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基层医院护士对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的现状调查
2018-10-17马衣努尔托合提阿米那吾斯曼侯铭李萍
马衣努尔·托合提,阿米那·吾斯曼,侯铭,李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护理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儿科)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大规模地、频繁地发生在世界各地,社会的安宁、人类的生命、精神健康及财产安全遭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新疆复杂的人文、地理环境导致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应急任务重,而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灾害医学和灾害护理教育使之救援难度增大。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中,基层医院护士始终战斗在救援工作的第一线[1],承担现场救护的首要任务,需对患者进行迅速、及时、有效的抢救,其应急态度和救护行为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救援效果。本研究旨在了解和田地区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水平、救护态度和行为现状,以期提为高新疆基层医院护士突发事件的救护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持,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6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和田地区二级、一级综合性医院的153名基层医院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从事急诊、神经外科、骨科等一线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2)在职在岗;(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从事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1年者;不愿意接受本次调查的人员。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2016年12月在某医院举办的“基层护理人员突发公共事件救护能力培训”会场上发放并回收问卷,问卷由研究者亲自发放,向调查对象统一讲解调查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所有问卷均为匿名、独立填写,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8%。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医院、性别、年龄、科室、学历、工作年限、职称、事业编制、灾害救援经历以及是否参加过 相关灾害培训等条目。(2)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在参考赫继梅[2]、李凡等[3]、邓荆云等[4]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①知识部分,包括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及准备知识(9道题)、现场救护知识(16道题)、突发公共事件灾后救援知识(10道题)等3个维度,共35道选择题,每题最高得分2分,总分70分,得分越高,说明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水平越高。 ②态度部分,包括9个条目,主要是考察基层医院护士参加灾害救护的意愿、灾害相关培训的求知需求、应急演练的必要性以及对现场救护的看法等。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总分为9~45分,分值越高表明基层医院护士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护态度越积极。③行为部分,包括9个条目,主要考察基层医院护士对检伤分类、伤员物品管理、个人防护以及心肺复苏的实施情况等。采用 Liker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 分,总分为9~45分。课题组邀请新疆地区流行病学、心理学、社区护理、急诊急救医学研究等领域的5位专家对问卷多次进行评议、审阅,考虑当地基层医院护士语言及理解习惯,保证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质量,最终问卷知识、态度、行为3部分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7、0.884、0.739,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并采用百分比进行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53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0.45±6.99)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N=153,n(%)]
2.2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信行的现状
2.2.1 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的“知”现状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部分的得分为(48.13±11.45)分,其中现场救护知识得分最高,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及准备知识得分最低,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不同维度的得分情况(N=153)
2.2.2 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的“信”现状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态度部分的得分为(40.45±2.35)分,条目均分为(4.36±0.73)分,其中“需要得到灾害救护培训”条目得分最高,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态度各条目的得分情况(N=153)
2.2.3 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的“行”现状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行为部分得分为(35.56±6.24)分,条目均分为(3.54±0.53)分,其中“会实施个人防护工作”条目得分最低,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行为各条目的得分情况(N=153)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得分较低 充足的灾害事件应急救护知识是为灾民提供紧急救援的根本保障,全面系统的突发事件救护知识可以对灾害护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决定了护士灾害救护能力的高低。然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和田地区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部分的得分为(48.13±11.45)分,按百分制的标准换算,标准得分仅63.61分,这与国内相关研究[2-5]的结果相似。分析原因:新疆基层医院护士参加灾害应急救援实践较少,接受突发公共事件救护培训、继续教育、平时训练以及考核机会有限;新疆基层医院护士学历层次以中专为主(59.87%),因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中专学历教育开设的急救护理学相关课程的学时不足;另外,灾害救护知识难度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再加上基层单位培训师资严重不足、培训设备落后以及外出学习成本高等原因,大部分基层医院护士毕业后就未接受过正规的灾害护理培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部分的3个维度中,现场救护知识水平最高,灾后救援知识次之,突发公共事件认知及准备知识水平最低。分析原因,可能与基层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灾害急救培训模式,对灾前准备度的提高和灾后疫病预防、居民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等关注较少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爆发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危害性巨大、处置难度高、伤残严重,仅仅掌握现场急救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灾害救援的需求,很难达到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目的,无法完成现代灾害救援任务。因此,基层医疗单位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备灾和灾后救援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反应敏捷、精干、一专多能的基层应急救护队伍。
3.2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援态度积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态度部分得分为(40.45±2.35)分,条目均分为(4.36±0.73)分,说明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态度积极,大部分护士愿意参加救援工作,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灾害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具体条目分析中,“需要得到灾害救护培训”条目得分最高。表明和田地区基层医院护士已意识到掌握灾害救援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灾害护理能力在整个灾害救援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可以看出她们对接受灾害护理培训和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与多位学者[5-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基层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且将应急救护知识的学习与模拟演练及实践参与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加强灾害护理与专科护理的联系,激发基层医院护士积极参加急救工作的精神;提供全面发挥自身应急救护能力的平台,提高基层医院护士应急救援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基层灾害救援效果及质量。
3.3 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行为有待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行为部分得分为(35.56±6.24)分,条目均分为(3.54±0.53)分,说明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行为有提升空间,这与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识储备不足,救护知识未能推动救护行为的改进有关。只有具备丰富的灾害护理知识和积极的救援态度才能促成准确、及时、高效的救护行为,灾害救护知识和救援态度是灾害救护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因此,基层医院相关部门有必要制订针对性措施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并延续下去,以促进基层医院护士灾害救护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体条目分析显示,基层医院护士“会实施个人防护工作”条目得分最低,可能与基层医院护士对灾害面临的风险认识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个人防护相关培训与宣传、自我防护教育和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有关[2]。这与王冬叶等[8]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别,分析原因可能是新疆经济落后,灾害护理研究开始不久,基层医院卫生服务条件差,防护装备配备不足,平时相关培训和现场监督力度不够,安全操作规范未完全落实等。有研究[9]显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爆发期间,我国医护人员的SARS感染率是一般居民的38倍。新疆作为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地区,基层医院护士需要第一时间赴灾害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与灾民接触机会多,暴露的风险因素也多,是传染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对个人防护设备的投入力度;完善灾害相关培训体系,改进传统的培训模式,加强对基层医院护士感染风险及职业安全的教育;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监督重点放在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环节上,以促进防护设备改进和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个人防护依从性与执行力。
综上所述,和田地区基层医院护士突发公共事件救护知信行水平不尽如人意,其救护知识体系陈旧,救护行为不能满足实际的灾害救援需求,但是对灾害救援培训及救援工作持积极的态度。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系统的、规范的、专业的灾害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努力发展新疆地区的灾害护理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灾害护理措施,从而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能力的基层应急护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