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8-10-16王璇
王璇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前身是思想品德课,其课程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程教育质量。研究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的应用与实践,发掘实用、可行的互动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学会、爱学、善学道德与法治知識,从而促进其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互动式课堂 教学模式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在内容和体例上都进行了优化,让学生的思想教育更与时代接轨,凸显了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思想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一项有益的改变,但是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比较多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模式,互动式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积极创建多边互动教学情境,实现师生的思想、观点的碰撞和交融,在这样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氛围是民主、平等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索性的激发和培养,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塑造的课程,是富于人文精神的一门实践课程,除了必备的知识点的掌握,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往往也并不能“立竿见影”。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更应该亲切化、生活化,通过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和谐关系,让教材中和教师要施加给学生的道德、法治层面的影响变得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非常有利于协调“教与学”的关系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的教学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因而能够更好地渗透相关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对一些观念的影响变得不再持排斥和拒绝心理。所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创生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或肢体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动,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交流与“对话”,或者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更多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学习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不为察觉的变化,最初教师是知识种子的播种者,但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刺激和引导,可能自己“生”出了对知识内涵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这时教师就变成了新鲜知识的培育者,变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为“画龙点睛”式传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主动“获得”了知识。这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于开放性和生动性,也更有趣味和活力,有利于对学生性格、观念的形成产生正影响。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尽管道德与法制课程应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仍需要进行积极的合理的探索,让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优势。
(一)通过“互动”创设教学契机,让学生会学。“互动式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互动策略,让学生会学是首要的一点,因为即便形式再活泼、氛围再和谐,如果不能达道教育目的和效果,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独立的思维体系,彰显自身情感意志特点和独特的性格特征,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并未“定性”,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产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的巨大波动。而且每个初中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庭环、学习情况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于他们的合适的教学契机进行教育,比如,通过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为调动起他们的情绪做铺垫,以他们感兴趣的点切入,开展“互动”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学习氛围和环境应是基于教材内容开展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构思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而涉及到创设教育契机,开展课堂教学互动的内容,则要注意的是,最终要的,是互动的“开放性”,首先,是师生间的关系要开放,应该是平等、尊重的,教学相长的关系;其次,是学习的过程应该开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建立由学生主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变“教师教”为“学生说”,从传统的权威讲授变为共同研究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灵感火花得以释放。
(二)通过“互动”唤醒教学艺术,让学生“爱学”。教学艺术是各学科教学都必不可少的,相对而言,道德与法治课堂似乎更需要教学艺术,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如果不讲究教学的艺术,很可能因为枯燥、乏味而让学生拒之于千里之外。教学艺术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态以及软硬件材料组织课堂并通过有效调控调动起教学情感功能的一系列教学手段。而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艺术和策略更有效地发挥出来。在教师为“互动”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表演等,让他们将教学涉及的内容分不同角度具体化地加以呈现,让学生在这样开放、灵活的教学艺术当中变“被动地学”“无奈地学”为“爱学”。比如,讲解“少年有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巧妙地应用先设问后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先从学生有切身感受的“儿时梦想”谈起,引导学生回忆思考“梦想的动力”,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个人与祖国梦想的成长”,随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互动,找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这样的问题答案,在互动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辩论”,通过辩论让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和碰撞,在碰撞中得到“真知”。再者,教师可以在主动式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微课教学技术等播放、展现案例实况或者相应的法制节目等,借以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产生生活实感,从而大大增加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点的话题,让学生产生“爱学”的认知兴趣。让互动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在互动的课堂中施加教育艺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教师能够更准确地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认知问题,以及在教育学习中的难点,特别是通过整个课堂的“互动”,能够让相对比较内向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参与空间,避免了以往普通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吵闹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思考和锻炼机会的问题。
(三)在“互动”中综合起效,让学生“善学”。道德与法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是一个单项的教学训练,而是借由互动的理念贯串的一系列综合的教学举措,而这些举措的综合目的,是要让学生善于学习,懂得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科学的、有规律的方法。首先,互动教学模式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调整师生的位置关系,为互动打好基础;其次,是从生活着手,加强生活化教学,因为,道德与法治的理论观念寻根究底是为了让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能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所以,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多援引课本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和形式,来提升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另外,教师在开展互动活动时,要有公平性和科学性,不但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效吸收教学内容,而且要让一些学习显得比较吃力的学生也能够体会到互动教学的乐趣,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互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而不论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还是生生关系,或者公平、科学的互动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让学生“善学”,而这种善学是各项互动教学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既传统又新颖的学科,极具人文性,其课程核心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非常关注学生自身,以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的教育目标。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将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彻底地进行贯彻,注重对学生个体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通过合理地创建教学契机,应用教育艺术,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等,让学生从“会学”“爱学”到“善学”,真正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人”,并在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道德与法治素养,进而获得更充分、全面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海东兴.道德与法制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
[2]李大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于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