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分析
2018-10-16张晓娟彭昕钟晓婵
张晓娟 彭昕 钟晓婵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知识、意识、观念、法制、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加深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对于人们认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尤为重要,对于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从生态文明知识与意识教育、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生态文明法制教育、生态文明行为教育四个方面,解析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9-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进程,需要我们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转化生态文明观念,遵守生态法制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知识与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支持,而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掌握我国现阶段生态发展、环境破坏、资源使用情况,从我做起,以缓解生态、环境、资源危机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关知识教育是人们正确认识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其内容广泛,有全球环境污染情况、现代化的环保理念、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等,以便通过知识教育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节约意识等。
目前,人们对生态危机现状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态行为。可以说,意识是行为的指挥者。广大群众只有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们今后生活的重要影响,才能树立忧患意识,积极主动地接受生态文明知识,树立自主节约意识、生态意识,这是时代赋予人們的使命。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与破坏者。在人们以往的意识中,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自然资源取之不尽,这也是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对人们进行意识教育,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地位与价值都是平等的,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生态意识教育弥补了传统发展观教育中的不足,符合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意识教育要注重长期发展,杜绝脱离国家发展情况、违反自然发展规律、过度开采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有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但是当人们的各种行为严重地违反生态平衡的条件时,大自然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开报复,如雾霾、酸雨、海啸等。人类应认识到遵守自然规律就是维护人类的长期发展,如此才能长久地享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福泽。
二、生态文明观念教育
生态文明道德观,主要由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平等观两部分组成。生态文明道德观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利益,而且有利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在生态文明科技观方面,人们在共享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要更好地利用科技认识、改造、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和谐统一。以科技为推力,解决世界的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生态文明消费观方面,提倡绿色、可持续消费,是在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人们的消费应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不奢侈浪费;物品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在物质消费得以满足的基础上,鼓励精神消费。
三、生态文明法制教育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普及《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等国际环境类履约情况的知识,遵循和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高生态法律常识,彰显生态正义,自觉地参与生态保护。
通过生态文明法制教育,人们需要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地遵守法律法规,将其作为行为的约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法制观念,并用自身的行为感染周围群众,做好生态环保宣传工作。此外,需要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善于发现对生态环境的不良与违法行为,并敢于制止与监督,与违法行为做斗争。生态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执法的保障作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法制教育要提升人们的生态法制意识与生态维权意识。每一位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责任,并且法律法规支持社会公民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知情权、监督权与参与权等。
四、生态文明行为教育
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观念必须在生产生活中付诸实践方能体现出它们的现实意义,因此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必须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生态文明的关注。
从自身做起,从细节着手。提倡绿色消费。例如,减少一次性餐盒的使用,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崇尚节俭生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张纸等。积极参与环保节日。例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参加植树造林、护鸟等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宣传光盘行动,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带领环保小组对社会上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做到保护生态文明,不断督促自己多参与生态文明保护活动,并在其中提高和锻炼自己。
五、结语
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主要目标,通过学习,能够使人们掌握其基础知识,形成文明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发展观,规范自身行为,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常晓薇,孙峰,孙莹.国外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5(5).
[2] 侯帅.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 于洋.“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经济,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