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

2018-10-18张磊张丛

智慧健康 2018年24期
关键词:致残率引流术全麻

张磊,张丛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医院),山东 东营 257000;2.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 外科,山东 淄博 255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引发的颅内微小血管破裂、脑出血性疾病,属于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就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价值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72.15±3.24)岁。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72.43±3.08)岁。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存在高血压病史;②CT提示慕上出血超过40 mL。排除标准:①其他血管性疾病引发的脑出血;②脑干出血;③脑干功能衰竭。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结合CT扫描定位结果确认手术切口,局麻下以血肿中心相距头皮接近处行穿刺操作,血肿中心内植入三孔硅胶细软引流管,缓慢抽吸血性液体后,固定引流管,自引流管向腔内注入尿激酶3-5万U,监测引流效果,引流5-6 d拔除引流管,行CT复查观测颅内水肿及血肿量,术后7 d拆线处理。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治疗,全麻下经小骨窗或骨瓣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结合脑压清除效果决定是否取出骨瓣减压,血肿腔内置管引流,术后24-48 h拔出引流管。术后监测方法同观察组,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活动(ADL)[2]评分判定临床疗效:Ⅰ级:无需帮助,可独立活动;Ⅱ级:可活动,但需指导及帮助;Ⅲ级:需在具体帮助下方可完成活动;Ⅳ级:需他人帮助搬动,或操持代劳;Ⅴ级:植物状态;Ⅵ级:死亡。①:预后良好:Ⅰ、Ⅱ、Ⅲ级;②致残:Ⅳ、Ⅴ级;③死亡:Ⅵ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 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临床疗效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致残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人数在脑卒中病例中占到了22%-48%[3-4]。临床实践证明,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在全麻状态下完成操作有助于降低全麻对老年患者组织器官的负面影响,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广泛青睐[5-8]。据相关报道显示,传统开颅手术会对人体造成较大损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机能严重退化,个体耐受力差,预后效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9-12]。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文实践发现,观察组预后良好率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致残率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法病死情况相当,但观察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

综上所述,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致残情况,提升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致残率引流术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