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乒乓球多球训练法效果定量诊断研究
2018-10-16沈博林武汉市江汉二桥体育训练基地湖北武汉430051
□ 沈博林(武汉市江汉二桥体育训练基地 湖北 武汉 430051)
前言
多球训练是青少年乒乓球技术训练中最常用的训练方法,由于半专业学员训练时间短,内容繁多及目的性不明确等原因,在训练中出现了单一线路训练过多,盲目安排组合练习和无序组合练习等现象,以致训练方法单一无味,训练气氛沉闷枯燥,大部分学员出现了步法移动不合理、没有盯球预判的意识、实战变化能力差等问题。本文对多球训练方法的运用进行实验和分析,为青少年乒乓球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武汉市江汉二桥体育训练基地中选取乒乓球学员16名,男女学员各8人,均为有4-5年的乒乓球训练经历。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运动训练学、乒兵球教学与训练等多种书籍,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掌握与本论文研究方向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性的论述;
(2)实验法:实验选取了乒乓球两项基本内容进行多球练习为技术指标,即全台正手两点移动攻球,左推右攻。每项练习一周安排3次,其中有序练习和无序练习各半,时间为3个月;
(3)数据统计法:对以上两项训练内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作为分析的依据。
2、实验结果
上述两项技术指标的测试分别安排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毎项每次1min,均由本人供球,供球时近台站位,击球落点均有标志物摆放,測试内容包括有序练习的完成数量和无序练习的完成数量。
3、分析与讨论
3.1、完成多球有序练习和无序练习击球数量的情况
(1)完成多球有序练习击球数量的情况。
乒乓球多球训练是提高学员技术动作组合最有效的训练方法,经有序练习的 测试(表1)发现,实验前学生在两项技术的测定中平均毎分钟分别为59、27次,说明他们的技术在数量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动作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击球过程中重心转换不够紧凑,手臂动作与腰、配合显得不够协调,多余动作较明显。训练结東时,学生完成有序练习数量每分钟达到71、35次,两次技术指标的测试数据分别增加了12、8次就像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中所强调的,有规律地给予学员相同的刺激,较其他方法能更好地形成动力定型,通过3个月有规律的训练使学员对节奏和落点的控制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表1 多球有序练习击球数量的测试结果
(2)完成多球无序练习击球数量的情况。
表2 多球无序练习落点数量的测试结果
多球无序练习是提高学员实战能力的训练方法?训练中要求学员在供球落点无规律的条件下将球回击至规定的区域内。測试数据表明(表2)实验前学生在两项技术的测定中平均每分钟分别为46、20次,说明学员对来球的判断和反应还较为迟钝。训练结束时,学生完成无序练习数量毎分钟达到54、27次,两次技术指标的测试数据分别增加了8、7次。这表明经过3个月的多球无序训练学员在对来球的判断,脚步移动的主动性及上下肢协调配合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3.2、多球训练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多球训练中对节奏的掌握。
训练初期应该将側重点放在技术动作的质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要求上,所以供球的节奏应根据学员不同的技术和身体条件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否则一旦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定型,会对今后的训练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多球训练中快与慢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完成技术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在初学水平阶段,供球首先从慢开始,这种慢是相对比赛中球速实际的运行状态而言。对初学者的供球,从球速上和节奏上都比比赛时要慢,以便于他们领会掌握动作要点,改进技术动作,这种慢是为了更快熟练掌握技术动作,也是为了今后的快。随着技术掌捏不断熟练,供球的速度也不断地加快。后期的训练对供球者的专业训练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必须遵循乒乓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注意多球训练中速度与节奏的调整,而不是无限制地快。在一堂训练课中,不要以一种速度或节奏来安排训练,以避免练习者形成单一的击球速度与节奏,如在安排正手连续攻练习时,穿插进行一些与正手连续攻练习速度与节奏不同的练习等。
(2)多球训练中对难易的掌握。
多球训练应该从最基本的进攻性技术动作开始,所以选择的两项技术指标分别是:全台正手两点移动攻球和左推右攻。首先进行单一动作组合训练,使学员体会正确技术动作的准确协调的击球动作(如正手转腰与收小臂的协调配合),然后完成熟练的组合框架,在形成基本的动力定型后,再对手腕、手指的动作运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对多球训练中技术组合是必不可少的。多球训练中难与易的关系除了表现在单一动作组合训练,还表现在多个动作组合训练,没有单一动作组合技术作为基础,多个动作组合技术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组合技术为基础才能培养战术意识,这就形成了更高层次上由易到难的轮回。如此反复,学员的技术水平便会逐渐提高。
(3)多球训练中质与量的掌握。
从基本的技术训练到实战中的实用技术及得分技术运用,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的过程。对质的要求,不同的训练阶段标准也不一样。在初级阶段,质的标准就是规范的技术动作,标准明确了,训练才会有的放矢。技术动作形成之后,质的标准就有了新的要求求,也就是实战中实用技术、得分技术的运用。想要达到新标准,就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这又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生硬的技术动作通过反复的练习,变得熟练,甚至成为本能的反应,就这样又产生质的飞跃。这种反复练习就是量的积累,而技术的自如运用就是质的改变。实现这种转变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也就是量的因素。我们通常说的对技术“精益求精”,主要是针对质而言的。在“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中,三从主要也是多指质方面的要求,一大则是对量的强调。多球训练中的量主要体现在运动密度与强度上,包括次训练总的练习时间、每次练习所持续的时间、一次训练中的练习次数以及训练中所采用的主要运动方式、对抗的强度、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训练中运动密度和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对量的控制,是在对学员基本情况充分掌握的前提下来确定的。根据不同学员的体质、技术差异,练习时间和技术的难易也要适度,这样才能既收到超量恢复的训练效果,又不会使学员过度疲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多球训练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贯穿青少年训练的各个阶段。对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有助于青少年乒兵球技术的提高。以上提到的有助于提高多球训练效果的因素只是有限的一部分,要使多球训练在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则需要多球训练的过程中更多数据和资料,不断总结多球训练的实际效果。如学员技术水平进步的幅度与训练内容、技术之间的组合变化等关系,也可以以实战中技战术的运用情况为参照,随着对多球训练认识的不断加深,更好地改进多球训练的方法,使多球训练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2、建议
(1)合理地安排多球训练有序练习与无序练习的比例。
从表1、表2对比结果可见,长期大量的多球训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使学员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的同时也降低了盯球的兴奋性与主动性,这对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乒乓球学员的移动、判断及反应能力都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建议训练时应该注意控制好多球练习时有序组合练习与无序组合练习的结合,对于有序组合技术掌握到一定程度的学员,每节训练课应穿插无序组合训练如2/3台正手两点移动攻球有序组合练习完成30板/3组之后,至少安排2-3组正手连续移动无序组合练习,培养学员判断来球的反应能力,提高步伐的启动速度。
(2)严格要求多球训练中技术动作质量的完成。
要根据学员实际情况来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比如本实验中对落点“标明台区”的方法,也就是标有醒目的区位,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而不是片面追求数量指标。技术动作的练习只有数字上的积累,而达不到实际的训练效果,如左推右攻没有质的要求只是追求数量就会成为两面挡球,所以,建议训练时在标明台区的位置摆放标志物,要求学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训练任务。例如在球台上扣放一个直径15cm重量120g左右(可根据学员情况调节重量)的小塑料框,左推右攻练习时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小框从球台边缘击落到地上,这样可以同时从落点和击球力度上保证学员的练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