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模式

2018-10-15吴成结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校企高校党员

吴成结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中央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世界一流大学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高等教育肩负着更多党和社会的期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输送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各地高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和企业双方人才交流、经济利益、实习基地、教学研究内容和课程体系、岗位和就业实际难题和科研课题等,几乎未曾涉及党建方面内容的探讨。

关键词:校企;高校;党员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高校院校与企业建立良好校企合作项目尤其重要。一方面可以为高校院校提供岗位实习基地,另一方面高校院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由此,由于高校院校办学宗旨的实践技能性,校企合作是其发展必然趋势,是当代经济发展对高校院校教育方针政策提出新的客观要求,也是本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就目前校企合作的高校院校过多的探讨学校和企业双方人才交流、经济利益、实习基地、教学研究内容和课程体系、岗位和就业实际难题和科研课题等,几乎未曾涉及党建方面内容的探讨。然而,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更多地要求党组织的建设、党员的培养方式等,在高校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大前提下,适应政治经济需求,创建党员发展工作模式尤其重要,使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内容更深层次的发展。既可以加强巩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训就业与政治教育紧密联系,更好地体现党组织为企业发展的关怀,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要求,更好地捉住国家经济政策。创建党员发展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当代高校院校党员在企业实训和就业中仍然向党组织靠拢,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不断发挥他们保持党组织先进性和战斗力,为企业传达党十九大的精神和注入思想先进的优秀人才,是高校院校党建新的挑战和课题。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与相应对策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中可见,优势:第一,企业为学生提供得力的实践基地,解决高校院校办学资源的不足,改善教学设施;第二,可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实际技能的良好平台;第三,可以提高高校院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高校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劣势:第一,校企合作中的高校院校党员虽然已进入企业实习,但党组织关系尚未转出,仍然归属于在校生党员性质;第二,随着工作压力和接触社会多方面的腐败,党组织观念、理想信念、党员意识易于淡化;第三,多数党员是预备党员,党龄较短,处于预备期考察期,党性不高容易被社会不良因素所诱惑;第四,企业没有相应的党组织,无法对高校院校的党员进行考察,严格规范党员的言行举止,加强党员的管理,导致党员的流失,党组织活动缺乏,难以满足党员的需求,难以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五、多数党员年轻气盛,易于受新事物、新知识影响,被削弱原有的党性;五、党员分布区域广,管理教育难,开展党组织活动难,考察和转正流程难,按时收缴党费难等“四难”现状。

(二)对策

针对校企合作下党员的现状,提出的相应对策。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中的党建建设,针对相对薄弱的企业党建,高校院校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比较完善的党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规范管理企业中的高校党员职工,让企业党员职工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坚持学习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二,企业应该定期组织举办党活动,宣传党组织思想,严格要求企业党员职工应该积极参加,以党性标榜自己,在工作岗位创先争优,在岗位中发挥党员光辉的身份,起到企业员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高校院校发挥党组织优势,形成企业党组织,引导企业中优秀、思想先进、政治素养高的职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发展先进份子,培养企业党员,壮大党组织队伍。

第四,高校院校党组织应该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党建组织,加强党组织,加强党员跟踪,加强党员考察,避免党员流失,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先进的人才。

第五,建立模范毕业生党员奖励机制,高校校党组织,加强企业中党员职工的考察,对还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受社会影响,党性提高,组织性未松懈的党员职工加以奖励,激发其他党员职工学习,强化党员职工应该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工作责任感,奉献精神,加强自身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力,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党员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根据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结合应对对策,高校院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应该区别对待,本着创新性、制度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开展党组织工作,引导校企合作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根据高校毕业生党员比例大、实习任务重、企业指导时间紧、就业压力大、技术要求高和自身目标等特点,歌院系党组织应该对校企合作中的党员教育管理给予充分重视。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关系到整个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和高校院校党建工作的对外社会影响力。高校院校党政办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做好,纳入毕业生议程日务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方法、新模式,更好地指导学生党支部与毕业生党员的联系性,加大力度投入。

2.充实队伍建设,强化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力量

高校应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聘请专职学生党务工作者管理注入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毕业生党员,加大时间投入,提高业务水平,及时解决党员思想、学校、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专业党组织业务的指导。

3.创新管理模式

为了落实党建工作的时效性,高校院校各系党总支要严格按照党委工作要求,根据各系校企合作的条件和特点,部署、开展相关党员工作,加强校企合作中党员党组织生活。

第一,改变传统的党员管理流程,变原有固定党员汇报、会议、联系人方式等模式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服务为主的新型方式。建立校企基地党组织基地,将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三者联系起来。要求每位党员结合企业提供的实践基地,做好自我管理,做好实践思想汇报和拟定《党员实习鉴定表》交由校企共建下的党组织考核鉴定。引导党员利用工作之余回校参加校内党组织活动,在校内党组织生活会上进行思想汇报和工作交流,提高高校院校党员的社会实际能力、就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为在校的党员分享。

第二,成立企业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对校企合作中的党员加强考核。根据高校院校与企业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对党员职工进行集中性教育和管理,将高校院校党员培养方式延伸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党员达到3人及以上的单位,由高校院校提供专职学生党务工作者,形成基层党组织。

第三,转移党组织关系。系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要主动联系校企合作中企业单位将党员职工党组织关系转移到企业或企业所在街道、乡镇党组织。

第四,整合力量,加强沟通交流机制建设。高校院校输送到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党员以指导老师为管理机制,建立紧密的联系。

二、结语

在校企合作的大好背景前提下,做好党员职工发展工作模式管理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研究,在校企合作中传达十九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争创优秀高校院校校企合作的独特表现。因此,高等院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在发展党员中不断探索,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霍仙丽.高职学生党员校企联动培养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4).

[2]徐凤.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及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8).

[3]吴连连,刘小群.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机制的探讨[J].职业时空,2016(02).

[4]仇小梅.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班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7(10).

猜你喜欢

校企高校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