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清传奇《长生殿》中的三个意象

2018-10-16张雯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长生殿梧桐意象

摘 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情思的一个重要载体。洪昇的《长生殿》中“钗盒”、“霓裳羽衣”和“梧桐”三个意象贯穿全剧,在具体作用上也各有不同。“钗盒”定下情的主旨,是追求平等爱情的象征;“霓裳羽衣”感叹世事变迁,贯穿人间、天界两个世界;“梧桐”营造诗化的氛围,成为唐明皇悲剧形象的化身。这三个意象互相交融,加深了传奇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长生殿》 意象 钗盒 霓裳羽衣 梧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35-02

《长生殿》是清代剧作家洪昇在康熙年间创作的传奇,是中国“古典四大名劇”之一,也是戏剧史上永恒的经典之一。在《长生殿》中出现的“钗盒”、“霓裳羽衣”和“梧桐”意象,在全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们三者紧密结合,起到了贯穿全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具体的主题传达、象征意味等方面,三者都各有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洪昇对当时人生和社会的追问和思考,开阔了这部戏曲的深远境界,下面我们就对这三个意象加以具体分析。

1 《长生殿》中的“钗盒”意象

金钗和钿盒在古代是男女之间常见的定情信物,在本剧中更是将“钗盒”贯穿在李、杨两人所有的相爱过程之中。“钗盒”在剧中反反复复的出现,随着情节变化而合合分分,重点展现两人“生死不渝”、“精诚不散”的爱情。

1.1 定下全剧真情的主旨

从第二出《定情》开始,“钗盒”就成为唐明皇向杨玉环表达爱意的定情之物。此后,杨贵妃也时时刻刻带着此物,死后也以“钗盒”象征唐明皇陪伴在她身边。《长生殿》的主旨非常广泛,但从出场次数最多的“钗盒”来看,应该是传达“以情动人”的主旨。全剧中杨贵妃都是深爱唐明皇,而唐明皇起初时而猎美,时而与梅妃偷情,直到二十五出《埋玉》,他才真正回归到对杨玉环矢志不渝的爱恋。

杨玉环为爱而牺牲,她之后所有的“悔”都源自于两人无法相守后的现实,早知命运如此,当初的所有甜蜜都成了最深的伤害。可就算是临死之前,她也不忘嘱托将“钗盒”埋入坟中,死后的灵魂也是借此来寄托她的无限思念。《尸解》与《寄情》两出,杨玉环因不舍“钗盒”而只留下翠盘试舞之时李隆基所赠的“锦香囊”。最后的月宫重圆,为了证明身份,才拿出“钗盒”作为信物。可即使如此,杨玉环都没有舍得将其全部交付,而是“分钗一股,劈盒一扇”,仅将一半作为凭证,那时距离八月十五的重圆日只有短短十几天,她仍然惧怕事有意外。第五十出《重圆》中“钗盒”情缘达到高潮,李杨分别拿出各自的一半“钗盒”相认,“同心钿盒今再联,双飞重对钗头燕”,[1]可见“钗盒”在两人爱情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可谓是一往情深逾死生。

1.2 追求平等爱情的象征

杨贵妃追求专一的爱情,她在维护自己地位的同时,强调平等而专一的爱。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长生殿》在美化杨贵妃的“妒”,所谓“情深妒亦真”,她的“悍妒”更多的是在维护自己的爱情。

第十八出《夜怨》有她的内心独白:“唉,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可以体会到其“悍妒”是受环境所逼迫,她深知无论何等的尊贵与恩宠,都未必拥有君王唯一的爱恋,唐明皇的二三其德、时光流逝与嫔妃争宠,无不使她如履薄冰。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在后宫激烈的争斗中,杨贵妃却敢于直接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当时看来也是勇气可嘉。洪昇笔下的她,放肆、执迷,却并不显得恶毒,这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就在于唐明皇在她眼里更多的是爱人,她追求夫妻之间的感情专一,希望得到对等的爱。而她的爱人却是一国之君,因而在维护自己爱情的过程中,她不得不去采用手段来巩固在整个后宫的地位。

