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人才创新培养

2018-10-15于若溪

大东方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画传统

摘 要:国画艺术有着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中国画人才创新培养是传承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在培养中国画人才时,首先应当教育学生立足传统,从根源上认识中国画,学习中国画,取其精华。其次,也要关注当代,绘画与当下生活密不可分,当代的绘画作品就是对当下生活的写照。不忘传统,关注当代,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因循守旧顽固不化。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当代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艺术在文化大环境的滋养下独特且富有意蕴。国画作为文化的一种瑰宝,从出现之时到如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国画的绘画体系完善,山水、花鸟、人物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作品,形成了一座座艺术高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鲜明,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屹立在世界藝术之林。

一、立足传统学习中国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中国画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似乎有着一层距离。因为它不像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广大群众在没有学习过中国画时经常感觉“看不懂”,即便刚进高校的国画系学生虽然有一些考前班的基础,但是对于国画也不甚了解。中国画中有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会让人不知道美在何处。高校中的国画系学生如果只看到笔墨形式的表面,照葫芦画瓢,也学着草草几笔,那么就只知道皮毛了。

中国画系学生很多在进入高校之前并没有学习过国画,都是跟着考前素描、水粉的训练班学习艺术,也是通过素描、水粉的考核进入高校。在造型方面有基础,但是在笔墨方面可谓零基础。学习中国画,首先要看懂中国画,改变思维模式,从西方构图、审美中走出来。这就需要先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学习传统。从理论角度,学习传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学习中国美术史,从中国美术史的首卷开始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绘画从“人大于山、水不溶泛”开始,逐渐勾勒、皴染,从青绿到水墨,从人物到山水花鸟,从逐渐写实到逐渐写意。在历史的书卷中观赏岁月的沉淀,画卷的变迁。第二,学习画论。画论是古人对如何绘画的一些理论文字,例如荆浩《笔法记》、王原祁《雨窗漫笔》等从魏晋到清代,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对于如何用笔、用墨、如何布置位置、如何妙有灵趣。画论是文言文虽然相对难懂,但是如果耐心读完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意思更加广博。读画论指导学生如何作画,同时反观美术史中一些画家的作品,图与文字相呼应。不仅如此,很多大画家同时也是画论的作者,高校学生从这些文章的作品中一定能够有所感悟。第三,学习中国传统哲学,中国的艺术,源于中国的文化,其中儒释道三家对传统中国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为何中国画有时富丽堂皇,有时又简淡消散,有时疏可走马有时密不透风。如果读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整体面貌有所了解,读画论是对如何作画和赏析作品提出方法,那么读中国传统哲学则是对中国画为什么呈现如此面貌做出解答,即知其所以然。

理论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实践是创造作品的直接过程。临摹古人作品,学习古人技法就是实践的必需品。现代人长久的书写习惯不使用毛笔,对毛笔的掌握没有古人娴熟。古人将不同的质感总结为不同的皴法,每种皴法呈现的效果和技巧都可以从临摹古画中学习。在高校,学科划分比较细致,中国画、书法划分成不同的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这样划分有利于专业的教授,学得更专,但是这样也会让中国画的学生降低了对书法重要性的理解。国画中,线条是十分特殊的艺术形式,因为毛笔的变化,线条的变化可以非常丰富,它所蕴含的意味不尽相同。例如,松针的针叶短而有力,流水的勾勒水润而凝重,山石的勾勒苍茫而坚实这些线条的美都可以从书法中找到呼应。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简约而凝练。正所谓书画同源,学习书法对于中国画的学习是不可省略的。

二、关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

古人的经验需要学习,当下的中国画发展亦需要关注。当代中国画在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国家提倡文化的推动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画的大型展览在这几年不断增加,不仅数量增多,而且质量提高。在展厅中的中国画已经和传统的中国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从题材上,增加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小到衣服、鞋帽、大到飞机、汽车,只要是社会中存在的事物都可以用中国画去表现。题材的多样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说明了中国画在不断变革,也体现了中国画在适应新的时代,它是一种绘画趋势。虽然,在展厅中看到的这些画作有些太过于设计性、制作性,在抒情达意方面没有古人那样酣畅淋漓。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种绘画的方式,且紧密联系当下生活。

三、总结

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分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途径。高校要培养的中国画人才,既要能传承底蕴,又要能创作出新。学习传统,提取精华,关注当代,将传统与当代结合,加入个人的情感、意识,成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画人才。

本论文为2015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与一体化创业平台建设))15BZ51结项论文

参考文献

[1]董立军.中国画教育的出路[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6.1

[2]顾平.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1

作者简介:

于若溪,性别女,汉族,籍贯陕西西安,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画传统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少年力斗传统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背后的当代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