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8-10-18文丨蔡若夫
文丨蔡若夫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改革任务。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加强市场监管需要在理论上理清组织体系和监管原则重大问题。研究认为,市场监管由一般性监管和专门性监管两个组成部分,专门性监管包括基础性监管、专业性监管和秩序性监管,市场监管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改革和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凯恩斯指出,市场的自发调节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使经济自动达到均衡,因而市场经济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市场监管如此重要,非常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楚并在实践上搞好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分为专门性和一般性监管
专门性监管是专业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市场有多种理解,最早、最为普遍的一种理解是,市场是一个交易场所,市场监管就是对交易场所的监管。《木兰诗》大家很熟悉,其中有一句反映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之前,要搞些装备,就出现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情况。由诗可见,市场在我国古代已经很普遍很发达了。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商品交易可以让生活过得更好,但是古代人类没有现在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工具,所以当城市成长并且繁荣起来后,住在城市邻近区域的农夫、工匠、技工们就会开始互相交易并且对城市的经济产生贡献。显而易见的,最好的交易方式就是在城市中有一个集中的地方,像市场,可以让人们在此提供货物以及买卖服务,方便人们寻找货物及接洽生意。当一个城市的市场变得庞大而且更开放时,城市的经济活力也相对会增长起来。到了现代,随着社会交往的网络虚拟化,市场不一定是真实的场所和地点。比如,1996年11月,中国产生了第一宗网络市场交易,购物人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贝详,他通过实华开公司的网点,购进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到了现在,许多买卖都是通过网络市场来实现的,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市场已经深度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专门性监管主要由政府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一般性监管是对经济的监管。当各个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充分发达的时候,有的就可以组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市场体系中的各专业市场均有其特殊功能,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其本质就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论断,使人们第一次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有了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个时候,市场就成为了经济的载体,市场体系越发达,经济一般也就越发达。经济越落后,一般来说,市场体系也会越落后。目前,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和最具活力的经济运行载体,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逐步成为了经济的代名词,很多情况下会被视为需求,更多是被看做各种市场主体之间交换关系乃至全部经济关系的总和。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民发现由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原因,市场并不能把经济管理井井有条,市场失灵导致经济危机、萧条、混乱和倒退等情况层出不穷。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国家干预应运而生,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被广泛运用于经济调节之中,以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性市场监管本质上就是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一般性市场监管涉及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很多,主要包括发展改革、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财政、银行、审计、国资监管、海关、税务、证券、保险、电力监管、贸促及港澳经济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林业、旅游、扶贫、供销等部门和机构也是一般性监管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之后,市场监管进入了全面改革调整的新阶段。全面改革调整,要求全面推进专门性市场监管的职责、组织、机构、制度建设,通过自下而上的机构改革调整,进一步推动市场监管的改革和发展。新时代对市场监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一般性监管要与专门性监管的职能分工清晰、任务界定清楚,总的原则是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要分开。二是专门性监管要将相同、接近的职能进行整合,比如金融监管的职能、市场监管的职能,都要实施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强化监管。对于专门性监管而言,新时代有新要求。
第一,推进市场监管必须加强基础性监管。基础性监管主要是指对市场交易主体、对象和行为的监管。杰罗姆·麦卡锡的《基础营销学》给出市场的定义,指一群具有相同需求的潜在顾客;他们愿意以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卖主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这样的商品或服务是满足需求的方式。交易的主体主要指买方和卖方。对主体的监管本质是资格的监管,特别是对卖方资格的监管,就是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许可条件可以卖什么样的东西,不具备条件该怎么处理、怎么退出这一类的监管问题,有人称之为市场准入和退出。交易的对象一般是商品和服务。以交易对象来分类就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市场,如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旅游市场等等。对交易对象的监管本质上就是对不同类型市场的监管。交易是市场最主要的功能,市场交易行为是指市场主体建立直接的商品交换关系所实施的行为,是市场行为的最基本内容,包括购销行为和契约行为。对交易行为的监管是基础性监管的核心。监管交易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公平竞争环境。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打击垄断、欺诈性交易、商业贿赂、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掠夺定价、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基础性监管主要由各级政府原来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体制主要经历了分级管理、省以下垂直管理、分级管理三个阶段,现在又统一调整改革为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无论怎么改革,基础性监管都是必须持之以恒抓好的,这是市场秩序得以维系的根本所在。
