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儿科护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2018-10-16张春慧郝潇朱庆华孙霞王俊红

决策探索 2018年17期
关键词:儿科案例实验教学

张春慧 郝潇 朱庆华 孙霞 王俊红

实验教学作为《儿科护理学》(以下简称儿护)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掌握儿护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开展,实验教学方式逐渐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教学转变。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笔者总结和积累了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经验,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一、做好师资的安排及要求

综合设计性实验过程涉及多学科,知识交叉,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且杂乱,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得具备全面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广泛的知识面,对学生状况也要有充分把握。因此,实验教学队伍应由教学年资在10年以上,职称为讲师及以上的专职、儿科临床兼职教师组成,要求专职教师在课程进行前必须到儿科病房进修,进修时间不短于1个月,并加强护理实践操作,更新临床护理知识;兼职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以适应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设计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笔者确定了儿护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题目为“惊厥患儿急救护理”,并提出了相应要求。由儿护教研组专职教师联合儿科临床兼职教师,收集临床中真实、典型的小儿惊厥案例,并进行教学案例改编,内容包括入院护理、病情评估与观察、惊厥急救、急救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案例使用前,针对每个案例情境的可行性、难度,专、兼职教师进行了两次集体备课完善案例,使其既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有所用、组内成员人尽其用,又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确定恰当的实验时间

确定实验进行的时间要考虑到学生需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的理论知识章节本应排在学期后期,但考虑到学生在临近期末准备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间紧、任务重,会影响实验完成度等,因此在保证课程知识连贯性的同时,儿护教研组把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课堂授课提前至学期中期,技能型实验项目也在这之前完成,既给了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还掌握了基本的儿护实验操作基础,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也避免了因和其他学科实验时间的冲突而影响实验效果。

四、做好实验过程的监督

实验过程是综合设计性实验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验室模拟前,老师先提供了4个不同疾病引起的惊厥患儿案例,学生每6~7人一组,并选出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者为组长,认领本组案例,随后展开组内讨论、查阅资料、与指定的指导教师沟通等,然后设计针对该患儿的急救护理流程和健康指导方案。在此期间,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或面对面等不同形式保持随时沟通,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与实验有关的视频、文字资料等,学生可咨询老师确定最佳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室模拟时,在指导教师观察的同时,其余小组也要各派2名观察员重点观看并点评,在此期間,每组还要做好演示视频录制,以便后期回看模拟过程。尽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核,但学生在实验模拟过程中还会遇到和发现许多新问题,因此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仍然非常重要,学生观察员也可以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这样一方面可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启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应对实验模拟中的各种突发状况,进一步思索和解决新问题,在实验室体验临床实践。

五、组织好实验点评环节

实验模拟结束后的点评环节属于整个实验的画龙点睛部分,组织好点评环节很关键。从实验设计到现场模拟,从学生和教师双角度点评总结到指出每小组的设计、操作、现场实施亮点和方案设计、操作欠缺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更多从设计到模拟实施的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发现、解决相关问题,进而丰富思维,收获成长。

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很多学科的开展只是一个起步阶段,目前尚没有成熟统一的模式。因此,在儿护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和思考,才能切实推动儿护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促使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让护生学有所成。

(作者张春慧、朱庆华、孙霞、王俊红的单位为郑州大学护理学院,郝潇的单位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儿科案例实验教学
儿科专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