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教学中隐喻理论的有效应用研究

2018-10-16张子欣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隐喻英语教学

【摘要】隐喻理论不再被认为是偏离常用字面意思的语言变异表达方式、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而是人类认知新事物的手段和思考方式,逐渐被运用到语言教学中。本文在英语翻译教学这个方面,就隐喻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及隐喻教学方法和目标进行分析,来帮助教师制定隐喻教学计划和目标。

【关键词】隐喻;概念隐喻理论;英语翻译;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子欣(1998.02-),女,汉族,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引言

隐喻在人们日常交际和语言思维的形成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决定了隐喻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隐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词汇和句段翻译。将隐喻理论有效运用到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准确认知事物的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了解中英文化差异、转换文化意象、整合语言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一、隐喻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用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不同事物隐晦地指代中心事物”。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隐喻具有形象化、具体化、易简性、深刻性等优势,但其隐含难辨的相似之处增加了翻译难度。如果要实现运用隐喻理论来认知事物,一种方法是通过借用或意译将喻体转换为读者浅显易懂的意象,比如成语“害群之马”被翻译成“black sheep”,二者在各自的语言中都表示“被群体不接受的另类”,但因为英语使用者更熟悉的意象是“白羊群中的黑羊”,故借用此意象转换喻体;而另一种方法就是遵循原文语言模式保留隐喻的直译,如 “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翻译成“They are the flowers of the human brainwork”,很好地保留了汉语的喻体特征。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人们对新事物的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是导致人的语言和行为的意识根源。隐喻的实质是把一些难懂难以理解的概念具象成人们通俗理解的事物。任何语言都带有一定的隐喻性,隐喻性不仅能在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更加浅显生动地说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锻炼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

1.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英语中普遍存在多义词,教师在教授本义的同时应该解释其引申义的演变历程,教给学生在众多引申义中根据具体的翻译语境选择最恰当解释的方法。比如“black”一词原指“黑色的”,但放在咖啡或茶前面时引申为“不加奶的”,因为黑色在普遍认知中指“污浊、邪恶”,“black”又可以指“邪恶的、罪恶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社会与时代赋予词汇的语用意义和文化内涵,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判断并处理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多义词。

2.隐喻理论在英语句篇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句子和篇章是词汇的上层语言单位。同一个句子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会蕴含不同的所指、感情意义等,部分艰涩、内涵甚至歧义句子的翻译需要充分弄懂整篇文章,学生需要通过详细了解作品背景及作家意图来体会句段中的隐喻,进而灵活地翻译。如“我半世的辛苦,全是替他们做牛马”,根据上下文得知“做牛马”具体指“辛劳工作赚钱供给他们花销”,所以不保留喻体意译为“to make money for them”即可。教学应以教师对句段以及篇章隐喻翻译的讲评和学生实践练习为主,隐喻理论作为长篇翻译的切入点和实用方法,使学生能认清文化差异并贯通不同文化,达到精准翻译。

三、隐喻教学教育方法和意义

1.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意识和隐喻思维能力。隐喻认知意识是一种人们会本能地辨识出文章或者教学中应用隐喻理论的判断能力。隐喻思维能力是指能主动思考和寻找相似或共同特征,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隐含联系的理解能力。学生运用隐喻理论的基础是掌握鉴别并分析隐喻的能力,教學中有必要讲解各类隐喻例子并监督理解识记,培养学生对隐喻的条件反射性认知、通过转换喻体有效地认知抽象事物的能力、用已知事物描述未知事物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此为基础将隐喻运用到翻译实践中。

2.培养学生语境意识和贯通汉英文化的能力。教师在讲解隐喻句例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讲解,说明意象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动物意象的使用在不同文化中差异很大。如“这是一个狗咬狗的世界”,汉语中用“狗咬狗”表示“竞争激烈残忍”,但直译为“this is a dog-eat-dog world”会给外国读者带来误解和疑惑。再比如“a lion in our way”和汉语中的“拦路虎”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将“虎”转化为了更被外国文化接受的喻体“lion(狮子)”。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学会分辨进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意象理解错误或误译,学会以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为基础调整喻体。

四、结语

对隐喻理论的认知和应用能够推动英语翻译和英语教学的进行。在翻译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运用隐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对原文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背景。目前隐喻理论空前发展,已经成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当重视教授隐喻理论在词汇、句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隐喻认知能力和隐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根据语境转换喻体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张海燕,顾海燕.隐喻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4):198-199.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隐喻英语教学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活的隐喻》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