第二,推进市场监管必须加强专业性监管。2018年的机构改革,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原来我国的市场监管主要包括两大版块,一个版块是基础性监管,由原来的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另一个版块是专业性监管,分散由各个专业机构或者是综合部门分别负责,包括原来的质检、知识产权、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以及发改、商务等部门。现在的机构改革,将基础性、专业性市场监管机构和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力图通过加强专业性监管,强化执法,发挥监管合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业性监管,主要包括对产品、食品、药品三类重点商品的监管和对侵犯知识产权、价格违法和市场垄断三类重点行为的执法。对专业性监管的职能和部门进行整合,初衷不是为了减少机构弱化专业性监管,而是为了强化专业性监管,实现强强联合,发挥专业性监管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加强专业性监管重点在专业法制建设、专业技术支撑机构建设、专业干部队伍建设三大建设上。原来的分段分部门监管在三大建设方面打下了好的基础,整合后体系化成建制的专门性市场监管,应当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发展,抓好三大专业建设,处理好市场监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关系,实现更加全面而高效的监管。
第三,推进市场监管必须加强秩序性监管。市场监管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要保障市场经济在有序的轨道上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市场监管的最大价值在于保障市场经济秩序不受到破坏,经济主体可以在一个开放、自由而有序的环境里公平竞争,消费者可以从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受益。市场监管的主要功能、目的和价值在于维护秩序,这一点无论是对专门性监管还是一般性监管,无论是对基础性监管还是专业性监管,都一样适用。秩序性监管是市场监管最为核心的要求,管主体、管对象和管行为,都必须紧紧围绕秩序性监管展开。
一般性监管的重点是三类市场经济秩序,一是国家进出口经济管理秩序,重点关注违反海关监管法律法规,实施走私贩私等违法行为;
二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重点关注违反金融、票据、保险管理法律法规,实施伪造变造货币、股票、证券和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三是国家税收征管秩序,重点关注违反税收管理法律法规,实施偷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发票、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
专门性监管的重点是三类秩序,一是国家商品和服务交易秩序,重点关注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资、化妆品,侵犯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
二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重点关注违反公司、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实施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假财务、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
三是国家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关注违反工商行政管理、广告、土地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法律法规,实施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虚假广告、合同诈骗、串通投标、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逃避商检等违法行为。
推进市场监管必须贯彻落实的基本原则
推进市场监管,在实行专门性监管和一般性监管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而且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公平原则。执行法律、监管市场,公平是第一原则。公平原则强调的是,监管者要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执法。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落实公平原则,一要有法治思维。对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依法依规实施公平监管,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通过全面实施清单管理制度,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没有法律依据不能随意检查,推进市场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二要有科学方法。要全面推行“双随机”市场监管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推动市场监管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即使是对有投诉举报等情况需要专项或重点检查的,也要严格规范程序。
三要有制度保障。统一“双随机”的各种制度和流程,整合各类市场监管平台,大力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联合监管,减少多头多层重复执法。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完善考核和问责免责办法。无论一般性监管还是专门性监管,不管基础性监管还是专业性监管,都要秉持公平原则执法。
二是公正原则。执行法律、监管市场,公正是第二原则。公正强调监管执法不偏私,正直。淮南子记载“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培根说过“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违法行为更严重。因为这些违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落实公正原则,一要有公正品质。市场监管的核心是要维护自由、竞争、开放的市场秩序。公正地执法裁决是维护秩序的关键所在。公正首要的是监管者、执法者要是非分明、黑白分明的公正品质。公正品质要求追求公平正义,不能徇私枉法,还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市场监管追求及时的、高效率的公正,而不是迟缓的、低效率的公正。
二要有公正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监管,规范执法行为。牢固树立程序第一的意识,在执法过程中高度重视保障相对人的权利。完善陈述申辩、告知、送达、听证、回避、查审分离、复议等制度程序。
三要有公正实质。要在每一起案件中让老百姓感受到公正,就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行使自由裁量权。在监管执法中,监管人员要提高证据采集能力,规范取证确证的活动,有效固化电子数据,利用技术手段全程记录执法过程,提高案件事实认定能力。同时还要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格遵守主客观相统一、过责罚相适用原则,实现同案同罚、过罚相当。
三是公开原则。执行法律、监管市场,公开是第三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有句名言“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
落实公开原则,一要公开依据。公开执法、监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公开监管权力清单,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公示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公开审批依据、程序、申报条件。
二要公开结果。依法公开执法检查、监测、抽查、许可、确认、给付、强制、处罚的结果。公开曝光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要公开监督。要加强外部监督,强化执法考核和监管问责,综合运用法律监督、政治监察、经济审计等多种方式,监督执法监管不作为、乱作为、以罚代管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监督,通过机构改革加强层级监督,改进上级市场监管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完善专门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加强行政执法事中事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