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物言志志自高

2018-10-17班俊梅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墨痕墨梅砚池

班俊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借梅花形象,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自信、自知、豁达和谦逊。诗意的表达,含蓄且丰富,正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气派的体现。而这种表现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如习主席引用的《墨梅》一诗,就通过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的描写,写出了“这一个”的不同,是“洗砚池边”的树——画家日日在池中洗砚,池水已经有了墨的颜色,所以池边的梅花开了,也有着淡淡的墨痕,这是对“物”的描写,也是“言志”的基础。下句紧承“淡墨痕”而来——这样的梅花或许不够美艳,算不上“颜色好”,但它依然把清香的美德洒满乾坤,并且会永远流传下去。全诗仅二十八个字,表面上写墨梅,实际上写作者的心志——鄙薄流俗的坚贞,淡泊名利的襟怀,青史留名的自信,高士、隐士、名士这样丰富的形象就成功跃然纸上了。

还说咏梅。陆游和毛泽东各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陆游是这样写梅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驿外”“断桥”“黄昏”“风”“雨”,这些意象的组合表现了梅花的不幸遭遇,冷落凄凉的气氛为下片“言志”作了铺垫。“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以梅花的傲然不屈,写尽失意英雄的孤高兀傲。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他的笔下,梅花俨然成了铮铮铁骨的战士,美丽、积极,气势昂扬,尽显一位革命家的气度。

不同作者借同一“物”可以寄托不同的“志”,可见,“托物言志”要以特定的视角对事物进行描摹,然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思考。

那么,怎样做到“托物言志”呢?首先,是思维发展过程。

◆要做到“眼中有物”。即对“物”进行细致观察。比如,你长期留心校园里的一棵老树,习见它春夏秋冬的模样,它就在你的眼里、心里,这便是描写的基础。

◆要做到“心中有志”。通过对“物”的观察,展开联想——物象的某一外部特征或内在气质引发了你的强烈共鸣,所以,你要借这个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陶渊明看到菊花,首先联想到是它的庄重质朴、隐世独立的特征,而这也正是作者一生追求并践行的品格啊!

“眼中有物”,才奠定了“托物”的基础;“心中有情”,选定视角,才有了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言他人所未言”,一篇锦绣文章就呼之欲出了。

托物言志的目的是言志,但這个“志”是在“物”中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即使有点明“志”的句子,也是建立在对“物”的描写的基础上的。比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对白杨树一样的农民和战士以及“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的礼赞,是建立在对白杨树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的。所以,托物言志,状物是关键。

有以下几个原则可供同学们借鉴。

◆状物要有序。如苏雪林《秃的梧桐》一文,就是按照从春到秋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那株“秃的梧桐”的。

◆状物要有法。写作时,同学们可以运用对比、衬托、类比等手法突出物象的特点。如郭沫若《石榴》一文:“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一句,就运用了类比和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石榴之美。

◆状物要有“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的重要性。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即加分项)中也有“有文采”一项。这里的文采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贴切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灵活多变的句式,生动巧妙的修辞手法,还是显示你丰厚积淀的引用,都会成为习作的亮点。

在对“物”有了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志”就呼之欲出了。其实,很多优秀的托物言志类文章并不直接以议论、抒情的方式言志,而是含而不露,含蓄蕴藉,引人遐思。

猜你喜欢

墨痕墨梅砚池
杨砚池:“斜杠青年”搭建“连心桥”画好“同心圆”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专注
贺泽海作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周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 墨梅白梅》
富贵花开淡墨痕——齐文秀写意花鸟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