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
2018-10-17夏洪姚旭
夏洪 姚旭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8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对护理路径实施前后的医疗费用。结果:临床路径实施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各项检查次数、住院时间均低于实施前,有统计差异(P<0.05);实施前医疗费用为(2.36±0.58)万元,多于实施后的(1.67±0.69)万元,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能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路径;医疗费用;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135-01
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如何在保证护理质量下减少医疗费用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临床路径作为改善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的主要手段,被广泛用于医院各病种诊疗中,并取得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判定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现将我院180例患者资料汇总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180例患者資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17例,女性63例,年龄6-53岁,平均(28.2±1.9)岁;疾病类型:化脓性阑尾炎62例,剖宫产34例,小儿肺炎34例,成人获得性肺炎50例。将其按入院时间分成临床路径实施前(80例)、实施后(100例),且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
2.方法。基于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患者资料,初步拟定临床路径表,经过专家认证后确定护理路径。在执行护理路径时,护理人员、医师详细记录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已执行的打√,未执行的打×,因病情变化无法执行护理路径的,要标明原因。
3.观察项目。通过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ICU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项目次数、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指标。
4.统计学方法。将文中数据输入SPSS18.0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差异。
二、结果
1.项目检查次数、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路径实施前、后的项目检查次数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有统计差异(P<0.05)。
2.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路径实施前、后的ICU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有统计差异(P<0.05)。
三、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原则,贯穿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包括入院指导、临床检查、治疗、会诊、治疗后的康复、出院指导等。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按照该模式诊断和治疗患者,并在结束后分析、评估结果,从而控制医疗费用,改善服务质量。临床实践证实,临床路径在医疗费用的控制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临床路径实施前,需要根据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治疗时间、不同病种患者的住院时间,基于分析结果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并改进。临床路径通过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规范用药天数,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本研究中,临床路径实施前的住院时间为(11.55±2.32)d,多于实施后的(10.39±2.57)d,证实着临床路径在缩短住院时间上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医院诊疗中多按项目收费,增加不必要的费用。而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根据患者情况划分病情,根据病例制定针对性的临床路径,以限制各病例的医疗费用。这样一来,不但能变革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还能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还能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致使其不会因自身利益开具不符合患者病情的药物或不必要的检查,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治疗成本。通过合理的使用医疗资源,能有效遏制费用的上涨,保障患者利益。本研究中,临床路径实施前庆大霉素使用(3.25±2.30)支,医疗费用(2.36±0.58)万元,多于实施后的(1.69±1.02)支、(1.67±0.69)万元,有统计差异(P<0.05),说明:临床路径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减少诊疗成本。
以往的临床诊疗中,医生在给患者做检查、开具用药时,多根据自身习惯和经验。尽管有着关于和临床路径的探讨,但日常工作中并未落实到底,导致过度用药、检查现象频发,造成资源浪费。临床路径作为规范诊疗行为的指南,是每位医护人员都要应用的模式,能保证患者诊疗项目的规范性、标准性,减少诊疗过程的随意性。此外,临床路径还能将住院时间具体到某天,患者每天的诊疗行为都要具备详细的流程,而且医护人员还要在结束后签字确认。临床路径完成后,医护人员再根据结果分析患者之间的差异,便于规避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医院实施临床路径后,能及时发现经营管理问题,如手术室、人员配置不足,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经营成本;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减少临床服务的随意性,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