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
2018-10-17谭太龙陈光辉
谢 慧,谭太龙,罗 晴,杨 柳,陈光辉*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湖南省农业委员会,长沙410005)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世界上重要的作物之一[1]。油菜作为世界三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我国五个种植面积超过亿亩的作物之一。油菜的用处众多,幼嫩的油菜苗、油菜薹可以通过炒制或者凉拌食用;油菜花具有观赏价值,大片盛开的油菜花田连在一起,俨然就是一片花海;成熟的油菜籽可以用来榨油。但是,新时期油菜产业如何发展面临着挑战,也有重要机遇。
1 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油菜种植面积大,产量稳定
自2010年以来,虽然我国的油菜种植面积一直有所波动,但是总体来看,油菜种植面积均在700万公顷以上,总产量均在1300万吨以上,总体相对稳定。将2010~2016年全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作数据统计(表1),2013年油菜种植面积达753万公顷,为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的最高值;2015年油菜籽产量达1485万吨,为近年油菜籽产量的最大值。
表1 2010~2016年全国油菜生产情况统计表
1.2 油菜种植相对集中,以长江流域为主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国的油菜种植从大片区来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线可以划分为南方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冬油菜9月底播种,次年5月底收获;春油菜4月底播种,9月底收获)。冬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90%左右,且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四川、湖南、湖北三省的油菜种植面积合计占全国50%以上[2]。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油菜主产区、油菜籽的主要加工区和菜籽油的主要消费区,具有一体化生产发展的区域优势。同时大面积的集中种植还能够在产出油菜籽的同时,利用休闲农业,发展观光油菜和菜用油菜。
1.3 国家政策支撑油菜产业发展,但受到国际市场冲击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油菜生产经历了缓慢发展、大幅下滑和平稳恢复阶段。为了支持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撑油菜产业发展的政策。2006年开始,受到油菜籽价格下跌的影响,油菜种植效益偏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到打击,致使油菜播种面积大幅度降至598.1万公顷,2007年更是跌入到了谷底,只有564.3万公顷。受此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当年便设立了油菜良种补贴项目,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给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区的种植户们给予每公顷150元的政策补贴。2008年至2014年国家又连续7年实施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并于2015年提出了全新的油菜产业政策。这些实用油菜政策的推出,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稳定了油菜的种植面积,保障了油菜籽的产量和农民种植油菜的收益,支撑并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油籽和植物油市场全面开放。与此同时,油籽及植物油进口的高位增长,使得国产菜油市场份额被进口植物油和油籽严重挤占。2001年以前,菜油在中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但是在加入WTO后,由于大豆和棕榈油的进口量增大,使得本国油菜籽的市场被严重挤压,中国油菜籽需求量不增反减。目前,每年约有700万吨的进口棕榈油通过搀兑成调和食用油之后进入到中国的食用油市场,这些调和油的总量相当于中国自产菜油产量的50%。近些年来随着国产油菜生产成本的持续提高,以及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的走低,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内油菜产业遭到严重打击。近两年,中国油菜籽的收购价为每吨5300元左右,而进口油菜籽到港成本价却不到4500元/吨。正是这种明显的价格差异,导致我国进口油菜籽数量不断增加,占国内市场份额比重越来越大,而国产油菜籽和中国油菜主产区则是遭受到严重冲击。
1.4 效益过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有下滑趋势
以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近年种植油菜基本都是入不敷出的。资料显示,近些年全国油菜种植每公顷平均净利润在-1500元左右,低于同季度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远远低于种植其他作物的经济效益。目前农民还愿意种植油菜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少量种植以满足家庭的食用油需要;二是利用冬季空闲期发挥一下闲田的作用。2015年以新的油菜政策替换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后,由于中央的补贴减少,加大了地方的财政负担,使得地方政府的收储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由于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停止实施,让习惯了高价出售油菜籽的农民一时无法适应,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加上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油菜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劳动力的缺乏也是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优良品种缺乏,机械化水平低下
缺乏早熟油菜品种。在我国油菜主产区,大多数为“稻—油”、“稻—稻—油”轮作或者“棉—油”等轮作。但是由于作物生育期的限制,无法用直播的方式实现高产轻简种植油菜,只能是通过育苗移栽,人工成本很高。
缺乏高产量和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近年来我国通过审定的油菜品种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已经有所提高,出现了中双11、浙油50、中油杂19等高含油量品种,但是同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主流品种还是存在产量偏低、含油量不高等问题。由于企业利益的原因油菜推广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国内的油菜种子市场呈现多又杂的局面,农民无法准确的在这些油菜品种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种植生产的品种,从而造成了油菜的产量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缺乏高抗、适合机械化栽培的油菜品种。我国近年审定的品种中,抗倒伏性的品种缺乏,使得油菜在灌浆的后期出现倒伏,严重影响油菜正常成熟,制约了油菜单产的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抗病品种的缺乏,使得菌核病在南方主产区高发,对我国油菜单产的提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培育出更多的品质优良的油菜品种意义重大。另外,由于土地流转规模和数量不足,我国油菜种植的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3]。能够通过机械进行播种和收获的油菜种植面积大约只占到了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10%左右,这一数据远远低于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由于无法广泛的机械化生产油菜,只能以手工的方式进行生产,造成了劳动力成本过高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1.6 本土菜籽油品牌缺乏
