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的美育使命反思

2018-10-15王慧莹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美育

王慧莹

摘要:美育占据在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心理传承递进的重要一环,映衬出文化自觉的光芒。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必然承担美育的使命。《国学入门》课程,适应医学教育科学与人文双重目标之中的人文目标,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努力,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国学入门》课程亦当以美育为使命,达成对医学生人格的塑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关键词:美育;国学教育;医学人文;尽善尽美

一、从课程定位见美育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的剪影烙印在国学典籍之中,传递出中华儿女立身处世的风骨与精神。因此,国学教育占据在中华文明之本,人格养成之根,承担起美育的重要使命。其一,教学内容传承美育传统。例如,六艺之中“礼”与“乐”催发出美育的萌芽。国学思想探讨的核心问题天人关系、人生境界等,映衬善与美的价值维度。中华传统的文化意象与艺术审美形式则折射出美育特有的范畴。其二,教学目标与美育使命的叠印。《教育大词典》将美育化学生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学生道德与智慧水平作为美育的目标。本课程,适应医学教育科学与人文双重目标之中的人文目标,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努力,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教学目标与美育使命两相叠印,交互辉映。具体而言,从课程定位出发,弘扬国学教育的美育使命,包含以下层次:其一,经典与时代链接。深挖国学经典,强化学生感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实现心灵与经典之间的对话;其二,教学目标立体化。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层次与教学内容,设立层级教学目标,在逐层递进与深化中达成美育使命。本课程,开设于本科、大专两个不同层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指向精英化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服务。大专生的培养目标指向应用教育,为培养德技双馨的基层医学人才服务。因此,在本科教學中我指导学生挖掘经典,从国学精粹中获得给养,成就其达成自我发展目标的重要心法。我任教的第一届学生16级本科班中,有很多学生已然进入考研备考状态。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间,他们常常运用我讲授的“天人合一”概念,来调整节奏,拓展格局。在专科教学中我注重将国学经典与时代文化、地域文化链接起来。以学生熟悉的审美感知,强化美育功能。例如,韶关独具特色的舜韶文化,成为我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重要突破口。他们在切实的审美体验之中,感受到善与美的真谛。由此,理论与实践的循环递进,促使美育使命在立体化教学目标中走向深入;其三,以国学教育服务医学教育,以学科化合的力量成就美育使命。任教于医学院校,即是在医学教育的背景之下完成学科教育。因此,必然以教学目标的整合,实现美育内容的渗透,关注医学生人格的塑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国学入门》课程立足于医学院的背景,在诸子百家的教学环节,强化医家之道,并深化其哲学渊源,指导学生建立崇高的医学理想。

二、多维度开发与整合国学教学资源践行美育使命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美育定义为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美育使命的弘扬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诚然医学院的美育问题处于多方矛盾交汇的体系之中,其实现亦当多维开发与整合国学教学资源。

鲁迅先生先生层将美育与德育相互连结,因此美育使命应当与学校德育相互关联。时代冲击之下,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更应当是一个纵深连结的体系。韶关学院医学院《国学人门》课程,应当以善美韶城为背景,医学教育为语境,展开灵动的触角。

其一,开发《国学人门》课程,构建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为旨归的国学美育课程。习近平主席将国学典籍定义为浩然之气的培养之本。因此,国学教育必然承担起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美育使命。我在整合国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文化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例如,以故宫博物院的萌系转变,令学生感受到国学的魅力,进而内化为学生感知,以达成美育使命。

其二,因地制宜,多维拓展《国学入门》课程的外延。我将课程与校本活动、自我科研课题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之中,弘扬美育使命。诚然,如果《国学人门》课程只局限在学科本位,与学生生活相断裂,必然会空置美育的使命。因此,因地制宜,多维拓展《国学人门》课程的外延,应将真善美还原到实践活动中去,将中华文化精髓还原到实践活动中,去韶关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为其延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语境。《国学人门》课程是韶关学院医学院的人文公选课,因而具有关联专业广、涉及人员多的特点。本人担任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评委之时,在参赛队员中发现众多《国学入门》选课生的身影。特别是课程所培育的骨干学生:谢维钊、周千钰、陈书琪、邵波等,皆在学生活动中展露头脚,获得荣誉。据韶关学院文学院学习部部长谢佩珊统计,本学期校园活动辩论赛《思辨青春辩出自我,领创文之风,做文明青年》共有115名同学组成的23支队伍队伍参加;征文比赛《读廉书,知廉耻,践廉行》共收72篇来稿;演讲比赛《善美之城,从我做起》共有48名同学参赛。谢维钊、周千钰、邵波同学分别在两届辩论赛中崭露头角,获得最佳辩手,陈书琪同学则在演讲比赛中一举夺魁。国学知识已内化为他们言谈之间的语言材料,信手拈来、水到渠成。并且将我在授课过程中与本人2016年申请的韶关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舜韶文化记忆: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美育渗透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感知体验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之间达成美育使命。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美育教师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