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10-17杨敏,孙立晨,张国锋
杨敏,孙立晨,张国锋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职业化和大众化的来临,如何在转型背景下实现应用型院校教学多元化、实用化,是每一位教育者所面临的新课题。以往中医教育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习被动,以致于教学不能合一、教学内容强化灌输量大且混淆难记。本文针对目前《方剂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方剂学》本专科教学中,旨在整体提高本专科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南方剂学;以问题为导向;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7年度项目,项目号2017ZCY34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号2017XJYB3;中药资源与开发校级高水平专业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0.088
《方剂学》是中医、中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中医药理论和组方配伍、主治、功用、临床运用等知识为核心,是中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现今教学当中广泛认可的两种教学模式PBL(解决问题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力求改变传统《方剂学》单一授课教学模式的弊端[1-3],将这两种教学模式完美结合,优势互补。自2016年开始本课题组分四个学期,分别以中药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学生问卷满意度调查以及试卷综合分析、教师授课测评等分析得出,此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能动性,提高科研、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剂学教学现状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往《方剂学》教学传统课堂教师授受方式,灌输式枯燥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味地被动学习,这种现象不止是《方剂学》的课程而是众多中医药课程所面临的困境。除教学方法单一外,本课程的特点就是方剂的数目多、方中药物组成的繁琐、功效治法配伍原则复杂,学生感到易懂难记,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前高校《方剂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基本上采用了以往中医学专业的授课经验,将教学目标着重落在提高培养处方辨识和运用的能力上。这与中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一定中药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实际工作岗位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基于中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方剂学》进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4]。
2 《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简要表述其主要的构成框架是以问题作为导向、以层次作为手段、以方法作为途径,以协同作为支撑的一体化教学。
2.1 以问题作为导向,发现为起点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将问题作为导向,教师辅助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3]。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从方剂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应不断的锻炼分析判断力、逐渐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辨证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也应加大教学方法的运用,解决传统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困境。并且要明确发现问题是“PBL”教学方法的起点,教学活动主要的起点以及基石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其主要的优势就是在于能够用不断的发现、提出、最终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其不利的一面就是对于教材的把握并不是很充分,教学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记忆,不能保证教学大纲的任务合理完成等[5-7]。
2.2 以层次作为手段,方法为途径
“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采用中医药系列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理念,與中药学专业相结合的培养手段,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起适用于中药学院的《方剂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教学模式主要从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梯队与教学体系来进行分层次规划以适应转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基于上述两种关于《方剂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的阐述,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应该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的进行结合,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不完善的,这样在将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协同的作用,有机进行结合,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乐趣,不断的提高方剂学思维辨识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了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3.1调整教学大纲,适应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下转型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要求,课题组依据以往相关高校在关于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在执业药师全国的考试要求方面,对本校中药学专业教学大纲进行相关调整[8]。其中主要将其专业课时数调整为32学时,在教材各论章节选方的时候要将临床中经常用到的中成药的处方列入到方剂课程内。针对中药学专业大纲设定要求应该掌握方剂62首,此外还应该熟悉42首,了解20首。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掌握方剂56首,此外还应该熟悉34首,了解22首。开设方剂学实验课10学时,在具体教学方面应着重加强对于方剂配伍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的功用和临床运用研究的进展等。
3.2 整合师资结构,平衡梯队教研相配合
