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学生的思想而教

2018-10-15马彦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智慧

马彦明

一、有一种差距叫思想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当我们省察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不禁要惊出一身冷汗。请看下面几个题目。

①尊重一切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②艺术家是否在其作品中刻意留下让人意会的内容?

③对摘自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所著《论神性》的一段话加以解读。

这些题目,是法国的高考题,而且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高中生不论学文学理,哲学都是必考科目,与法语、数学、物理等不相上下。面对别国这样的高考题,复旦附中资深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发出感慨:“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我们讶然,这是高中生做的题目吗?在中国又有几个成年人有能力或者说有勇气去探讨这样的问题?”

有一种差距,叫作思想的差距。习近平同志说,“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极言思想之重要。人因思想而存在,一个人没有思想,则只能沦为一个工具、一具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没有思想,则极有可能在漫漫长夜中辗转轮回直至走向灭亡。作为民族之希望的青年人,在人生觉醒之时,如果缺乏了思想,它所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么简单。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全国发布,从宏观层面深入地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组成核心素养的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都和学生主体思想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关联度,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中学生拥有思想!

二、思想是什么?

基于培养学生思想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呢?尹后庆先生说,通过课程的变革落实核心素养。即把原来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化为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要让学生拥有“思想”的能力,就必须想清楚“思想是什么”的问题。

思想是人类思考的结晶。思想是爱与智慧的闪耀,更是一种思考的姿态。当远古洪荒时代,人类的先民仰望满天繁星,思考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时候,思想就产生了。作为现代的人,我们有时可能会讥笑古人将世界理解为“天圆地方”、理解为“由火组成世界”的幼稚与可笑,但是,我们谁又能断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深奥、正确的呢?事实上,对于人类而言,有一些问题,是人类千百年间思考的永恒性问题,也是每一個人必须要思考的“终极问题”。梁漱溟先生说,人类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三不同;人类生活中所秉持的态度(即所以应付问题者)有三不同。第一个问题是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人对于人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人对于自己的问题。而前人的思考,犹如黑夜中闪烁的点点星光,能为我们后来者在生命旅途中指明方向。从另一方面而言,古人探究世界本质和认识自我的姿态,却是最值得我们敬仰的姿态。思考是人类最美的姿态!我想,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思维的乐趣”吧。

程红兵校长说:“人的思想是从思想中来的,其含义有二:第一个含义是指人的思想首先是从别人的思想中来,即从学习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思想成果而来;第二个含义,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想,即学会独立思考。”

所以,我们不仅从初中开始开设了“中国文化原典阅读”课程,一直开到高中,还在高中开设“西方思想名著选读”这一选修课程。我们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经典思想著作汇编成册,让学生与思想家对话,让学生在思想家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在思想家的思想中学会思想,进而在思想中塑造灵魂。

三、如何拥有思想?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火焰。”学习思想经典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思考的快乐,学会思考,进而建构自己的思考。那么,教师要做的,可能就是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思想,并建立起哲学与学生生活的“血肉联系”。笔者以为,课堂上有以下几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1.让学生像思想家一样思考。哲学是对人类基本和普遍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觉醒和思考,是人之成为人的价值所在,也是人之成为人的快乐源泉。因此,亚里士多德才说,人的本性在于求知。因此,王小波才说,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关于思想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快感,要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让学生真正进入思想家当时思考的“思维场域”,这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像思想家一样思考。比如在《苏格拉底的申辩》教学中,笔者在上课伊始就抛出一个问题。

据说最聪明的人是善于提问的人,请同学们就题目进行提问。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希望表示自己聪明,因此会争相提出自认为深奥的问题。当一个学生提出“苏格拉底是谁”的问题时,有同学笑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于是笔者接着问:

“你认为苏格拉底是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追溯苏格拉底论证的逻辑思路,发现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无知。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能够看到“未知”的那一部分,这也正是苏格拉底智慧的体现。分析到此,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苏格拉底“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真正的智慧”这一观点的价值所在。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一思想的奥妙,正是在于还原,还原思考场景,还原问题,还原思维路径,让学生像思想家一样进行思考。

2.让学生思考思想家的思考。先哲们的思想结晶已然成为人类智慧星空上熠熠生辉的星辰,但是除了了解思想家智慧的价值,学生更需要追溯根本——思想家们思想的动机的“思想动因”问题,或者需要以更高的视角思考思想家的思想有无局限性的“思想范畴”问题。比如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苏格拉底被判刑之前他的申辩与起诉苏格拉底的罪名似乎并不完全匹配。也就是说苏格拉底面对“不敬神祗、败坏青年”的控告时,仅仅作了似是而非的申辩——将自己的哲学观点重新阐述。其实这种“不吻合”的背后,恰恰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动因”所在。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尝试让学生来思考这位哲学家的思考,以发现其思想的动因。

师: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看一下苏格拉底到底有没有不敬神祗。

通過思考,学生发现了苏格拉底真正的目的,是追求真正的智慧——认识自己的无知。紧接着,笔者向学生呈现了苏格拉底“败坏青年”的罪证——苏格拉底与青年的话,他用层层追问的方式,让青年承认有时候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学生明白了他自比为“牛虻”的背后,是一种大爱。而“爱”与“智慧”的聚合,恰好是哲学的含义,而追求“爱”与“智慧”,这正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永恒的“思想动因”。

3. 让学生思考自我的思考。有人说:哲学是追问浩瀚星空的高深学问,哲学是离我们很远的玄思冥想。其实不然。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哲学不能脱离生活。让学生从经典思想中完善思想,学会“不断追问和反思”的思维方式,这才是学习思想的终极目的。而实现的途径便是让学生思考自我的思考。

学习《苏格拉底的申辩》,让学生了解苏格拉底思想的伟大以及哲学家追求“爱”与“智慧”的职责,但这些都还不够。我们应该让学生思考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在课堂上,笔者询问学生:“你能不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一个事例证明苏格拉底的观点?”能分享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恰恰说明了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因为不知道“省察”的价值,所以很少对自己做“省察”的功夫,也因此很少能体会到“省察”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笔者通过一个“补充句子”的活动,让学生来感受“省察”的意义。

补充句子:因为知道自己无知,所以____。

有一些学生提出了要学习,要倾听,要思考,但都集中在学习方面。笔者进一步引导,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有没有“无知”的情况呢?你认为你的朋友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你会如何处理?学生就能够得出要宽容、理性等方式。进一步,如果在处理国家事务、重大问题上呢?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要“民主”的答案。通过层层推进,学生逐渐进入到对自己以往的思考进行再思考的深层,从而明白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对于生活的价值。只有经过让学生思考自我的思考,才能把思想转化为如血液一般在学生体内流淌的精神养料,而不至于让思想变成空洞的概念和神秘的名词。

罗伯特·恩尼斯说: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用来决定信念与行动。该定义决定了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具有质疑与反驳倾向的思维,更是一种建构性的思维,人们可以凭借这种思维建构认知,指导实践取向。因此余党绪老师说:“‘理性的反思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思维与认知活动,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实践之中,区别只在于个人的判断与选择是否合理,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当学生通过思考自我的思考,学会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具备一种思维素养,真正地指导我们未来的生活。

作者简介:广东省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哲学智慧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智慧派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