选择能够完善和修正理论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调研单位安全监督检查记录的查阅,初步将访谈对象确定为6个月不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矿工。随着对访谈对象的深入了解,又进一步将访谈对象缩小为安全知识完备,安全态度端正,有主动安全意识表现的矿工。经过筛选,最后确定14名矿工为深度访谈对象,14名矿工分别来自综采、机电、掘进、运输等一线岗位。
1.2.2 访谈方式设计
深入访谈采用一对一形式、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大纲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籍贯、工作时间、从事岗位等;第二部分为开放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主题:①您如何看待安全生产这一问题?②在工作时让您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是什么?③您是通过什么渠道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④您认为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让矿工在工作中做到安全生产?
1.2.3 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访谈时根据受访者回答的内容随时进行记录,并根据受访者的具体回答情况,适时补充提问。为保证记录内容的完整性,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为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访谈最后向受访者反馈总结的访谈内容,以便进一步进行补充和修正访谈的内容。访谈结束后,及时将收集的资料录入电脑,由此形成第一手文本分析资料。整理形成的文本资料中随机抽取10份用于编码分析,剩余4份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2 主动安全型矿工素质特征及行为驱动因素的扎根分析
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资料进行扎根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为最真实的体现访谈者的意图,文中研究过程中尽量使用被访谈人的原话作为分析资料,通过逐词逐句阅读和比较,识别挖掘出70多个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的数量非常庞杂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对概念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剔除重复和出现频次少于3次的初始概念后,最终确定得到25个主动安全型矿工的初始概念,见表1.以此为基础,对25个初始概念进一步范畴化,归纳形成15个范畴,分别是责任心、安全信念、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情绪稳定性、安全需求、家庭幸福、企业激励、领导重视、安全文化、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制度,见表2.
2.2 主轴编码
运用主轴式译码分析,对开放式编码形成的15个初始范畴进行类聚分析,寻找各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主要范畴和次要范畴之间的有效联系,最终得到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个人需求因素、组织情境因素、组织支持因素6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代表的意义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见表2.
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子范畴的联系,并描绘整体行为现象的过程。本环节结合访谈主题,引入原始访谈资料,对6个主范畴继续考察和深入分析,编码归纳出“个人素质特征”和“安全行为驱动因素”2个范畴,将其定义为核心范畴,见表2。围绕这2个核心范畴,建立了核心范畴和主范畴之间的典型关系结构,以此描述整体研究现象,见表3.
表1 初始概念提取过程
注:A*表示第*位深度访谈受访者回答的部分原始原句。
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将前期抽取的4份原始访谈资料用于检验理论的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前述建立的典型关系结构,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和范畴,范畴间也没有产生新的联结,说明前述研究所得编码达到理论饱和。
3 主动安全型矿工素质特征及行为驱动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选择性编码建立的典型关系结构,本研究构建了主动安全型矿工的素质特征及行为驱动因素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结果
3.1 主动安全型矿工素质特征
已有研究认为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压力应对、情绪控制能力等是安全型矿工应具备的能力[13-16]。结合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采用质性分析方法,通过层层的概念化和范畴化译码,提炼梳理出5个主动安全型矿工应具备的主要素质能力为:责任心、安全意识、安全信念、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和情绪稳定性。结合访谈的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归类和分析,提出了主动安全型矿工的素质特征和具体标准,见表4.
