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篷车”来啦!

2018-10-17曹杰庚刁向荣钱琨

关键词:大篷车姜堰水蜜桃

曹杰庚 刁向荣 钱琨

五月是火红的、灿烂的。在这火红的五月里,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远教科技大篷车”开进了绿色的田野,开到了百姓家门口,将远教服务送到了农民手中,有效帮助农民寻找致富路径、解决致富难题、打通致富“瓶颈”。大篷车的车轮飞转,转来乡村振兴的春风,拂遍了姜堰的热土。

把“大篷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送服务,是姜堰区委组织部的创新思路。针对远程教育服务基层时遇到的难点,区委组织部抓住节点,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以“远教集市”“多元课堂”“精准指导”等形式,打造了“远教科技大篷车”这一创新载体。“车”上装的都是知识、技术、本领,“乘务员”都是农业政策信息员、特色种养殖信息员、电商信息员、金融信息员等,针对“乘客”即基层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每期选擇不同的主题,并在相关各村的村务公开栏上发布“线路预告”。大篷车每到一处就现场开展服务,为群众载去了致富的希望。

农民要致富,缺乏技术往往是最大的拦路虎。“远教科技大篷车”中的“科技”二字,可不是摆设。今年“远教科技大篷车”首站就开进了沈高镇河横村。据沈高镇党委书记缪杰明介绍,河横村是国家级生态村和全国文明村,农业基础较好,但近年来也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在发展特色种养殖方面亟需技术支持。大篷车一进村,很快就被村民围个水泄不通。车侧面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河蟹高效养殖”“茄果类蔬菜生产实用技术”“红提葡萄栽培技术”等提示信息,农技站、农保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字排开,面前摊放着各种科技资料、农村社保知识、涉农政策法规等,随时解答村民的各类难题。 60多岁的农民王恒喜说,他家葡萄树出现虫害,打了农药但效果不理想,希望“科技大篷车”给帮个忙。农技站站长丁桂珍给他发放了相关技术资料,针对他遇到的问题推荐了高效低毒农药新品。王恒喜连声道谢。

“远教科技大篷车”能帮上农民的不仅是技术,各路专业人员联动下乡,还可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说到解难题,沈高镇冯庄村48岁的村民周国旺最有发言权。他去年在大篷车发放的创业项目汇编上寻找到了商机,恰逢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他果断回乡创业,承包了82亩水面养殖溱湖簖蟹。起初,缺少资金的他,与大篷车信息员对接后,在银行争取到了60万元贷款;同时,技术员还为他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指导,帮助他联系销售渠道。第一年,他的蟹平均每亩纯收入就达到了8000多元。如今一提“大篷车”,周国旺就赞不绝口。

“远教科技大篷车”最可贵的是给出了让当地农民稳富长富的答案,那就是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大篷车的指导下,联盟村支部书记刘惠荣整合村里资源,发挥村里在水蜜桃种植方面积累的传统优势,引进了无锡阳山地区的水蜜桃种植经营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打造出了联盟水蜜桃集体商标,使村里种的水蜜桃每亩纯收入突破万元。如今,村里已有32名村民种植水蜜桃,面积100多亩,成为比较成熟的水蜜桃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上班”。他不无感慨地说:“多亏了大篷车提供的技术支持和营销指导,才使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了!”

“远教科技大篷车”无论开到哪里,都结出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大篷车已累计向各镇村发出了100多个“班次”,覆盖全区16个乡镇,帮助农民解决种植养殖技术难题500多个,助推100多人返乡创业,受益群众达1000多人……数字似乎不大,成果却煞是喜人。有了前期的探索和所取得的成功,姜堰区委组织部准备再接再厉,进一步扩大大篷车规模,增加下乡“路线”,让大篷车带着致富的希望开遍姜堰区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大篷车姜堰水蜜桃
讲述省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
七彩夏令营“恋”上水蜜桃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聪聪吃水蜜桃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姜堰永远的骄傲——溱湖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混合运算大篷车
水蜜桃价格下跌 后期恐难以走高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