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峨山彝族初中生的彝、汉、英三语学习态度对比研究

2018-10-17陈景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生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彝族层面

陈景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研究背景

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 年5 月12 日,是云南玉溪市的下辖县,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2012 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为16.4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4653 人,占总人口的68.8%,居住着彝族、汉族、哈尼族、回族等30 个民族。截至2012 年底,峨山县有普通中学11 所(高中2 所、初中9 所),初中是大部分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阶段,大多数学生都经历了从第一语言(彝语)到第二语言(汉语)再到外语(英语)的学习过程,调查调查初中阶段学生的三语学习态度有利于给小学阶段的汉语和彝语教学提供反思,给初中的语言教学提供指导;同时,学习态度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是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本动力;彝族语言和文字是彝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蕴涵着彝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价值观等重要内容,2010 年底,“初级彝语文识字课”进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了解峨山彝族初中生的彝语学习态度,有利于传承彝族文化。

二、学习态度

态度(Attitude) 源于拉丁语Aptus。1919 年,Thomas等人为了说明社会与个人以及社会变化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把“态度”引入了社会心理学领域,从此“态度”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内容。此后,国内外学者们对态度的研究层出不穷,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态度。目前,我国心理学界给态度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定义是:态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的反应倾向(章志光,1984;赵鸣九等,1988),包括情感体验(Affection)、行为倾向(Behavior)和认知水平(Cognition)三种成分。

具体到学习态度,它是学习理论研究中一项不能忽视的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国内学者中,李振明(1994)把学习态度定义为通过学习形成的、指向学习对象并影响其对学习活动做出选择的反应准备状态。陶德清(2001)研究认为,学习态度包含情感体验、认知水平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从态度理论转化而来的三个维度细分为:(a)对学习目的及意义的认识;(b)学习中的情感体验;(c)求知欲表现;(d)学习主动性表现;(e)学习计划性表现;(f)对学习成绩的认识;(g)复习考试中的行为表现;(h) 学习中排除困难的行为表现;(i)学习中抗拒干扰的行为表现;(j)学习方法的掌握。其中(a)(f)归为认知层面,(b)(c)归为情感层面,其他归为行为倾向层面。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彝族初中生对彝语、汉语、英语的学习态度各是什么?

(2)影响彝族初中生对彝语、汉语、英语学习态度的因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1.受试者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峨山县三所初中的43 名初中生,年龄为13-16 岁。

2.测量工具

(1)问卷调查

本研究将以陶德清(2001)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自量表以及郭秋月(2010)所编制的初中生英语学习态度的量表为参照,结合峨山彝族初中生的实际对问卷进行了修改,通过SPSS(21.0)检测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0,说明此问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包括四个部分:A.学生基本信息;B.对英语的学习态度;C.对汉语的学习态度;D.对彝语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问卷用“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式五级量表,总共37 个测试项,覆盖学习态度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者把每项对应分值:5-完全同意、4-同意、3-不确定、2-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标在了问卷上,方便统计。

3.数据分析

在收集好受试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后, 把数据输入SPSS(21.0)进行分析。

四、结果讨论

(一)受试者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的受试者中有17 名男生,26 名女生;受试者中38 名都是来自乡村,来自城镇的只有5 名。统计结果显示:51.16% 的彝族同学都生活在彝、汉双语的语言环境中,说明他们的父母辈基本会讲彝语;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同学占25.58%。大部分彝族同学首先会讲的是彝语,其次是汉语和英语,这样的语言顺序占受试者的60.47%;有27.91%的彝族同学首先会讲汉语,其次会讲彝语、英语;而有11.65%的彝族同学是汉语、英语,最后才是彝语;最先会讲英语的统计结果为零,这和大家的母语环境息息相关。

(二)彝、汉、英三语学习态度对比

表一 彝族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

?

表二 彝族初中生对汉语的学习态度

8 上语文课我经常主动回答问题。2(4.65%)3 9(6.98%)12(27.91%)17(39.53%)(20.93%)9 碰到语文难题时,我会努力寻求解决办法。0(0%) 2(4.65%)9(20.93%)22(51.16%)10(23.26%)10 上语文课时,我经常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也不做笔记。14(32.56%)14(32.56%)8 6 1(18.6%)(13.95%)(2.33%)11 我能经常性地复习、预习所学语文知识。0(0%) 3(6.98%)15(34.88%)16(37.21%)9(20.93%)12 我语文考试成绩老是不理想,我越来越不想学它了。15(34.88%)16(37.21%)7 3 2(16.28%)(6.98%)(4.65%)

表三 彝族初中生对彝语的学习态度

12 我宁愿把我的时间花在彝语以外的语言学习上。4 9 4(9.3%)13(30.23%)(20.93%)13(30.23%)(9.3%)

