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中的“言”与“文”

2018-10-16高娟

文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课堂设计

高娟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现象,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言”与“文”的平衡。就语言文字的疏通方面建议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在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的基础上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学元素和文化元素,探寻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重言轻文 自学探究 课堂设计 艺术魅力

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言”的落实而忽略“文”的研读的现象,教师往往局限于语言文字的疏通,而不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这种教法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和美感,有悖于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不利。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包括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选择题、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题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题,所以教学一线的老师在平时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理所当然地停留在了字词解析、翻译文本、梳理文章的层次上。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削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对此,我提倡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归根究底都是“文”,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现“言”与“文”的平衡。

下面我将通过《淮阴侯列传》这节市级公开课的教学实践,阐明我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教学理念。

结合《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我将《淮阴侯列传》这节公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把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本。

2.结合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思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

3.能以现代的视角对历史人物及相关的历史现象进行探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而生动,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心得总结如下:

一.在预习设计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淮阴侯列传》一文篇幅较长,如果以教师讲解为主,一段一段按部就班地分析下去固然可以,但势必会在疏通文本方面耗费过多的时间,且把课堂搞得“枯燥乏味”,把学生弄得“疲惫不堪”。

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精心的预习设计。

在课前我将本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整理出来,以预习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一则可以让预习工作落到实处,二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学生理解感知文本腾出了充裕的时间。有人也许会质疑这种文言文的教学方式,认为文言知识点的落实是如此重要,这么做会影响学生对“言”的把握。但事实是虽然课堂讲解文言知识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可文言知识点的落实却毫不含糊。

在分析文本前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以一张幻灯片的形式将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拎取出来指名学生翻译,遇到学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教师再从语法的角度加以引导;至于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的翻译可以穿插进文本探究的过程中去。如此一来,既强化了“言”的落实,同时对“文”的学习和感知也不会受到过多的“言”的牵绊,反而还会加深学生对“言”的理解,整节课的结构层次就比较清晰了,教师可以集中时间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带领学生去充分品读和欣赏文章。

当然,文言文的预习工作不单单只有联系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内容这一个任务,既然是学习人物传记,那么对韩信这个人物的探究和认识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文本的,因而我同时布置学生去搜集和韩信有关的一些资料来进一步充实这个人物形象,争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看到一个“立体的韩信”。

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归根到底都是“文”,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学元素和文化元素,探寻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核,努力使学生把握文本的创作内涵。

二.精彩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好的导语就像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人以启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淮阴侯列传》这节课的教学,我以宋代钱若水的一首《题韩信庙》导入:

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己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韩信的认识谈一谈对这首诗的理解。“筑坛拜处”是讲刘邦设坛拜将的故事;“蹑足封时虑己深”是讲韩信自封为齐王的时候,刘邦已对他心存芥蒂,这也为韩信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隆准若知同鸟喙”一句中“隆准”、“鸟喙”都是借代的手法,“隆准”借代刘邦,在《高祖本纪》一课中就有对刘邦肖像的描写,说他“隆准而龙颜”,“鸟喙”借代越王勾践。勾践为人心胸狭窄,能共苦但不能同甘,因此范蠡之后选择了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而文种没有听取范蠡的建议仍然留在越王身边,最终被杀害。钱若水的意思是说韩信没能看出刘邦的为人,如果他知道刘邦和勾践一样不能容人,那他就应该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就不会落得最终夷灭三族的下场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首诗在几个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被解读清楚了。以这首诗作为课堂导入,学生对韩信这个人物的一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思考都是有助益的。

三.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的高潮探究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淮阴侯列传》层次清晰,可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韩信早年的生活,由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组成,第二部分介绍井陉之战,第三部分写韩信之死,第四部分是太史公的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二两部分,其中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和第三部分韩信被贬官之后跟刘邦的一段对话内容颇生动,人物的细节描写很传神,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有意识地将它们设计为整课堂的高潮探究点,引导学生去朗读并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抓住最能突显韩信形象的三处神态描写:“喜”──“大喜”──“笑”来体会韩信的自信和自傲,以及作为将领的杰出的军事才能。

因为韩信作为一员大将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我选择首先从韩信的军事才能入手,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井陉之战”,抓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相关细节品味韩信作为一员杰出将领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人共情、分享、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着力培养的。接下来作为课堂高潮探究点的四个生动的小故事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刚刚教授的方法即通过对相关细节描写的品读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方法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更为重要,所谓的“学以致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基础上,采取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探讨人物形象,进而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课堂形式使得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韩信这个人物的认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还表示对韩信非常感兴趣,希望在课后能继续研读《史记》中与韩信有关的课文未节选的部分,用本课介绍的细节探究法来充实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相信只要我们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关注“言”的同时引导学生把重心放在对文本内容的研读和赏析上,文言文也是可以上出文学文化的味道的。同时学生也领略到了《史记》的艺术魅力,语言精炼却如此传神的细节描写对于学生记叙文的写作也很有启发性。

面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合理设计安排好“言”与“文”两方面的教学內容,学“言”是学“文”的基础,“言”的学习要突出重点,落到实处;“文”的学习要选好角度,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细致深入地挖掘,品出文章的味道,上出文言文的精彩独特,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及古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8-9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语文组)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课堂设计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关于初中英语课改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