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容小觑
2018-10-16李玉生杜立荣
李玉生 杜立荣
当前,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训练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只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敷衍了事。这种思想和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是要不得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容小觑。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呢?
一、认识朗读效能,提升朗读地位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知教材内容、获取文章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径,也是语感培养和情感熏陶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
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朗读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地说,有以下四点:第一,朗读训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朗读训练能帮助学生再现文章情境,领悟作品内涵,深味作者感情。第三,朗读训练能密切听、说、写的联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
其次,要从做法上改变过去忽视朗读训练的习惯。教师心中既然明晰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尝试,去体验。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情境和结构,领悟文章的主旨和意味,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陶冶性情,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加强朗读训练,增强学生语感
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而语感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朗读。教师不但要真正认识到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要用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第一,加强朗读示范。好的范读不仅可以给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使学生在美境中欣赏美文,获得美感。尤其是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若将示范朗读穿插其中,更是声情并茂,图文兼备,既唤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范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录音范读,二是教师范读。
第二,注重朗读技巧。(1)注意语音的轻重。通常表达深厚凝重、充沛饱满的情感态度的词句,要重读;表达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词句,要轻读。(2)注意语意的停顿。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语法停顿基本上与段落、标点符号一致,在表达激动的感情时,可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3)注意读出语气。在朗读训练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准确传神地表情达意。(4)注意读出语调。朗读前要仔细琢磨文章中的语句含意,是悲、是喜,是豪迈、雄壮,还是婉转、细腻,朗读时才能控制好语调,读出情感来。(5)注意语速适中。语速的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朗读时要根据作者的着眼点和表情达意的重点,加上自己的理解、感悟、体验适度把握。(6)注意抑扬顿挫。朗读文章要充分运用感情,起伏跌宕,读出文中味,切忌“一文一调,千文一腔”。在正确引导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如,唱读、念经式、演戏式等。(7)注意把握节奏。节奏的把握应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节奏把握好了,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美感,也便于领会文章主旨。
第三,善于点评朗读。初中学生大都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多数学生读不出语中味,读不出文中情。针对这一现状,教師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指导。在学生朗读时,师生都要聚精会神地听,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对朗读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接着教师加以点评、总结,鼓励学生扬长避短,掌握朗读要领,提高朗读水平。
第四,变换多种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时,可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朗读方式,因文制宜,一文多读。如,齐读、单读、范读、领读、配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
总之,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朗读训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切实抓好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语中味,读出文中情,促进“语”“文”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