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问题研究

2018-10-15林洁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局限性风险管理

林洁

摘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领域。文章试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环境、基本理论及其运用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在对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总结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特点,然后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当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局限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两个巨大挑战:第一,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在企业组织机构战略重组中维系自己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不断注重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在高风险社会产生的、为了应对职业危机而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

一、概念

一种观点认为,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风险就是审计风险;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的“风险”不是单纯意义的“审计风险”,更大意义上是指企业风险。在《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第六版中提到“现在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运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理解和评估审计风险,包括与单个被审计机构有关联的风险以及整个组织所面临的整体风险”,因此可见,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人力资源方面应用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改善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

二、本质与特点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其特点如下:

(1)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拓展了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内部控制以外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领域。

(2)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不仅用于确认单个审计项中的审计重点,而且用风险标准来确定审计项目。

(3)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并成为控制财务报表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管理者努力维持企业长期安全经营,避免传统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风险为导向,根据对战略风险的评估及随后个步骤的评估测试,逐步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从而执行相应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三、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所起的作用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经营环境的也显得更为复杂,所以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

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师应考虑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开展工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已有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改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组织整体抗风险能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有:

(1)参与风险管理随着对风险管理的日益关注,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间的联系,就成为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无法回避的理论问题之一。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全面识别风险,同时熟悉本单位的经营战略、工作程序、组织结构等;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特地位与专业知识满足了以上要求。因此,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捕捉风险信息的能力比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外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经济师》2005年第7期),对于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做出其独有的贡献。

(2)促进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属于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方式之一。企业风险管理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整合起来的框架,是为了企業在风险管理领域中各项广泛的议题给予多方面的关注和更稳健的管理。从2004年COSO委员会颁布的ERM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风险管理是对内控框架的包含与深化。在风险理念的作用下,企业内部控制已扩展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已趋于融合。因此,可以说对风险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得到改善和促进的基础之上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传统内部审计偏重于直接测试内部控制,提出增加控制点或增加控制的建议,传统内部审计模式是在递减地增加企业价值。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结构为内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使审计重点前移,利用风险标准选择审计项目,每一项审计及其目标都与企业目标紧密相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改进了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方式,抓住重点,同时简化内部控制流程,即保证了审计质量也提高了审计效率。

(3)促进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对满足和大体均衡情况下,增加企业价值,从而使股东长远价值最大化。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它更注重与企业目标的直接关联。可见,公司治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是一致的。(蔡喜忠范长缨:《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月总第156期)。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体现了管理者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己任的理念。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130-治理: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为改进机构的治理程序提出适当的建议。在目标方面增加了战略目标,将对企业的风险关注重点引向了重大的、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可见,风险管理关注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环节的风险在内的一切风险,而这所有风险的风险正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为支持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服务,帮助管理层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以顺利实现组织目标。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局限性和建议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实施的制约因素

我国内部审计的起步较国外发达国家较晚,内部审计制度也很薄弱。我国在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审计模式、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机制等以下方面存在着不足,从而制约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实施和应用:

1.内部审计宗旨和职责

我国的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辅助力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内部审计宗旨与企业目标未表现出相应的关联性,我国内部审计不能引起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内部审计机构被刻意削弱,从而内部审计不能体现为增加企业价值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2.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薄弱

我国企业的员工乃至领导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于风险管理正和框架缺乏足够的了解,处于在法规的要求下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我国的风险分析大多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没有进行量化,因而不能对风险管理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审计范围偏小

内部审计的宗旨是差错防弊,增加企业价值。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需要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企业章程,以及了解金融、制造业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够真正地帮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偏于财务审计类,

根据郭化林等(2002)对我国一定范围企业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有71%以上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自财务专业和审计专业而法律、统计、金融及管理专业仅占14%,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各占4%。(财会监督2008年第7期徐元玲)单一结构的审计人员决定了我国内部审计范围狭小,大多限于财务审计,很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

4.內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实现其目标的保障,也是审计人员保持客观性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没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因而审计方法、审计效果等方面受到了干涉。

5.审计技术落后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过程需要采用如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这些复杂的方法用手工进行操作,不仅耗用大量时间效率低下,而且其正确性也值得商榷。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则会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西方内部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已经比较普遍,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起步。郭化林等的调查显示,有61%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或不完全能够应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财会监督2008年第7期徐元玲)。

(二)我国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1.努力改善内部审计的环境,兼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独立性通常被认为是内部审计最为重要的属性,但是对其的过于强调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友好沟通,所以要在强调内部审计独立的同时兼顾其客观性。

2.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训练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因此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长远看,内部审计职业化、业务社会化是发展趋势,所以现阶段企业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3.必须加强国内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如果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公司经营管理层就可能损伤内部审计的实质上的独立性,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所出具的报告的真实性;也可能造成内控制度中监督和控制这两个环节失效。所以,合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实现真正有效的内部审计至关重要。由于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不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有很大差异,但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是一种趋势。在东亚地区,这种趋同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蔡喜、范长缨,《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月)。因此,我国也可以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取己所需,改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四、结语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西方国家对其基本理论研究才刚开始。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急剧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在更大范围内面临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总是和机遇相伴,而管理层的自然趋势是乐观而充满机遇的,这就导致了管理当局不会总是充分考虑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风险导向内审计将企业的经营风险纳入整个审计体系,扩大了审计范围,使审计人员从被动地承受审计风险转变为主动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为内部审计开拓了新的工作思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风险,而且要指出这些风险怎样才能更好地加以管理,这项工作必须在风险产生以前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做才更有价值。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与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面临着同样的经营风险,都要经历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内部审计作为保证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无论是理论界、实务界,还是政府,都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积极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适合我国企业实情的操作实务,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和框架构建[J].财会通讯,2004(06):3-7.

[2]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杨爱群.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J].经济师,2005(07).

[4]周建利.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5]刘洁.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审计[J].财会月刊(理论),2006.

猜你喜欢

局限性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语言象似性再认知:基于语言符号局限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