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革命文化传承意义
2018-10-16郭得河
郭得河
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由黄麻起义胜利后遭受敌人反扑、守城失败后辗转到这里的72人,点燃星星之火,不到三年时间,形成方圆百里、人口百万、兵力数千的燎原之势,逐渐发展成中国革命的一个大战略区,人民军队的一个大方面军。红军主力长征后,大别山红旗不倒,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定论。
柴山保建成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柴山保之所以能够建成可靠的革命根据地,是因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上,具备了毛主席所说的红色割据的5个条件;主观上,是因为有一批“土马克思主义者”——其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从攻占黄安,到退据木兰山,再到主动进军柴山保,开辟根据地,体现了一个由照搬外国经验到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痛苦而又成功的过程。
红军初创时期,我党领导的各次武装起义,就起义本身来讲,基本上都是成功的;但相对于其占领大中城市以迅速推进革命胜利的既定目标来说,又都是失败的。因为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但凡在挫折中实现战略目标转换,由城市转向乡村,在具备条件的边界山区建立根据地,波浪式向外發展,都必然造成革命胜利发展的好形势。邓力群曾经给井冈山题词:“上山伟大,下山同样伟大。”在这一点上,柴山保与井冈山是同样的道理。不上山不能立足,不下山则不能实现全国的解放。
中国革命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包含三个生死攸关的基本问题,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三个问题,又归结于党的正确领导和战斗力,而正确领导和战斗力取决于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做了艰苦而又有效的探索。柴山保共产党人,是积极有效的探索者之一。他们在井冈山经验传达之前和之后,在实行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变,敌强我弱条件下的战略战术,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建设,土地革命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农村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等等方面,都创造出了优异的成绩,为中国革命道路的确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遗憾的是,张国焘在大好形势下来到这里推行“左”的错误路线,借肃反之名,大开杀戒,杀害了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断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与鄂豫皖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卓有成效的探索过程。“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鄂豫皖的悲剧,更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柴山保革命根据地虽然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柴山保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所包含的意义和贡献,如上所说,远远超出了自身地域范围,它的地位影响是战略性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它的历史地位,那就是“小井冈山”,或叫“第二井冈山”。大别山和井冈山一样,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
伟大贡献中的耀眼亮点:革命的文艺
在柴山保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中,有一个耀眼的亮点,就是革命的文艺:既是宣传战线的轻骑兵,又是大众的辅导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百花齐放,万众喜爱。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八月桂花遍地开》,它起初的名字是《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是为了庆祝鄂豫皖第一个县级工农民主政府,采用新县民歌《八段锦》,由私塾先生戴觉先填词,根据地领导人曹学楷、郑位三、戴季英反复修改而成。1929年8月,在柴山保举行的光山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上首次唱响。从此,这首歌随着红军的脚步响彻大江南北,一直流传到今天,长盛不衰。这只是个典型,当时的革命前辈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了很多感染力、战斗力很强的文艺作品,成为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新县文化馆收集整理的135首革命历史民歌中,一半以上来自柴山保。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路子,对90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柴山保的革命文艺,多是领导和参与革命斗争的知识分子,发掘当地艺术形式,加以改造,赋以革命内容而成的。比如《穷人歌》,一共12句,前六句写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生活差别,由红31师参谋长曹学楷写;后六句写贫富不是天定的,而是阶级压迫的结果,只要穷人团结革命,就一定能翻身,由红31师三大队队长徐其虚写。短短79个字,把贫富差别、农民苦难、阶级压迫、团结斗争求解放的道理,说得清楚易懂,人人能唱。如果不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融会贯通,不是直接发动穷苦农民干革命,不是面对群众的“穷富天定”、农民对自己力量缺乏自信等种种思想障碍,不是对当地群众的苦难生活有深切的了解,是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好作品的。由此想到后来的延安,不少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怀着一腔热血到延安,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革命,但是由于脱离实践,脱离群众,脱离革命斗争的需求,拿不出为斗争所需、为群众所爱的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们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到敌后去,到连队去。这一“去”,解决了大问题,他们的创作犹如蛟龙入海、鹤翔蓝天,各种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柴山保的革命文艺,都是紧紧围绕着革命的政治任务展开的,服务于动员最广大的群众投入到解放自己的斗争中去。