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于谢老的“鸡毛掸子”精神

2018-10-16姜宠泽

政工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鸡毛掸子肌体尘土

☉姜宠泽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曾把自己比作一把“鸡毛掸子”,在《拂拭与蒸煮》一文中,谢老对鸡毛掸子作了这样的描述:“壁镜挂久了,不大明亮,以为原来如此,偶把鸡毛掸子一触,发现一道光明,你就知道不去拂拭是误事的。”他由衷地称赞这小小“什物”作用不小,若能经常用它拂拭桌椅上的灰尘,则窗明几净。谢老生动的比喻,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成长完善、事业不断进步的内在需求,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和最有生气的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不忘找党组织汇报思想,周恩来把党小组的批评意见记在本子上加以改正,彭德怀每月总要抽出半天时间检查反思。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正如朱德同志所说:“不敢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算什么共产党员?”

时下,面对酒色名利的诱惑、庸俗关系的腐蚀和歪理邪说的袭扰,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及时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柄“鸡毛掸子”拂拭掉心灵的尘土,就很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私心杂念,把夹杂着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色彩的现象视为正常,把不讲纪律规矩、不守规矩、吹吹拍拍的庸俗习气看作潜规则,进而发展到放弃原则、迷失信仰,积小欲成大贪,最终自食苦果。“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每名党员干部只有带头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主动“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才能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不会因小节不自律而生大害。

常用“鸡毛掸子”拂拭尘土,关键是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体;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带头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戒骄戒躁,毋怠毋荒”,做到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要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良好愿望出发,自觉养成“凡事不能太舒服”的习惯,积极主动地接受党内监督,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点准穴位,戳到麻骨,从而增强政治才干,提高政治水平。

常用“鸡毛掸子”拂拭尘土,根本是以正确的认识排除干扰。谢老曾经提出共产党员要学会“自讼”,学会“跟自己打官司”。想“打赢官司”、战胜自己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对自己铁面无私,多一些“自讼”,少几分“自颂”,防止和克服“刹车踩不到底”的惯性思维、“走一步看一步”的观望心态、“人家都这么干”的从众心理、打“擦边球”的心存侥幸,做到既老实干事又干干净净。要经常检讨自我,注意防微杜渐,切实通过不断的自重、自省、自励、自警,洗涤思想,净化灵魂,起到“除尘”“过滤”作用,驱除灵魂深处的“毒气”和“鬼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鸡毛掸子肌体尘土
春绽
好的故事,尘土里也可以万丈光芒
鸡毛掸子
搞笑作业本
无题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让我来
买东西
叩问(外一首)
爱(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