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论雨花石的取名艺术

2018-10-18柏贵宝byBaiGuibao

宝藏 2018年10期
关键词:雨花石孔雀石种

文/柏贵宝 by Bai Guibao

一切艺术作品,不论是诗歌、小说、绘画,还是盆景、根艺、石雕,都需要作者取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引导读者或观众,深入其境,领略无限风光。

雨花石是天然艺术品,每一枚可观赏的雨花石断不可无名。好的命名,可以提高雨花石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价值。雨花石界对雨花石取名素有讲究,一般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得到一枚有观赏价值的雨花石都分四步来命名。第一步“观赏”雨花石的正反、左右;笫二步“拟题”,选择几个合适的石名;第三步“选题”,在拟题的几个石名中选择最佳石名;第四步“定名”。通常来讲雨花石取名不能像“青菜、萝卜与杂烩”一样太平、太淡,要讲点方法。

其实石名取得好,它能传承石的情、意、志;也能蕴含石的精、气、神。名字不仅仅是一枚石头的代称,一个符号,也是人们赐予它的生命。能提升石头的内在美,同时启发人们对石头的重新认知与赏读。在雨花石的取名过程中,本人总结出六种方法,供石友们参考,不妥之处也请石友们匡正。

题名:【孔雀】

石种:雨花石

收藏:姜娟

题名:【足球】

石种:雨花石

收藏:乔秀兰

一、直觉取名法

直觉取名法是以人对雨花石的直觉感悟所确定的形象,像什么就取个什么名。此法一般用在具像雨花石上。如姜娟女士收藏的一枚《孔雀》雨花石,石上画面呈现一只人见人爱的孔雀,石质莹润,红、黄、紫、白、绿等几色,斑斓而美艳。此枚孔雀雨花石值得称奇叫绝的是气质意韵、色彩亮丽集于一体,具有形神兼备的意蕴美。自古以来,孔雀作为祥禽,被世人珍爱和传颂。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它给人以祈福,给人以吉祥,给人以如意之感,故主人直觉就定名为“孔雀”。它还被选上2018年《文玩寻路者》刊载的《中国最好奇石38方》一文中。

题名:【在水一方】

石种:雨花石

收藏:柏贵宝

题名:【鹬蚌相争】

石种:雨花石

收藏:余栾章

二、以形取名法

以形取名法是根据雨花石的外形来取。如《足球》是乔秀兰女士的得意藏品,石面上有六角形条纹装饰,一观外形就联想到足球,乍一看,还真以为就是足球,惹得人不禁想踢上几脚。故石主人以形定名“足球”。

三、借用取名法

此法是借用—些名著与歌曲之名或以自己的特点借用别人的名字,拿来便用,简单省事。如鄙人寻觅到的一枚《在水一方》就是借用取名法。石中整个画面笼罩在夕阳西下的迷人景色之中,山和天融为一体。妙的是,石上溪流中,呈现出一位妙龄女子,头带太阳帽,身穿红衫,站在水中央,眺望远方,水面映衬着窈窕淑女的倒影,格外醒目。这画龙点晴之笔,让人联想起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名著《在水一方》。看到此石恍惚耳边又响起邓丽君的名曲《在水一方》。

题名:【庄周化蝶】

石种:雨花石

收藏:王建文

题名:【渔翁得利】

石种:雨花石

收藏:张建生

四、成语、典故与寓言取名法

成语、典故与寓言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用此法为雨花石取名,能起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效果。藏石家王建文先生就用典故“庄周梦蝶”为他的一枚雨花石命名。台湾余栾章先生一组藏石用成语“鹬蚌相争”来取名,一枚为《河蚌张口》,一枚为《鹬鸟伸头》,两枚组合耐人寻味,另用张建生先生的一枚《渔翁得利》相配,那就更加天衣无缝,妙趣横生,一观便知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廉洁女士用6枚雨花石组合成《三个和尚》,并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故事来命名。那石中三个和尚的脸部表情,姿态各异。胖胖的身子,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脑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老和尚瞪着双眼,好像在训斥着两个和尚:“你们还不去抬水,难道还要我去吗?”那个大和尚爱理不理地歪着头像在说:“水应该是小和尚去挑,他的‘学徒’期还未满呢。”小和尚两只大眼睛骨碌碌地转,灵机一动跑到老和尚身边争辩说:“我还小呢,您不是常说大的要照顾小的吗?水应该他去挑”。老和尚气得满脸铁青,大和尚急得脸色通红,小和尚争得脸色发白,但却还在相互争执,相互推诿,水始终未担来。观赏此组雨花石时使人在欢愉中得以启发。

