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突出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8-10-16金连洋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主体教学方法活动

金连洋

摘 要:學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唯有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热情,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理课堂 以生为本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102-0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而“以生为本”则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换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这也是遵循新课改教学方向的表现。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1 转变教学观念,创建和谐课堂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然后对学生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授课,学生围绕教师所讲的知识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往往对教师心存敬畏,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学效果并不很好。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才可以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在思想上给予更好的引领。

例如,在学习“从宇宙看地球”相关内容时,教师应改变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记忆:“请你设计一段与外星人的对话,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地球?”有学生介绍地球在八大行星中的位置,有学生介绍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还有学生介绍地球上特殊的生命等。学生们介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复习的过程,有助于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的观察活动,为学生们准备好月相记录表,在此基础上进行月相知识学习。从农历8月11日开始,以一个月为周期,观察月亮的变化。

突出想的主体地位首要的是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学生置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参与到地理课堂。把这种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相融合,让学生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上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简单和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所以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以凸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比如,利用多媒体软件、选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区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一些图片,如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甘肃省干湿区域划分图等,以此来辅助学生对干湿地与降水量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知识结构引导图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让他们有条理的对区域特征、类型、划分指标进行记忆。还可以提出这样充满探究性的问题,如:“请列举出一些我国南北方民居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北方居民对正南、正北的方向感很强,这是因为北方维度较高,正南、正北能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更加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从北到南,房屋屋顶坡度、进深高度都会增大,这是因为从北到南,湿度增加,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排水和防潮。”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显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接纳新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轻松愉快的获取地理知识,这样,他们才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当然,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兴趣提升了,学生自然会主动想要去探究和了解地理知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主体地位也会慢慢凸显出来,整个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3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的地理知识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生成强烈的学好地理的愿望。

例如,学生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类似“台风是怎样形成的?”“气象灾害主要分为哪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总结后派代表回答。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制造”龙卷风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可乐瓶和打气筒制作出一个小型的龙卷风,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龙卷风的威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走访、观察,比如,带学生们看看酸雨淋过的房子,泥石流经过的地方,又或是地震后的场面,让同学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生气的样子。

高中生对实践活动总是充满了热情,他们希望在活动中展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他们更希望自己的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小组荣誉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来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将重点放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上。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手段来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理解地理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仅对提高地理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方法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