食用植物油主要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芝麻油、橄榄油、葵花籽油、棉籽油和玉米油。其中,豆油占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总量的42%,菜籽油占21%,棕榈油占17%,花生油占8%,其他油脂占8%,棉籽油占4%。菜籽油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上有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鲁花、金鼎和道道全等众多优秀品牌,但是在中国三大食用植物油品牌(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占中国食用植物油七成以上市场份额[4],其余市场份额被各省数十个区域性品牌瓜分,我国急需优秀的食用油民族品牌满足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我国植物油供应战略安全。
目前,世界粮食交易和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原料供应的大部分份额均被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等跨国粮商控制,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没有定价权,抵御不了国际资本的冲击,所以不能够做大做强。不少地区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生产特定口味的菜籽油品牌,但是受众范围小,品牌影响力不够,也导致了菜籽收购过程中不能实行优质优价。品牌的建立和强大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国家政策的不稳定,让企业的投资缺乏信心,企业投入意愿不强。比如,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酸油菜2006年基本定型,2009年与道道全签订了合作协议,2012年与盈成油脂签订合作开发协议,2015年与湖南省春云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油菜生产示范区,最终都没有形成产品上市。浙江农科院推出的“爱是福”高油酸菜籽油品牌因各种原因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群众接受程度不高。
2 油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2.1 油菜生产对环境要求较低,种植简单
油菜是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5]。冬油菜的独特生长周期,种植习性,可以充分利用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稻区的冬闲田,并且这些地区绝大部分都是油菜适宜种植区。通过对主要种植冬油菜的省份进行生产水平和土地资源情况分析,冬油菜的种植与收获时间正好与水稻岔开,可以进行轮作。且油菜种植方法简单,管理比较粗放。以“稻—稻—油”和“稻—油”的耕作模式,在南方进行油菜与稻谷的轮作,能够有效利用南方冬季闲置农田,充分使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的有效利用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油菜是一年生作物,对环境要求较低,种植简单,面积扩大快,成本相对于橄榄油和茶油较低,发展优质特色油菜具有成本优势。
2.2 中高端食用植物油需求旺盛,缺口较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大家越来越推崇健康生活,关心食品安全,这使得高端食用油在中国食用油市场中份额不断增大。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兴起,中高端健康小油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比如橄榄油、花生油、茶油和玉米油等。自2003年以来,橄榄油在中国的销售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2016年1~12月中国橄榄油进口量为45 425 t,同比增长17.6%。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橄榄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理念的普及,可以预见国内橄榄油消费市场的发展一定是稳定快速增长的,甚至在未来的几年就会有一次井喷式的增长。2015年国家的发展规划是,到2020年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800万公顷发展到1330万公顷,年产木本食用油 150万吨左右[6]。
食用植物油如此旺盛的需求,是优质油菜培育工作者和油菜产业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通过创建优质特色的菜籽油品牌,满足国内市场对于中高端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能够有效的减少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高品质菜籽油的产量来缓解橄榄油、茶油等高端植物油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
2.3 高油酸等特色品种选育稳步推进
油酸既容易被人体吸收,又不容易氧化沉积于人体内。茶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为7.6%,而亚油酸、亚麻酸是人体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来自食物,一般以8%为宜[7],茶油跟橄榄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符合人体需要的最佳比例,这也是茶油和橄榄油价格较高的原因。而油酸含量达到80%左右的高油酸菜籽油也能达到此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始,世界各国相继开展对油菜高油酸、低亚麻酸的育种工作,并成功培育出一大批的高油酸品种或品系。1992年,Auld DL等利用EMS诱变技术成功获得世界上第一个油菜高油酸突变体[8]。同年,有着芬兰开始了对白菜型油菜的高油酸育种工作。1995年,Rücker成功选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油酸油菜品种[9]。2004年,欧洲第一个在法国成功获得注册的HOLL油菜品种取名“SPLENDOR”,其油酸含量为 76%[10]。同年,加拿大Cargill种子公司培育出油酸含量为75%的CNR604和油酸含量为85%的 CNR603[11]。Schierholt等利用高油酸突变系和其它高油酸基因型材料杂交,育成了油酸含量达86%的品种[12,13]。这些高油酸油菜品种的成功培育大大促进了世界高油酸油菜产业的发展,为高油酸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创造了先行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油酸品种油菜,其中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及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最先取得成效。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采用辐射诱变技术得到了高油酸突变体[14];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在江陵县马家寨乡建立高油酸油菜籽生产基地[15];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015年育成了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高油酸油菜品种‘浙油80’(油酸含量84.3%),还推出了“爱是福”高油酸健康菜籽油品牌[16,17]。近年来研究油菜的科研机构与大型农业公司之间合作明显增多,生产规模也在逐步加大,但是销售量和品牌效应不明显。
此外,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消费。云南省罗平、江西省婺源等地以观赏油菜花为契机设立旅游节,增加了油菜观赏功能,丰富了群众生活,同时提高了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而根据观赏部位不同,油菜可分为观叶型(叶形和叶色)、观花型(花型、花色、花期)和观果型三类。观赏性评价指标为叶色、叶形、质感、香味、花色、花型、花量、株型和生长类型。目前油菜品种以黄花和食用菜油为主,开展优质观赏油菜品种选育及多元化利用技术研究,可以打破传统油菜的概念,兼具食用、营养和观赏价值,集特色种植和旅游观光为一体,大大促进油菜产业发展。国内很多单位已育成稳定的高油酸品种、早熟油菜品种。四川李孝楠已培育出彩花油菜,这些新兴的特色油菜品种资源都为吸引消费、刺激产业经济发展创建了良机,给优质特色油菜品牌的创建以机会。
