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仪式主宰生活
2018-10-16刘楠
刘楠
大都会博物馆委托普利策获奖作曲家Adams制作的曲子《9:09》没写过一个音符,所有的声音都是在街上录来的原声,它的绝妙之处是让里外两个世界自然混音、互相成就。可听者宁愿带着耳机去试着找寻耳机外的声音,似乎耳机给人的听觉赋予了一种仪式感,能让我们更好地倾听。殊不知,我们的生活正慢慢地被这些“仪式感”所湮没,成了没有内容的躯壳。
莫让仪式主宰生活!
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有这么一个片段:小王子驯养了一只等爱的狐狸,小王子去看望狐狸的时候,狐狸告诉小王子看望他需要有仪式感,小王子不知道什么是仪式感,狐狸这么解释道:“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它缺少惊喜,常被人抱怨生活的无趣。在这个时候,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于生活的尊重。
的确,仪式感能赋予生活新的意义,让某一天变得不同。但过度强调“仪式感”,刻意营造仪式感的话,反倒会变成生活的负担。在“世界水日”中,全国各地掀起了倡导节能环保的热潮,山东某地通过采取停水11个小时来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开展活动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的初衷是好的,可以提醒人们重视资源的保护,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但这种单纯追求“仪式感”的停水,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招致反对,更重要的是没能从根本上起到遏制资源浪费的作用。不少人对节约资源的认识,或许仅限于举办活动的当天,抑或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当我们对着真实的世界捂上耳朵,只为了去听从耳机里传来的世界的真实,这件事就开始变得匪夷所思起来……”为了让生活变得有趣,我们给生活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仪式感。耳机、手机,包括生活中很多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给我们虚拟了一个又一个丰富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深陷其中,却忽略了真实的生活,久而久之,主宰了我們在这个世界的生存。
仪式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它本来是让人们更加认真严肃地对待某件事,若因为在意“仪式”而刻意“仪式”,结果只会让我们忘了生活的本真。
被仪式感绑架的我们,太久没好好吃一顿饭,没好好约一个会,没好好健一次身。在手机的摄像头下活得太久,在别人的印象中活得太累。只有将所有的刻意解绑,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彩色的明天。
【教师评点】文章立意准确,开篇引述材料,得出论点。接着作者从反面引用《小王子》一例,目的是为“仪式感”下定义,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作者思维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对“仪式感”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进一步提出过度强调仪式感的危害,并列举事例作了充分的论证,这样使得文章观点更加全面,极富思辨色彩。最后,一段抒情性的话使读者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