题名:【三个和尚】

石种:雨花石

收藏:廉洁

五、以景生情法

此法适用于雨花石中呈现出的画面能与名胜古迹有着相连之处,并且能就观赏画面延伸出一段故事或一段佳话。如藏石家纪增龙先生的一枚《仙游御花园》,石长5.2厘米,宽4.4厘米,画面就像一位丹青高手刻意的佳作。御花园是皇家花园,园内景致松、柏、竹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玲珑别致,疏密有度。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图案,沿路观赏,妙趣无穷。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秀美。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登高赏景的好去处。看到此石的画面,仿佛就像在御景亭上俯看御花园的美景。分布在石中的点点红色与棕色似宫女、侍卫、太监们在忙碌着的身影,又似开放着不同颜色的花。石中部的丝丝纹路仿佛是曲曲折折的赏景小路,石的下方丝纹形成了潺潺流水,充满了灵动之感。石的下部像似溪流汇集成的一池碧水,碧波荡漾。石的上部黄色恍惚是绿荫中的宫墙。整幅画面让人怦然心动!它,华美大气,或仙或雾,水桥涧溪构勒其中;油黄高贵,翠绿风雅,五色巧织;画面疏密井然,远近清晰,层次分明,人物贯穿景色之中,情态动感各异,凝精气神于一体,聚山水人共此处。以前总以为仙境不在人间,仙境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传说。谁料到,眼前这枚雨花石让我久久不能左右自已,好似灵魂出窍,幽幽乎乎之际仿佛自己成了皇帝,在宫女、侍卫、太监的簇拥下仙游御花园。

题名:【仙游御花园】

石种:雨花石

收藏:纪增龙

六、意境取名法

在雨花石审美中悟出的某些景象,观后能给人有联想的效果,达到出神入化,小中见大的功效。请看台湾邱信明先生收藏的一枚《霞染山林》雨花石,石长6厘米,宽3厘米,小小的画面中呈现出绚丽的大自然景色,石的上半部以红色为主色调,充分展现出霞光的美妙,下半部的黑色部分显现出静静的山林沐浴在霞光中,妙就妙在石的左上方一点金黄色,似金色的太阳在笑盈盈地播散着迷人的红霞,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一幅曙色初开、丹霞如染、风掠山林、绮丽动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观赏此石,仿佛满山的树林在微风中摇曳,沐浴在美妙的霞光里,唱着动听的歌,让人感受到江山如画的诗句。

以上总结出的六种取名法是通常采用的,其实远远不止这些,雨花石界的朋友们在玩赏雨花石的过程中还采用其他几种取名法,比如以色、以质取名,还有以“无题”取名。总之取名要恰到好处,方能起到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效果。

在雨花石的取名中要有点讲究,就是说一要名符其“石”,忌人为拔高,漫无边际,名不符“石”。对石名要比喻恰当,不能牵强附会。比喻恰当,紧扣主题,合情合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似是而非、勉强为之、牵强附会则会贻笑大方。

二要雅俗共赏。要贴近生活,语言大众化,越是朴实,越是平常,读者就越能体会深刻,也能感人。李白有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取名中切忌生僻,用一些虚无缥缈、陈腐、难懂的词藻,看似华丽,实则无用,给人有哗众取宠,不着边际之嫌。

三要引典准确,切忌生搬硬套。引用成语、典故首先要弄清原意,并要与雨花石的画面吻合,方能画龙点睛,起到启迪与升华的效果。与原作、原意不符,硬性照搬,会给人南辕北辙,词不达意之嫌,还会惹出笑话。

四要情理交融。要抓住雨花石的画面本质,寻求真意真趣,起上一个好的石名,有情有趣,有理有度。看到石名与画面就能激起情感波浪,引起思考,受到启发。

五要言简意赅,创意新颖。新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不步后尘,另辟蹊经,不落俗套。石名最多不要超过七个字,通常用四字为妥。古诗句多为五言七言,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七言也可缩为四言,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可缩为“春江水暖”。

六要立意含蓄。立意含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与修养,方能体现出石名的含而不露,观者也要有一定的见识,方能看出藏者的构思巧妙,意境深远。一次展览一位石友为他的—枚藏石取名为“深山藏古寺”,石中三色搭配,石的下方呈现出一个小人,光着头,像个小和尚似的,仿佛在冰天雪地里向深山走去,画面中没有寺庙的踪影,乍看石名与石头不符,细品越嚼越有味,寺庙在哪里?在大山里,既然有小和尚上山必然有寺庙,这个命题藏而不露,别有一番情趣,从中显出收藏者的文化功底。妙哉!

取名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取名的过程中也是一种享受。在选字炼句中,也能留下许多美谈。只要认真学习,深刻观察,一定能使人百读不厌,其乐无穷。

题名:【霞染山林】

石种:雨花石

收藏:邱信明

题名:【深山藏古寺】

石种:雨花石

收藏:佚名

猜你喜欢

雨花石孔雀石种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雨花石的文化之旅
争霸
不期而遇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美丽的雨花石
孔雀1
孔雀
南京雨花石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