表一、表二、表三分别是彝族初中生对汉语、英语、彝语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情感体验层面,彝族初中学生对汉语的情感高于彝语和英语。86.05%的人喜欢学习汉语,78.76%的人喜欢学英语,74.42%的人喜欢学习彝语;在课堂学习的轻松程度上,72.09%的人在语文课上感到轻松,只有32.56%的人在英语课上感到轻松;对于毕业后,彝族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兴趣选择,67.44%的人不会放弃学英语,而83.72%的人不会放弃学汉语。在前面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彝语教育,所以未设置这些问题,但是有74.41%的人认为学习彝语是有趣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彝族初中生在情感体验层面对三语的学习态度:汉语 >彝语 >英语。

认知层面,86.04%的人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88.37%认为学习汉语重要,其中,51.16&的人完全同意英语对学业和工作的重要性,而只有44.19%人认为彝语会关系到学业和工作;但是72.09%的人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彝语用处很大,83.72%的人认为即使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也很有用,69.77%的人认为汉语有用;55.83%认为英语难学,20.93%认为汉语难学;还有16.28%的人认为学习和了解汉语、英语越多,就觉得自己的彝语和彝族传统文化不重要。在认知层面,彝族初中生对三语的学习态度可以总结为:汉语 >英语 >彝语。

行为倾向层面,在学习的计划性表现中,62.79%计划学习更多的彝语,51.16%的人会制定英语学习计划,46.51%的人会制定汉语学习计划;在学习的主动性上,48.83%的人上英语课经常主动回答问题,60.46%上语文课经常主动回答问题;18.61%的人上英语课时,经常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也不做笔记,16.28%的人上语文课时,经常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也不做笔记,18.60%的人认为他们已经会说彝语了,所以没有必要在继续学习它了,但是53.48%的人会一直保持和使用彝语;在学习中排除困难的行为表现上,45.81%的人碰到英语难题时,会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会,74.42%碰到语文难题时,会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而15.58%的人认为彝族初中生既学彝语又学汉语和英语,结果影响彝语的学习效果,也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16.28%的人不想学英语,11.63%不想学汉语,39.53%的人不想学彝语。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彝族初中生在行为倾向层面对三语的学习态度可以总结为:汉语 >英语 >彝语。

(三)影响彝、汉、英三语学习态度的因素

学校因素。彝族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学校汉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彝族初中学对汉语的学习态度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都比英语和彝语积极。相反,彝语未被纳入学校教育,彝族学生对彝语的学习态度比较被动,这也和国家的语言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汉语占据绝对优势。

心理因素。对三种语言的掌握程度,从统计结果看,大多彝族初中学生认为自己汉语水平最好,彝语次之,英语则排在最后。很多彝族学生从心理上就排斥学习英语,统计结果也显示,55.81%的人认为英语很难学,30.23%不确定,但他们认为英语很重要,产生了矛盾的学习心理。62.79%认为汉语不难学,相对的掌握程度就比英语高很多,同时对待英语和汉语的学习态度也不同,对汉语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

环境因素,主要指居住位置。住在彝族聚集区和县城的学生对待三语的学习态度各异。在彝族聚集区,讲彝语的机会多,对学习彝语的态度表现的更加积极;县城或其他地区的学生对待彝语学习态度就不如汉语和英语积极。

五、教学启示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自觉性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二十一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之一,彝族学生如果掌握了英语,会成为时代所需的三语人才。从调查结果看出,大部分彝族学生认为英语难学,以此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欠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知识,介绍当下流行的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培养英语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使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灵活运用。

(二)增强学生对彝语和彝文化的认识,传承和保护彝语

在经济、文化、语言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就业形势所迫和母语环境短缺,越来越多的民族面临着民族语言消亡的尴尬境地。彝族同胞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出,39.93%的人宁愿把时间花在彝语以外的语言学习上。越来越多城市化家庭的彝族儿童、城市彝族人不会彝语文,父母会彝语也由于缺少语境难以教会孩子彝语,彝语文正在城市彝族和下一代彝族中走向消逝,彝语文正走向消亡。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语言的消失,将让世界永久性失去一种美丽文化。彝族如果失去了语言,将失去彝族及其一切文化。家庭教育应重视此现象,加强彝语和彝文化在家庭内部传承;彝族地区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的彝文化课程或举行彝文化知识竞赛等相关的活动和形式来保护和传承彝语,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彝语和彝文化是民族感情和民族自尊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人类的需要。

六、结语

学习态度有复杂的分类,经研究表明,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彝族初中生对待彝语、汉语、英语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不同,彝族初中生在情感体验层面对三语的学习态度表现为:汉语 >彝语 >英语;认知层面:汉语 >英语 >彝语;行为倾向层面:汉语 >英语 >彝语。态度具有复杂性、内潜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峨山地区的语言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彝族层面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