杨玉环因妒忌被送回了杨家,她以一缕头发表达思念与歉意,最后也是唐明皇派高力士接她回宫,这也是在维护她的尊严。这种平等的爱情观念还体现在唐明皇的“忏悔”情节上,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本不需要为一个贵妃的死而郁郁余生,这也是《长生殿》相比于其他同题材作品的不同之处,唐明皇不再是一个“始乱终弃”形象,甚至是些许可怜可悲,如此就更加表达了唐明皇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因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2 《长生殿》中的“霓裳羽衣”意象

如果说“钗盒”是李、杨两人的定情信物,是全剧的重要实体线索,那么“霓裳羽衣”就是李、杨爱情升华中的产物,是互为知己、情趣相投的爱情结晶。这一意象加深了本剧的意蕴,其中传达出的世事变迁之感超越了时空。其对人间、天界两个世界贯穿,最终也由人间的悲剧向着天上的“长生”变化,“至情”的理想更加圆满。

2.1 世事变迁的兴亡感叹

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排演霓裳羽衣舞之人李龟年等也同样见证着世事沧桑。从前皇宫富贵的生活成为永远难忘的回忆,当年在“朝元阁教演《霓裳》,曲成奏上,龙颜大悦”,如今他却流落民间,在兵荒马乱的时局下只能以卖唱为生,勉强度日。李龟年后遇抄谱之人永新、念奴,这些人聚在一起感慨良多。过去的繁荣富贵,如梦一般,被现实惊醒,唏嘘不已。由《弹词》回忆《偷曲》,两者相比,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借“霓裳羽衣”追忆过去,得到的只有无尽的凄凉,世事难料,谁又能逃过那双翻云覆雨的命运之手呢?

普通之人如此,君王亦不能幸免,唐明皇也无力阻止群臣加罪于杨贵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宠妃死去。这样的悲剧难道只是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悲剧吗?只是当时时代的错误吗?洪昇在这种看似悲叹爱情悲剧的背后,还深藏着对王朝命运的担忧与反思。正因为如此,李龟年的一曲《弹词》才能使读者难忘。《长生殿》李、杨爱情终究如梦如幻,世事变迁又有谁能真正参透呢?

2.2 对人间、天界两个世界的贯穿

首先,《闻乐》一出,就介绍了“霓裳羽衣”的来源。它本来自天界,藏于月宫,且嫦娥有意将此馈赠给杨玉环。并由此交代了杨蓬莱仙岛玉妃的身份,在渲染“霓裳羽衣”神秘感的同时,也为最后她与李的爱情感动天地,同归仙山的团聚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使得转瞬即逝的人间与情爱永存的天上世界水乳交融,[2]情节层次与意蕴都更加丰富。

其次,“霓裳羽衣”是杨贵妃与梅妃争宠的秘密“绝招”。之前就谈到杨争强好胜却不显得恶毒,原因就在于她敢于用自己的多才多艺去直接应对情敌。第十一出《偷曲》,“霓裳羽衣”正式上演,正面迎战“惊鸿舞”而大获全胜,顺利赢回了唐明皇的心。感情也由此更深一层,李隆基由《定情》时迷恋容颜美转变到欣赏内在之美。确实,容颜易老,唯有互相情投意合才能真情永驻,虽说“霓裳羽衣”出自天界,但流传在人间的歌舞却是经由二人的改编,是爱情的结晶与情感的纽带,也正因精神与心灵上的契合,他们才成为真正的知音,能够最终生死相守。两人月宫重逢之时,久未表演的“霓裳羽衣”再次奏響在天上,翩翩起舞的场景与在唐宫的第一次表演相互照应,可见其在人间与天界的贯穿作用。

最后,仙舞“霓裳羽衣”也是李杨贪图享乐的直接表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的皇家宴会;帝妃之恋的缠绵悱恻;安禄山的造反来势汹汹。《长生殿》终于迎来全剧的高潮,安史叛军直逼长安,唐明皇狼狈出逃,至此“霓裳羽衣”这一意象也成为逝去繁华的代名词。即便人间有李龟年等人传承此曲,可何时才能重新唱响盛世繁华呢?这正印证了杜甫的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 《长生殿》中的“梧桐”意象

