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守则》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运用

2018-10-16林巧英

学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林巧英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共9条,282字,涵盖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与“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一脉相承,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生守则;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9-01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06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环节。但是,如此宏伟的目标是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来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必然了解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动机不足、课上容易走神、钟情垃圾食品、沉迷电子游戏,等等。中学生在心智上尚未成熟,意志不够坚定,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一不注意就会偏离正道。所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线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引导学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从简单方面说,就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固定下来的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养成教育就是青少年形成好习惯的训练与习得的过程。

行为习惯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得见的,也应当包括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因为知、情、意、行等基本心理因素是统一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习惯的统一。学生行为习惯应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而《中小学生守则》在这几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二、《中小学生守则》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包括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学校、班级组织着很多常规化的爱国爱党教育,如每间教室都张贴着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标语;每周一全体师生参加升旗仪式;国庆节期间参与“向国旗敬礼”活动和爱国主题班会等。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心国家大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学生养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习惯。

(二)在道德品质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第四条明礼守法讲美德、第五条孝亲尊师善待人和第六条诚实守信有担当都是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效用在于和平地解决人际间的冲突,发展人际间理想的良好的关系。教师和家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时刻刻监督着,把道德品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守法懂礼、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三)在学习能力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第二条是勤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专注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等学习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在自主发展方面

1.《中小学生守则》第七条是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坚持大课间跑操活动,构建亲和舒适的心理咨询服务,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意志品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远离垃圾食品、电子游戏等影响健康、削弱意志的东西,自觉抵制吸烟、酗酒等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能力,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2.《中小学生守则》第八条是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生命教育要融入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要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细节。开通安全教育平台,每位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安全知识竞赛等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两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逃生疏散演练和宿舍逃生疏散演练;每天进行五分钟安全教育;校园內随处可见安全标语;开展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黑板报评比活动和主题班会活动等。课外,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利用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力量,让学生体验、体会生命的可贵,养成珍惜生命、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性。经过这样频繁的、严格的安全教育,学生都对安全规则和自护自救常识了然于胸,形成随时保护好自身安全的良好习惯。

(五)在社会参与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勤劳笃行乐奉献和第九条勤俭节约护家园的内容都是具体明确的,如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要求学生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能否做好这些,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教师应教育学生按要求逐条做到,促成学生养成乐于奉献和节约环保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诚然,教育教学的内容是广义的,但《中小学生守则》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大方向上,《中小学生守则》无论是在思想上、道德上、学习上、还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发展上和社会参与上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线教师应当认真解读,分解出各条的要点,并且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雄.养成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4(10).

[2]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