3.2 主动安全型矿工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个人需求、组织情境和组织支持均对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如图2所示,但是3个主范畴对主动安全型矿工行为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
表3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表4 主动安全型矿工素质特征
3.2.1 个人需求是矿工主动安全行为养成的内驱变量
个人需求包括自身安全需求和家庭幸福需求2个副范畴。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保障自身安全健康、家庭幸福是矿工谈起安全生产时提到的首要因素,对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许多矿工谈起安全时表示安全与幸福密切关联,自身和家庭幸福都是建立在自身安全和健康的基础上的。如果自身的安全保证不了,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还会给家庭带来痛苦,给自己造成终生遗憾。
图2 主动安全型矿工素质特征及行为驱动因素概念模型Fig.2 Concept model of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safety miners and behavior driving factors
3.2.2 组织支持是矿工主动安全行为养成的外驱变量
组织支持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制度及非正式群体的影响4个副范畴。它通过对矿工个体施加外在压力和影响,促使矿工行为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具体来说,安全教育会使矿工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使矿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安全制度有利于规范矿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安全检查会对矿工的安全生产行为产生制约作用。而非正式群体对矿工的行为会产生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矿工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群体性行为,工作群体会影响矿工个体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同伴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非正式群体内部会给矿工个体带来群体压力,当群体价值观和企业要求不一样时,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和接受,避免被群体内其他成员嘲讽和疏远,矿工个体则会参照群体规范或标准行事,服从并忠诚于群体的行为[17-19]。
3.2.3 组织情境对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起到调节作用
情境因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激励和领导重视3个副范畴。在矿工主动安全行为养成过程中,情境因素起着显著的调节效应,对矿工的安全行为起正向驱动作用,且矿工的安全技能会随着情境因素的强或弱而不同。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激励可以调动矿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20-21],促使矿工积极主动完成企业要求,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煤矿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观的体现,会对矿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管理者行为对矿工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2-23],领导者如果亲自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给予安全行为充足的重视和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就会对矿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动机产生显著的影响,促使其进行主动安全生产活动。
4 主动安全型矿工培养的对策措施
通过扎根分析可知,影响主动安全型矿工安全行为养成的驱动因素可概括为个人需求、组织支持和组织情境3大范畴,每个范畴都涵盖了不同的内涵。访谈中也进一步发现,煤矿工人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步内化的过程。根据内化理论,行为的养成应包括依从、心理认同和行为内化3个阶段[24],每个阶段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也不同。因此,结合不同因素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在矿工安全行为养成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培养措施,由此形成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培养路径。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主动安全型矿工培养路径Fig.3 Training path of active safety miners
4.1 行为依从阶段
依从是行为主体由于受外在因素影响,如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组织要求相一致的行为。在这一阶段,矿工在生产中会按照企业的要求遵守安全规范,但在认知和情感上却可能持有保留意见。因此,此阶段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培养应以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安全制度的完善及有效的安全检查活动为主。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使矿工客观理性的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内容,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规范矿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加强安全检查,增强矿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4.2 心理认同阶段
心理认同阶段表现为矿工自愿接受他人关于安全的观点、信念、行动的一种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认同的形成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修正的过程,当受到认知、情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很容易会发生改变。因此,这一阶段应侧重于从强化矿工安全认知、营造安全氛围、情感感化等角度培养矿工对安全的心理认同感。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常态化安全认知教育,并在安全培训教育过程中引入“亲情化”和“体验式”培训方法,通过矿工亲身体验和情感联系,从内心真正激发矿工对安全的认同感。第二,发挥领导者的示范引领作用。领导者态度对矿工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25],因此,领导者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活动,率先履行安全责任,以此坚定矿工的安全信念。第三,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广大矿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形成“我要安全”的态度;第四,发挥非正式组织对矿工行为的积极影响作用。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在群体中的影响力较强,会对整个群体或多数成员产生同化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核心人物的感召和标榜作用,加强与矿工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沟通交流,使核心人物的行为符合企业的安全规范,以此来引导、促进其他成员学习、模仿安全生产行为,规避不安全行为。
4.3 行为内化阶段
行为内化是主动安全型矿工培养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矿工会将安全观念和自己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本阶段应在矿工对安全心理认同的基础上,着手并深化对矿工意识形态的行为引导,强化矿工行为习惯养成,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养成最有效的办法则是激励。人在从事某种行为之后如果得到正性强化,则以后表现出类似行为的频率将会大大增加。如果对矿工安全生产的实践行为进行正性强化,则对其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阶段应注重通过安全激励来强化矿工的安全意识,激发矿工安全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时多采用正激励方式,制定一线作业人员激励措施,通过通报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体现对矿工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重视,个人价值的肯定,充分调动矿工或班组的个人荣誉感或集体荣誉感,促使矿工主动维护安全氛围。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负激励措施,对于违章行为必须重纠,如果发现违章不纠正、不处罚,则会动摇矿工安全生产的信念。
5 结 论
1)主动安全型矿工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3个维度的素质特征。其中,职业道德素养包括责任心、安全意识和坚定的安全信念;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业务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2)影响矿工主动安全行为养成的核心因素有个人需求、组织情境和组织支持。3个因素对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个人需求包括自身安全需求和家庭幸福,对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具有内部驱动作用;组织支持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制度和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对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具有外部驱动作用;组织情境包括安全文化、企业激励和领导重视,对矿工主动安全行为的养成具有调节作用;
3)主动安全型矿工安全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步内化的过程,且不同阶段的行为驱动因素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矿工行为养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在行为依从阶段应以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和安全检查来规范矿工安全行为;心理认同阶段应通过亲情教育、体验培训、安全文化建设、领导示范等手段强化矿工安全认知;行为内化阶段应通过正向激励强化矿工行为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