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 构建智趣课堂
2018-10-16柴阿莉
柴阿莉
儿童的学习是基于自身的已有知识经验去观察、思考、理解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并通过这个主动的、内在的建构过程去发展认知结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充分了解,对儿童的认知特点给予充分尊重,并尽可能地进行从成年人到儿童的角色置换,重视儿童的所思、所观、所感,基于儿童的视角去审视和实施教学,构建儿童喜爱的智趣课堂。
一、基于儿童表达,激发儿童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
表达是基于思考的外在表现,是儿童参与数学活动、进行数学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快速了解和把握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特点、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儿童积极表达、勇于表达,并基于儿童的表达进行恰当引导,激发儿童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让儿童在思考与表达中一步步探索前进,逐渐深入,最终在真正理解和消化中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增加儿童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基于儿童表达的引导式教学,还可以让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儿童保持对所学内容的密切关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对“毫米”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用直尺测量作业本的边,并适时抛出问题:如“作业本的边是不是刚好和尺子上的厘米刻度对上了?”“没有对上啊,多出来了几个小格子。”“数数看多了几个小格子?”“这个作业本的边是9厘米,另外还有4个小格子。”“那这个边到底有多长呢?”引导学生在实物测量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表达,逐渐深入,達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基于儿童反馈,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清晰认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了解和掌握,对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把握,离不开儿童的有效反馈。例如,对于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儿童是否真正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存在哪些思维方向上的偏差,有哪些理解障碍;对于已经理解的数学知识,儿童是否真的学会了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误区,教师应该如何去进一步引导和纠偏等。因此,教师在讲解和引导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和捕捉有效信息,并通过课堂小练习了解儿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基于儿童反馈,梳理核心问题,解决儿童困惑,帮助儿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清晰认识,并学会应用。
例如对“毫米”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快速问答”环节,组织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米、厘米”以及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了解儿童对旧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反馈总结梳理,解决发现的问题。在新知“毫米”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反馈,必要时快速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清晰认识。在课堂总结环节,也可以通过当堂测试来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
三、基于儿童体验,引导学生对数学方法的逐渐掌握
数学是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过程中,其对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借助实物、图形、符号等增进学生理解教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引导儿童在观察、触摸、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增加体验,并基于儿童体验,引导儿童对数学方法的逐渐掌握。
例如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教师可以提供以问题为核心的导学提纲,组织“剪一剪、拼一拼”探索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体验,在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探索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儿童的表达、反馈和体验去构建数学智趣课堂,让儿童不但可以快乐学习、有效学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张家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