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随笔为切入点开展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2018-10-15梁勇
梁勇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语文,学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可直到初中,我们的学生还是谈作文而色变,即使勉强写了,也常常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是言之无物的“空对空”,缺乏真情实感,更不用说以情感人了。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的误区,在文章中写出生活味儿,张扬自我的个性呢?教学中本人以随笔写作为抓手作了一番尝试。
随笔的写作,抛开了传统作文教学强调写作技巧、重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性流露的弊病,给学生营造放松的心态和宽松的写作环境,避免了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的现象,远离空话、假话、套话,学生“我手写我心”,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的想抒之情。一石几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写起来轻松、自在,学生容易接受
随笔内容自由,形式不拘,既可让学生抒写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又可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说大作文犹如需精心妆扮的“盛装”,那么随笔就是随心所欲的 “便装”“素装”“休闲装”。学生写起来相对轻松自在,而且写作时间也相对宽松,随便什么时候有话想说,有事想谈,有感想抒,都可以写下来作为随笔了。
二、批改快捷,省时高效
学生写时不必“郑重其事”,教师批改起来也比大作文“轻快”很多,因不必像改大作文那么“多事”,可以写下评语,也可带上课堂讲,打个“优、良、中、差”也行。我多数是拿到课堂上解决,涉及心理隐私的问题则私下解决,个人谈话或“纸上谈兵”,所以自然改得“捷”,本子马上就“回笼”了。由于教师批改不必那么花工夫,往往今天写完上交,明天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回应,为学生指点“迷津”了。
三、辅助教学,灵活性高
對于一些学生感觉比较难的大作文,可尝试拆解成几个小随笔。学生从小随笔入手训练,把大作文的几个模块练好练熟,再用大作文训练,学生就能较好地扬长避短。如写《×××的二三事》,几件事情糅合,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或是没法区分几件事的重心。我把它拆解成《好学的×××》《活泼的×××》《守纪的×××》几个随笔模块后,学生写起来轻松多了。在此基础上再写《×××的二三事》,一个好学、活泼、守纪的人物形象自然就跃然纸上了。
四、潜移默化,提升写作水平
我曾在两个班做过试验。入学时,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差不多。A班除了按单元要求写大作文外,由初一起一直坚持写随笔;B班没有写随笔的习惯,只是按单元要求写大作文。结果证明,坚持写随笔的班级语文综合成绩及作文成绩均优于没有坚持写随笔的班级。
多年的实践证明,认真写随笔对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五、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
通过随笔,教师也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便于施教。有时学生在随笔中反映了自己的苦恼、心事,那我便权当一回“心理医生”或知心朋友,给予一些指点或帮助。这对加强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还是挺有益的。有个女学生,她在随笔中反映,她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她与妈妈俩人。妈妈常常因其学习成绩差而打她,骂她,她没有反抗也不逃避,因为已经麻木了,只是好悲伤……当时,我不禁一阵心痛:多可怜的孩子!我当即给她写了长长的一段话,告诉她怎么跟她妈妈沟通,怎么取得她妈妈的理解,怎么样去搞好学习……还特别告诉她:“你妈妈在打你的同时,心上的痛绝对比你身上的还要多几倍,这是我——一个做家长的感受。”此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变了,上课比以前专注了,作业也认真了,没有再出现过以前拖交缺交作业的情况了。今年,这个女孩还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干部。虽然我已经不再教她,但每次见到我,她总是很恭敬地打招呼。
坚持让学生写随笔的尝试,终于让我破解了一个教学的难题。作文,终于成为了学生们述说心声的理想园地。
作者简介: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青少年宫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