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青春不迷茫

2018-10-15张玉卓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化

张玉卓

摘要: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前半期、加速向工业化后半期转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在这个宏伟的任务面前,青年大学生群体以及整个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变化的原因与困惑研究,探寻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价值观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化运动没有可靠的模型。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运动起源于西方,因此人们常常将落后国家的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过分依赖西方国家,在社会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纷纷遭受入侵,这极大地损害“被入侵”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严重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构建。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实现观念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

(一)人类社会与现代化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国古代哲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在长江岸边感叹过人生的短暂和大自然的磅礴。现代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人类起源于250万年前并且大致经历了四次历史性转型:第一次是从动物世界向人类社会的转型;第二次是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型,人类从对自然食物的依赖中解放出来,成为食物的生产者;第三次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以工业革命为开端,在物质世界中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使欧洲人相信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那就是现代(modem),现代化(modernize) —詞便应运而生;第四次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转型,与上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占第一位,社会转型趋向“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法治化、世俗化”等特点不同,第四次转型的特点是社会转型趋向“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生态化、信息化等等”。

(二)中国的现代化

一般将中国现代化的起源定义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这过去的158年中,中国的现代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至清王朝跨台;辛亥革命至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

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意味着与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已经推迟了两个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的使命,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重大挫折,十年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篇章。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中国现代化步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全面把握机遇,冷静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14年2月致台湾的信中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指明了中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

二、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变化的原因与困惑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念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变革是一种吐故纳新的“扬弃”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为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也为旧的价值观念的变革创造了社会条件。

(一)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变化的原因

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现代化在全球范围的开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马克思、恩格斯曾讲到:“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由于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新事物、新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速度和深度都远高于其他人群。第二、传统工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转型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转变。现代化进程中,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波及全球。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一系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历史转折时期青年人的教育和培养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将引发价值观的变革问题。第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引起价值观迷茫。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改革打破了以前在所有制和分配关系上的单一性,但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尚未实现“先富带后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尚未健全,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产生非理性行为。

(二)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变化的困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普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化。人类也从迷信的“神圣”世界转向世俗化的“以人为本”的世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这种世俗化将在整个人类社会中迅速蔓延。“95后”和“00后”的青年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享受技术进步和物质丰富的新时代,但他们却越来越缺乏科学信仰和超越精神,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观变化的困惑。“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下,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问题,最初是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不再稳定,家庭成员分崩离析,离婚率上升;接下来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社会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最后可能引发民族冲突和局部战争,这将成为影响世界形势的重要因素。”原始的信仰和价值观已经被世俗化的生活解体或扭曲,新的正确的科学信仰并没有真正稳定或正在建设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可能随时受到刺激而引发严重后果。

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观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何一个时代条件下崭新的社会实践,总是强烈地要求和催生着思想文化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栋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根据上文对现代化进程中价值观变化的原因、表现以及困惑的分析,我们严肃地意识到,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种价值观的塑造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观念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的观念现代化提供了最崇高的精神追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实事求是,引领化解矛盾纠纷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科教文卫等事业蓬勃发展等。但同时也存在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风气浮躁和普遍的信仰缺失问题。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突飞猛进,多種社会思潮涌动,使一些原本清晰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人们变得困惑和迷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

有主导和引领社会思潮,整合与修复社会分歧的功能,它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青年大学生在长期面对多元思潮冲击的客观情况下仍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绝对主导地位。

2.开拓进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离不开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支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可以破解不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体制壁垒,可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而消除青年大学生的困惑与彷徨,使他们能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

3.知行合一,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积极和有深度的社会思想文化使之达到完备。在青年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条件和文化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这“三大自信”是提升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建设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成果,引导青年大学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了然于心,行之于世。

参考文献

[1]苏轼.前赤壁赋[M].

[2]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和科学逻辑[M].科学出版社,2013.

[3]卢梦君.小平南方谈话25周年:纪念谈话就要强调实干精神[R].澎湃新闻,2017-1-19.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5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91.

[7]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

[8]杨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人的观念现代化的重要作用[J/OL].人民网,2016-1-22.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光明日报,2017-11-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