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状态研究暨“心灵环保运动”调研论文

2018-10-15尹艺霏吴思燕方曦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大学生

尹艺霏 吴思燕 方曦

摘要:现如今随着工作竞争普遍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剧增,从而导致他们的抱怨分贝也越来越高。此次的“心灵环保运动”正是旨在帮助大家远离抱怨、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活动对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习惯用抱怨来发泄不满,导致自己陷入复杂的负面情绪中从而影响心态调节的灵活性。活动最后,小组结合调研结果给出建议,“心灵环保运动”对学生的心理调节作用显著,希望各高校能将此加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状态;抱怨;紫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普遍加强、压力剧增,随之而来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但只有远离抱怨,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活出精彩。因此,针对此现象,笔者在实践地杭州师范大学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心理状态情况的调研,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遇到不舒服或不满意的事情时容易抱怨,处于负面情绪中,进而影响情绪调节的灵活性。

由此,笔者希望借此机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以及“不抱怨紫环”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调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结合调研结果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状态调节现象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建议。

一、背景及目的

2006年,美国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不抱怨运动”,目的是减轻人们在生活中的抱怨情绪。在活动中每位参与者戴上紫色手环,每抱怨一次就将手环换至另外一只手上,直到可以做到连续21天不抱怨为止。这项活动开展后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欢迎,在活动开展后一年,全球便有80多个国家总共600多万人参加。

现如今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我们生活中的抱怨分贝越来越高,许多人的压力已经不容小觑。远离抱怨、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利于各个阶层人民健康快乐地生活。因此我们决定积极响应威乐·鲍温的“不抱怨”倡议,在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内开展以“21天紫环挑战”为主线的心灵环保运动,希望对大家的情绪调节有积极的作用,在校园里营造乐观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方式与方法

本次调研首先对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之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设想并对系列活动做出完整的策划方案,最后根据策划举办活动。活动过程中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记录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前后变化,通过手机软件积分的方式为活动参与者提供一个心得交流和正能量提取的平台,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改正愛抱怨的习惯,通过观看电影来补给正能量。活动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给出合理的建议。

此次调研笔者对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的100位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其在活动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得到该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及作用。

(二)主要概念的讨论

抱怨:个体在非心理预期情况中所反应出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和行为。在生活中,抱怨常常是个体发泄内在不满的主要途径。

情绪灵活度:个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调节方式,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情绪调节的灵活程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它对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各个社会功能都有预测作用。

不抱怨手环:一条印有“A Com-plaint Free World”(不抱怨的世界)和“SPIRIT”(“改变的精神”)字样的紫色手环,其中紫色代表脱变。

(三)对问题的设想

大多数情况下,产生抱怨的情绪是因为自身处于有所期待或者不耐烦的状态,一旦环境不如所愿,怨怒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在当前的社会中,大学生无形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并且大部分未经世事,所以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灵活性相对较弱,这个时候他们为了发泄不满会不自觉的开始抱怨,但抱怨反而使自己陷入复杂的负面情绪中从而影响心理情绪的调节。此次的“心灵环保运动”重点旨在让大家对自己的抱怨行为作出重视并进行改正,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调研结果

我们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100位同学在大学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普遍心理状态是用抱怨的情绪来表达不满或进行发泄,而这种抱怨心理会衍生出更多负面情绪,如焦虑、自卑、嫉妒、盲从。

四、原因分析

(一)客观方面

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与中学大相径庭,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难以适应这些变化:

首先,学习的目的、内容、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科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为高考做准备;而大学的学习内容是专业知识,目的是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和后续深造打下基础。在学习方式,中学阶段的课程种类较单一且老师对学生的监督作用较明显,学生学习大多数处于被动阶段;而在大学中,每个学期的课程均不同,种类丰富,且学习的方式由老师监督转变成自学。新入校的大学生往往不能迅速适应这种学习上的变化及调整。

其次,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多数新生在过去十几年中都与熟悉的家人一起生活,没有经历过学校寄宿生活。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由家转变成寝室,日常生活要求学生自理,这对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成为了挑战。这种生活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第三,人际关系与中学比较而言较复杂。大部分新生

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朋友;生活环境由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进入大学,周围的同学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需要重新认识,组成自己的交际圈。并且大学中同学、室友间也会涉及利益关系,需要更谨慎处理。

第四,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和社团、组织都要求学生自我管理,校园文化生活也丰富多样,学生除了要对自身的学习负责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兼顾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对这种涉及社会工作关系的生活感到不适应,产生了一定压力。

(二)主观方面

学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想法和意识的目标难以通过自我能力去达成。新人校的大学生主要会表现出以下四种心态:

首先,失望心态。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但进入大学后却发现实际生活与自己的美好设想有许多不符之处,产生了失望的情绪,拼搏努力的积极性也被消磨。

其次,松懈心理。有的同学在过去十几年的学习中一直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和监管,高考中也经历了挑战与压力,迫切地想在大学休息放松,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很容易被娱乐生活,产生惰性。

第三,畏缩心理。大学的各方面竞争都较激烈,毕业后也直接面临就业生活,部分同学对这种情形产生胆怯逃避心理,丧失了迎接挑战的勇气。

第四,盲目自信。部分学生因为在高考中表现优异,身边的亲友均称赞夸奖,他们在这种成功中渐渐松懈了斗志,产生惰性,认为自己是中学的优秀学生,大学里也会轻松取得理想成绩,盲目自信,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管理。

五、建议与措施

(一)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引导

学校应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抱怨心理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如文章提到的“21天紫环挑战”,即是对学生起到积极提醒的作用,改善学生的情緒调节能力。

(二)帮助学生寻找宣泄情绪的合理方式

通过开展心理培训,教导学生如何对压抑的抱怨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集中力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丰富的文体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丰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廖文娜.“不抱怨手环”活动的心理调节效应[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

[2]健康时报记者戴志悦.闹情绪,戴个“抱怨手环”可随时提醒自己是否处于抱怨状态[N].健康时报,2009-02-02(007).

[3]仲崇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2(12).

[4]郝丽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04).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