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10-16王静
王静
【摘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为着力点,显著提高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质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经济建设发展的总体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就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境界,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崭新范本。
一、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新矛盾,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传统追求速度和规模为重点的经济体系无法满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解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所需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要靠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支撑。
2.实现迈向新征程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提出了新的目标,特别提出了要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若没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难以成为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期。中国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没有一个有效率、有质量的经济体系是完不成的。
3.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今世界,中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人才竞争和制度竞争。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顺应世界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大趋势,应对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快工业化”的双重压力,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以良好的形象参与国际分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在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的提升,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无论从供给和需求还是从资源环境角度看,传统的经济发展体系都难以为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实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提高质量,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经济,形成新动能,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继续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破除无效供给,坚决淘汰“僵尸企业”,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还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人才水平上都要有明显的提高。
2.强化基础,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补上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基础能力,强化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潜力和创造潜能;培育创新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和造就高水平创新团队。
3.齐头并进,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体系的基础和内核,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头戏。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包括现代实体经济和现代虚拟经济。中高端、高附加值、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符合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导。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语境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就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近两年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加剧的现象,今后经济发展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实体经济在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要把现代金融从服务业中突显出来,纳入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原。要特别重视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三大要素有效组合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发展。
4.补齐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现代经济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到改革的红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障了农民财产权益。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实行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思路,加大对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支持;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以“三大区域”发展为重点;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5.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垄断制度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消费体制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6.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全面开放体系的支撑。要抓住世界经济回升、分工格局调整的新机遇,加大力度培育外贸新业态,优化进出口结构。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发展新领域。加快自贸区建设,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李克强主持大会 2338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會》,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
[2]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03).
[3] 赵昌文,朱鸿鸣.紫光阁.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J].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