立足现有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使教师的知识更新;吸纳与整合方剂学教师、相关学科教师和权威专家学者、企业专员四个群体的力量。其中,方剂学的教师应该在讲授时连接各个环节;相关各学科教学应辅助方剂学教师不断的完善专业知识延展的工作;通过聘请专家讲学或座谈,使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断的提高,亦将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企业专员承担学生实践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和引导。四类的教育主体通过明确的分工协同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教学体系。同时要使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的加强,在各个领域对《方剂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3.3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优势互补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一些非智力的因素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采用 “分层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考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基本”三个层次。在教学目标上C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重点掌握方剂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掌握方剂组成、功用、主治以及配伍原则。B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方剂组成、功用、主治以及配伍原则以及相应临床常用中成药,做到“见方知效”。A层次的学生是方剂辨识能力最强的,要求全面掌握所教方剂的知识,同时熟悉此方的现代药理、毒理并与之相类似的方剂应用等。为了让每一层次学生在同一时间段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合理吸收必要的知识达到最终水平均衡的状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多元化教学,具体来说对于C层次,他们普遍性的群体,偏爱问题的直观性,方剂学各论等许多的章节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方法。B层次的学生是偏向于自身感兴趣的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课堂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课程活动,选取多个讨论问题,让其选择感兴趣的回答,使这类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综合分析充分参与。对于A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发的撰写专题的论文、以及参加科技创新的活动等。这样也可以对于思维的提升、以及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4 教学内容合理划分,问题导向协同支撑
在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方面,是基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问题”为导向来不断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内化吸收,提升授课知识接纳效率,通过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的说来,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方面也有着明显提升的作用,使其基于“问题”增强探索的能力。比如说针对总论部分的特点来讲,主要从定义、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治则方法、配伍原则等方面进行讲述,因此对于这部分来说就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上,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途径,如查找相关的文献、进行网络上的讨论、以及课堂上老师总结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各论章节重在对每个方剂的剖析,需要层次递进的学习,故在基础讲述上还要和SPL方法相结合,能够提高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各论中主要是讲授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辨证要点等,根据此部分内容的特点,每个方剂采用层次递进教学法,横向归纳先分析方剂所主治病证的症状表现,分析出病证的病位、病性,概括为一个证,再根据证确定治疗方法,从而引出所用药物,再分析这些药物在治疗病证中的作用,既按照主治-治法-组成-方解的顺序进行讲授,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又充分复习了方剂学的先导课程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的内容,如:泻下剂中寒下剂大承气汤症状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可总结为“痞满燥实”,分析因实热内结,胃肠气滞,热盛伤津之证。故病位在胃肠,病性为实热之证,胃肠为阳明经之腑,腑之热为实热,属阳明腑实证,故需要峻下热结的治疗方法,针对实热便秘的急症以快求稳,故选用辛寒软坚之大黄、芒硝再结合散结消痞厚朴、枳实,四药合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其次进行纵向归纳,每章节讲授完毕,对本章方剂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
在上文讲述的以分层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对“问题”引入来解决对方剂学课程内容主要知识要点,学生课后选择病案讨论、市场调研、模拟药房、实验验证、新药设计等完成以问题为导向“层次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
通过三年不断的教学摸索实践,该校中药学专业在方剂学教学方面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首先,使学生对于学习方剂学甚至中医方面相关学科的兴趣不断的增强,与传统教学方式来比较均有明显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次方剂学的总体考试成绩不断的提升,《方剂学》曾被学生称为最难记怕考的课程之一。在通过教学改革以后,及格率明显提高。最后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满意度提升,在学校开展的网上评教的结果之中,学生对《方剂学》任课老师评价平均分数在90 以上,达优秀标准。教师之间在课程评价上分值也居于排名前列,其中4位老师参加近两年学校的讲课比赛,分获学院一等奖,学校二等奖和三等奖。
5 结语
方剂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教、学为一体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教师授课的水平将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讲,能将方剂学教学思路尽快完全掌握,更快的成长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该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理解《方剂学》课程内容,并且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中医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利于转型应用大学教学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欣.《实验方剂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06):129-130.
[2]陈龙全.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20(04):42-43.
[3]吕惠成.PBL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243-246.
[4]王璞,邢丹,黄新峰.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专家论坛,2013,(09).
[5]李雪莹,武永刚,张钦德,等.《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多维教学体系构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93-16494.
[6]李雪莹,武永刚,张钦德,等.PBL与L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44-45.
[7]李敏,王斌.基于PBL 的多方式组合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224-225.
[8]全世建,黎同明,于洋,等.多元教学法在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03):47-49.
作者簡介:杨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学基础、方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