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

2018-10-16向玉珍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5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新时代传统文化

摘 要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传承和发展多种优秀文化的产物:其一,它思想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其二,它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其三,它传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新时代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动因之所在。

关键词 新时代 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转型(1945-1956年)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历史分析的视角”(15YJA710014);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6C0510)。

作者简介:向玉珍,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9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有关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判断。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在唯物史观看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继承和发展的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作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影响不容小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正是在全面认识到文化在国家、民族、社会以及个人等方面的作用的基础上,才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新理论和新观点。譬如,将文化建设同其他“四位一体”布局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最终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文化等软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实力高低的标准;将文化视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认为文化和物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是不可或缺的。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发展目标的原理。在马克思看来,文化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受到人的物质生产条件的约束的精神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迈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指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成为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判断。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化发展多样性的思想。马克思曾说过:“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呢。”这就表明,马克思是支持人类文明以一种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形式存在的。在他看来,只有允许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存在,才能促进各国、各民族文明不断交流和进步,才能促使人类文明大放异彩。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强调:“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大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各国文明相互借鉴,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同时,力促人类文明之园“百花齐放”。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兼爱、非攻”理念、“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以及“革故鼎新”创新观等哲学理念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追求。时至今日,这种理想追求对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和发展了“兼爱、非攻”的理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热爱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和”文化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孙子兵法》)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们对用兵作战之道的看法和观点,指出战争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国家大事,必须谨慎考虑,由此体现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反对战争、珍视和平的道德秉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古代先贤们针对对人与人之间相处所提出的道德标准,表达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他人。除此之外,“止戈为武”,“和羹之美,在于和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文明崇尚“兼爱、非攻”的“和”理念。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些早已融入炎黄子孙血脉之中的智慧运用到文化发展过程中,倡导在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时,秉承“兼爱、非攻”的原则,“以和为贵”,鼓励各国、各民族在尊重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各国文化相互交流,汲取各国文化的有利养分,力促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百花齐放。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自商周萌芽,历经秦汉、明清,一直延续至今,可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统治阶级的治国理政方略。从先秦《尚书·五子之歌》的“皇祖有训,民客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春秋时期的“为政以德”;从战国时期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到汉唐时期的“君舟民水”;从荀子主张的“仁义”、“王道”及“以德服人”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民族民权民生”,无不彰显着民本思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优越性。儒家学派作为诸子百家中提倡民本思想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典型的学说。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爱民”、“富民”、“教民”、“德政”的主张。孟子也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西汉时期,贾谊主张“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提出“闻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夫战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汉武帝大一统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明清时期,黄宗羲的“天下之大害者,君主而已也”和王夫之的“以民为基”等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以人为本”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中国廉政思想的基石,倡导的是人民群众的核心位置,指导中国共产党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治理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向来提倡“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享受者”,主张文化发展不仅要发展民族性和科学性的文化,更要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有力呈现。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和发展了“革故鼎新”的创新观。“革故鼎新”的创新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种固有的创新意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前提和基础。“通则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反映的是中国古人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礼记》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的是创新精神已然成为中国古人日常生活的基本追求;“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说明的是事物创新和变通的重要性;等等。这种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习以为常的革故鼎新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早已滲透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革故鼎新”的创新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得以发展和生生不息的有力保障。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传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来源,为其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产生的一种十分崇高的道德原则和精神品格,特别是其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品格”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的是一种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心;胡锦涛同志认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国革命史”,强调的是中国革命过程中所折射出来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坚定信念、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旧能够放射出新的光芒;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三观的全面展示”,说明的是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强军建设的有力蓝本,也是新时代的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样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更是中国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中所蕴含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既是支撑中华民族广袤的精神天空,也是我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这些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时期形成的并习以为常的优良传统和行为规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早已渗透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体系、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标识。为此,在发展新时代文化时必须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在新时代文化发展中要将新时代文化同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联系起来,由此表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非一种过时的思想,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之源。

总之,“新时代文化”思想决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都是其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动力。在这些科学、优秀文化的涵养和熏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定能“发挥好其精神文明的作用”,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砥砺前行,引领我国朝着文明、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强国方向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9-25(2).

[4]习近平.在德国科尔博基金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03-30.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新时代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