比如:《张桂英送郎当红军》,就是根据张湾村的张秀英送自己的新郎当红军的真实故事编写成柴山保新民歌的。一传唱开,就出现了许多妇女送郎当红军的动人场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透彻地分析了文艺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关系。此后的创作,都是围绕着革命的中心任务,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许多优秀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因为植根于人民事业,也就永存于人民心中。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有社会责任心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对推动改革开放及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然而在所谓人性化、人道主义化、个性化的思潮笼罩下,出现了混乱景象。在崇尚人性的旗帜下,我们的文艺思想退回到欧洲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甚至出现了借歌颂“抗日英雄”否定解放战争的作品:借怜悯某一地主的遭遇,对土地改革反攻倒算的作品;借着“说实话”歌颂日本鬼子、糟蹋八路军的作品等等,这己经由革命的文艺变成了否定革命的急先锋;不仅起不到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人民事业的作用,而是制造思想混乱,涣散瓦解党的队伍。这种文艺要是出现在当年的柴山保,会怎么样?要么导致革命失败,要么被群众群起而灭之。
柴山保的革命文艺,有着坚强的领导。许多党政军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创作员。即使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干部,也都是战斗员。他们和其他干部一样,所想的一切,都是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所做的一切,都有利于革命斗争的胜利。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始终牢牢把握文艺的大方向,使之始终成为革命的轻骑兵;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教育,提高其思想水平和战斗力。尤其在农村条件下和战争形势极端严酷的时候,更注重思想教育;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和专业人员一起深入群众,深入斗争实践,挖掘民间流传的各种文艺形式,赋予其新的内容,成为鼓舞人们团结战斗的号角。柴山保短短三年时间,就动员起百万群众,造就一支革命大军,文艺工作功不可没。李德生政委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回忆当年当儿童团长、参加光山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时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后来,我参加红军,长征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这首歌唱到那里,这首歌,最好听了。”李政委的话,是当地军民共同的心声。
新时代的文艺战线
90年后的今天,文艺战线怎么样,虽然有一些好的作品,但是与我们庞大的文艺队伍不相称,与我们伟大事业的需求不相称。相当一部分人心懒腿懒,不深入群众,不深入生活,急于发财,抄小路,闭门造车,甚至一壶咖啡,几个友人,边侃边攒,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就出来了。这些攒出来的作品,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攒多了,没有生活原型了,就只有写自己了。以己度人,把一切人、一切事都变成自己性格和欲望的载体。作品出来,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现在人们提起艺人,孰有好评?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把自己作为伟大时代、伟大事业中的一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文艺工作者才能有所作为。我们即使进入信息时代,即使“90后”登上舞台,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作为社会的人,没有变;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没有变;社会随着最广大人民的脚步向前曲折发展,没有变;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任务,没有变。这些都还需要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各个阶层的劳动者中,深入到各项事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才能创作出时代需要的、人民喜爱的好作品。
对文艺工作实行强有力的领导,对文艺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始终与党和人民心连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创作党和人民需要的文艺作品,这是我党我军从井冈山包括柴山保以来的优良传统。这个优良传统在今日是不是过时了呢?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假设一下,从国家层面看一看,就会明白。假如我们的有关部门衙门化,有关干部官僚化,对文艺工作者不加教育引导,在“创作自由”的旗号下,随心所欲;假如不讲党和人民的立场、原则和事业,个人任性发挥;假如以表面繁荣为骄傲,不管开的是玫瑰花还是罂粟花;那么,有一天,烈士墓可能就会被推倒。到那个时候,再想去加强领导,没有机会了。今日的懒政、庸政,就是明日的息政。前苏联的幽灵一直在空中徘徊。所以,习近平主席讲,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由此形成的优良传统。党的各条战线、各个队伍都要不忘初心。文艺队伍,尤其要不忘初心,发扬优良传统。
因此,优良传统不能丢。我们今天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90周年,就是要传承、发扬它在各个方面的好传统、好精神,这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我们也看到,新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继承和发扬了柴山保的优良传统,从全县脱贫,从各行各业的清新面貌和昂扬精神,乃至文化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我们今天纪念柴山保革命根据地90周年,通过这些活动,把优良传统推向全国,让全国各条战线的人们都从中受到教育、启发和引导。从而以更好的思想基础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 紧密地团结在习主席和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克服困难,把偉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