“钗盒”与“霓裳羽衣”都与李、杨爱情紧密相连,而“梧桐”则更多的与“悲剧”有关。下面就以“梧桐”的悲剧意象作以下分析。

3.1 唐明皇悲剧形象的化身

李、杨爱情悲剧的开始就是由“梧桐”的意象给予的警示,第二十二出《密誓》中,七夕之夜,李、杨月下重归于好,并祈求永远长相厮守而互相定下海誓山盟,幸福满溢,仿佛忘却了之前所有感情上的波折。此时的一支《二郎神》就显得“大煞风景”,“秋光静,碧沉沉轻烟送暝。雨过梧桐微做冷,银河宛转,纤云点缀双星”,其营造出的“雨打梧桐”的悲凉气氛隐隐预兆着山河不再、佳人永失的悲剧。

杨贵妃缢死马嵬坡后,失去至爱的李隆基几多凄凉,几多伤心欲绝,可以称得上是“梧桐半死”,无限伤感。毋庸置疑,此时的“梧桐”意象早已成为分离与悲伤的代名词,使得爱情悲剧更加形象化。唐明皇发出“寡人对着这轮明月,想起妃子冷骨荒坟,愈觉伤心也”的感慨,便更能从中感受悲剧的力量,“后宫佳丽三千”的他为何在情人死后仍念念不忘?已回富贵宫中的他又为何感到寂寞凄凉?

在马嵬坡之前,唐明皇与杨贵妃感情稳定,两个相爱之人面临生死相隔的命运是何等的悲痛!第四十一出连听两曲《夜雨打梧桐》,此时的李经历“安史之乱”,已成为“太上皇”,处境的艰难与美好的回忆交织在心头,无法排解。此种情状与雨打梧桐的凋零联系起来,“梧桐”俨然就成为男主人公的化身,梧桐昔日的灿烂一如开元盛世的辉煌,而现如今的零落就如同唐明皇的晚年不幸,成为他一生命运的写照。

3.2 营造诗化的凄凉氛围

洪昇擅长营造气氛与渲染环境,他选用“梧桐”这个意象,不仅有浓郁的悲剧气氛,还在此过程中使诗意氛围更为贴切与自然。“梧桐”本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见意象,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所创作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都借“雨打梧桐”来渲染凄清的气氛,饱含离别的凄凉与不舍之情。[3]

洪昇在《长生殿》中就汲取了诸多诗词来给全剧营造一个更为诗化的氛围,化无形的悲痛为有形的意象,更具独特韵味。第四十五出《雨梦》,凄凉氛围的抒发达到了一个高点,“西宫南苑多秋草,夜雨梧桐落叶时”的冲击重重地压在唐明皇的心上,“冷风掠雨战长宵,听点点都向那梧桐哨也”、“疏还密,低复高。才合眼,又几阵窗前把人梦搅”这哪是“雨打梧桐”搅人眠,实则是唐明皇内心的痛苦无法排解,风雨飘摇的夜与生死永相隔的愁苦,在此时更为强烈,辗转难眠,恨不能锯掉梧桐,只能“纷纷泪点如珠掉。”

4 结语

洪昇说“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而他所创作的《长生殿》却是少有的深情。情之所钟者,不惧生死与分离,世间万物,唯情不死,即为“长生”,因此,《长生殿》是一曲绝美的爱情挽歌。

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的爱情不愧为充满艺术情调的绝唱,《长生殿》通过“钗盒”的逐步定情、“霓裳羽衣”的主题升华和“梧桐”的诗化氛围,探索着至情理想的最终结果,这种追求专一、至死不渝的爱情在现实中摆脱不了破灭的命运,洪昇就让其在超现实的仙界里复生,“终成连理”在虚空中。想要获得“至情”的人间至爱之人,最终在天上团聚也堪称绝美。研究这一名剧,使我们当代大学生感悟了古典戏曲的无穷魅力,也懂得了珍惜爱情的重要,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洪昇.长生殿[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22.本篇论文所引用的《长生殿》原文均出自于此书,不再一一注出.

[2] 刘斌,胡婉如.试析《霓裳羽衣曲》在《长生殿》中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3):181.

[3] 李燕.浅谈洪昇《长生殿》中的“梧桐”意象[J].安徽文学,2008(3):144.

作者简介:张雯红(1997-),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师范162班学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副教授

猜你喜欢

长生殿梧桐意象
梧桐花开
长恨歌
梧桐深处凤未归
“玉人”意象蠡测
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洪和《长生殿》研究的世纪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