2.4 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为创建优质特色油菜品牌提供基础
休闲农业作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一个方向,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和重要组成。其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为创建优质特色油菜品牌提供充足动力。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使得农业产业资源、旅游资源、乡俗文化和乡村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延伸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链,形成一个更深远更宽广的产业体。利用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特色,借助休闲农业这一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来创建我国优质的特色油菜品牌。
2.4.1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休闲农业可以将生产、生活与生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充分联系好农业与服务行业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城镇居民体验乡村生活的愿望、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悠闲田园生活的同时,弥补城市不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兴现代化美丽乡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湖南省为例,近年来,立足“鱼米之乡”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文化、交通等优势,顺应城乡休闲消费升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充分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大力推进休闲农业提质增效,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为促进全省农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底,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万家,其中规模农庄4510家、星级农庄1078家;年实现营业收入380.15亿元,同比增长 18.8%;接待人次 1.75亿,增长10.76%;安置就业人员79.07万,发放工资总额166.8亿元,人均2.11万元,同比增长8%;通过股份合作、产品销售等方式联结带动农户68.5万户(引自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这些宏观的数据显示,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基础广大、市场宽广。借助休闲农业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依托乡村旅游消费市场来创建我们所需的特色油菜品牌将会大有作为。
2.4.2 以休闲农业为载体,扩大优质特色油菜的种植规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美丽的田园风光总会给人以最大的舒适感,又会给久居城市的人们以心灵的慰藉。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走进农村。而我国的油菜产业却由于种植效益的低下,使得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普遍不高,生产规模逐年缩减。如何利用乡村旅游的春风,来发展油菜产业,保障油菜种植面积,稳住油菜产量,为种植油菜的农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收入,是我们必须尽快研究的课题。以油菜种植的生产活动为基础,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的性状、成长过程、采摘过程认知和了解的需求,满足参与者回归淳朴农业生活的放松感受,大片的种植油菜,满足乡村旅游者的需要。在收获油菜本身的种植收获和国家固定补贴的同时,兴建观光农业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从油菜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体验。在游客观光体验的过程中,完善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售卖等多途径方式,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为农户创收,同时调动他们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以此来保证油菜种植面积,促进油菜产业发展。
2.4.3 依托休闲农业扩大宣传,提升优质油菜特色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休闲农业作为休闲产业的一种,以新兴领域的存在于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是生活在城市的市民追求高品质舒适生活、回归到大自然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农村百姓能够用来增加收入,建设美丽乡村的一种方式。休闲农业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充分满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共同需要。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品牌示范效应,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通过休闲农业的火热状态和光明前景,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以此来贴近消费群体,以休闲农业的发展契机为宣传手段,进一步普及油菜相关知识,提升优质特色油菜品牌的市场认可度,让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有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休闲农业,打造属于优质油菜特有的品牌体系,在群众日常的消费和旅游过程中,让他们更加贴近和了解所观赏或者品尝到的油菜品种,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更加认可我们的新兴特色优质油菜品牌。
2.4.4 创新休闲农业方式,提升油菜品牌品质
休闲农业种的是风景,卖的是创意。打破传统农业固有的种植形状,可以将作物种植成含有特定含义的艺术图案。如油菜,可以将其种植成迷宫状,在成熟的油菜地里可以构建一个人造迷宫供人玩耍。打破传统农业种地形式,让农作物不仅仅是种植在田里,而以公园或者城市菜园的风格去设计休闲农业园区,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将农作物种植在完成其自身生产属性的同时还能为人提供观赏、休闲的功能。油菜生长的全过程本身就是设计、打造休闲农业园区的非常好的基础材料,以种植供人体验农作之乐,以油菜开花时期作为观赏类项目提供观赏、拍照的路线,让人们享受美景,让城市居民能够全方位、全时期的体验其中。因地制宜地发展以油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区,鲜明特色、突出主题,同时也需要创建具有适应性强、花期长、菜籽油酸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优质特色油菜品牌。让特色创新的休闲农业企业与优质特色油菜品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携手发展,在全国多地打造如同江西婺源一样的油菜休闲农业区,把农业种成风景,让市民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拓展农产品销路。用休闲农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为农户创造更多经济收入,同时拉动油菜种植,创建优质特色油菜品牌,提升我国油菜的品质,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扩大优质特色油菜的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