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主人能醉客,不意浊酒与琼浆
2018-10-16任秋祯
任秋祯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
大都会博物馆委托普利策获奖作曲家Adams作了首曲子,把曼哈顿五大道上的主馆和麦迪逊大道上新开的分馆连接起來。玩法是这样的:你站在主馆门口的台阶上,拿出手机,戴上耳机,到博物馆网页上找到这首曲子,按下播放键的同时起步。9分零9秒之后,一曲终了,你刚好就穿过了八条街,来到分馆门前。这首曲子名字就叫《9:09》。曲子本身更简省了,作曲家没写过一个音符,所有的声音都是在这段街上录来的原声,车水马龙、鸟叫虫鸣,风呼呼的刮,警笛哇啦哇啦的响……
作曲家在他的创作手记里说,这正是此曲的妙处,里外两个世界自然混音、互相成就,才能使它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但听者和作曲家显然不是一条心,偏要捂上耳朵去分辨自己听到的到底是马路上来的声音还是耳机里来的声音,好像不这样就对不起作曲家的一片苦心。但当我们对着真实的世界捂上耳朵,只为了去听从耳机里传来的世界的真实,这件事就开始变得匪夷所思起来,它成了一个信号,或者说是一个症状,让你必须停下来想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阅读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解读】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有这样的经典话语:“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繁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可见,“意,犹帅也”,此言不虚也。立意的高下,决定着高考作文分值的高低,考生因为个人阅历或其它原因,对同一则材料的解读难免会有不同,加之,对材料的解读向来是多元的,这就出现了多角度的立意。而如何使高考作文的立意胜人一筹,一直是每个考生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由表象深入本质,是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则故事类材料中,“捂上耳朵去分辨自己听到的到底是马路上来的声音还是耳机里来的声音。”“当我们对着真实的世界捂上耳朵,只为了去听从耳机里传来的世界的真实,这件事就开始变得匪夷所思起来……”这两句话极富哲思,细细品味,可得出立意。
【立意速写】
角度1:慢下来,倾听真实的世界
立意解读:作曲家的创意虽好,但听者“偏要捂上耳朵去分辨自己听到的到底是马路上来的声音还是耳机里来的声音”,曲子里的声音只是这条街上原本的声音,可听者为何要通过耳机来辨声?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是否关注过这些声音?如今世界变得纷繁复杂,当我们每天形色匆匆穿梭高楼大厦或大街小巷时,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美好。那么,为何不放慢脚步,去发现和感受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事物,它们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存在。
角度2:让生活少一些仪式感
立意解读:“当我们对着真实的世界捂上耳朵,只为了去听从耳机里传来的世界的真实,这件事就开始变得匪夷所思起来……”耳机、手机,包括生活中很多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让我们忽略了真实的生活,主宰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寻找能让我们打起精神来的事情,并尝试把它做到常态化,我们把它们总结为“仪式感”。为了让生活变得有趣,我们给生活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仪式感,因为在意“仪式”而刻意“仪式”,结果却忘了生活的本真。
角度3:探寻生命的真谛
立意解读:“当我们对着真实的世界捂上耳朵,只为了去听从耳机里传来的世界的真实”,可见耳机里的是不真实的世界,而耳机外的才是真实的世界。但是我们换一种思维去看,为什么耳机里的是不真实,耳机外的却是真实,何为真何为假?这样一来,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就变得更加深邃起来。
偏题角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立意解读:曲子没有一个音符,所有的声音都是在这段街上录来的原声,车水马龙、鸟叫虫鸣,风呼呼的刮。作曲家的用意显而易见,他只是想把耳机里外两个世界的声音相互融合,他想展现的是隐藏在这个城市的喧嚣嘈杂之中那根旋律的金线,他要的是“乐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至高境界。
特别提醒:本角度只从材料的表层解读,没有从整体把握材料内容,曲解了材料的意旨,属于偏题。
【批阅现场】
根据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笔者就立意而言对前三个角度进行点评。关于结构、选材及语言等角度,此处不作点评。具体如下:
说明:①基础等级50分,分为四个等级: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②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素材·化用】
综合考虑考生写作实际能力,建议选取角度1以及角度2两个立意写作,以下素材就是针对这两个角度进行推荐的。
推荐素材一:上海嘉定区斌心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在活动中,全体学生被要求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行三跪九叩之礼,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听父母教诲;河南省某中学为弘扬传统文化,要求学生每天跪拜孔子;某大学首届国学班开班,35名学生身穿传统汉服齐诵拜师贴,向12位导师鞠躬奉茶,行拜师礼……
素材点拨:本素材适用于角度2。日常生活中,仪式无处不在,大到婚丧诞辰,小到每日祷告。有人认为,人类的情感因仪式而显得更加郑重。但任何的仪式感都一样,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为生活加点情趣还可以,但过度在意仪式感,刻意营造仪式感的话,往往会变成生活的负担。当一个人过度依赖仪式感,那就说明他离强迫行为不远了。
推荐素材二: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暗黑系列的动画片。展现的是一群“伪大人”,复制着大人们如今追求仪式感所干的事,病态般的将仪式感升级。他们双眼空洞,表情呆滞。就像是《湄公河行动》中,那些举着枪杀人的娃娃兵,就算将人枪杀于血泊中也毫无感觉,转身离去。
素材点拨:本素材适用于角度2。在意健康,明明应该去健身,去注重饮食的搭配,或者适当增添微量元素来平衡体内的营养,而我们却瘫坐在沙发上,喝酒抽烟熬夜,以为营养品能弥补这些陋习,自欺欺人;在意朋友,明明应该放下电话,去畅聊,去拥抱;在意空气,明明可以用最习惯最自然的方式净化空气,何须增加一项额外的使用习惯,如此刻意?
推荐素材三:62岁的意大利人贡蒂贾尼2005年秋季成立了“慢生活艺术协会”,并于2007年2月19日在米兰举办了第一个“世界慢生活日”。他把“世界慢生活日”选在星期一。他认为这是一周里人们最忙碌的一天,希望在这一天让人们意识到减慢生活节奏尤为重要。贡蒂贾尼表示,“让我们在今天停下脚步,好好思考一下当我们为生活而奔波时都错过了些什么。”
素材点拨:本素材适用于角度1。贡蒂贾尼成立的“慢生活艺术协会”似乎与这个社会上格格不入,然而,我们也确实需要慢生活。享受生活,使自己心灵得到放松,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能享受一种健康的高品质的人生。人生有时需要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