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初探

2018-10-15代燕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代燕

摘 要: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精尖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联合企业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关键词: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应用

一、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服务于企业,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就是说企业和学校一样都肩负着人才培养任务,两者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进步。学校具备企业没有的系统化教学理论、专业教研人员,在科研和知识上有优势,企业的优势则体现在实践上。物流行业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又增加了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校企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满足市场需求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的方法

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是结合教育平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既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了要求,又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这一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教学任务不明确、校企合作考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

1.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需要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引导者。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教师大多直接从经济专业、贸易管理专业、交通运输等学科调任,他们对物流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实践能力缺乏再加上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的实施出现了问题。因此,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从提高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学校要与企业沟通,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实地考察,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训能力。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资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并合理分配时间,增加物流专业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直接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环境是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其包括制度规范、机制完善和物质资源丰富三个方面。制度规范是指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校企互动教学模式与单纯的学校教学模式不同,涉及学校、企业、教育部门,需要完善的制度加以约束。机制完善是指构建激励机制。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而企业也没有在发展体系中对人才培养做出明确的要求,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所以,在原有的体系中增加激勵机制是消除校企合作障碍、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关键。物质资源丰富是针对校企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实训提出的,包括校内实践设施的购置以及企业实训基地的提供。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建有物流实验室,但利用率并不高,企业提供的实训基地也很少被利用。加之学习时间的限制和目的性不强,实训工作并没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为此,学校必须要求相关教师严格按照企业物流工作的运行规则进行实训,实践设施的购置要综合考虑数量和质量。学校和企业要制订合适的计划,在不影响教学要求和企业工作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到企业提供的实训基地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2. 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在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应用项目化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教学任务划分成多个小的模块并设计成项目,有利于培养专业素质高且兼具职业实践能力的人才。企业在此教学模式下,要为师生设计的项目提供实践场所。在前期的项目设计阶段,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以备学生自行选择设计项目,如物流业中的运输、存储、配送等过程都可以作为教学主题。企业在项目设计完成后,要让专业人员对计划进行检查,为其提供实操环境。

第二,应用科研教学法。科研教学法是将科研作为手段促进教学的开展。高校本身具备教育和科研两个特点。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且技术创新是未来趋势。校企互动教学模式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企业要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实习和科研环境,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要负责人。教师要利用企业提供的科研环境,针对物流企业常见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带领学生熟悉物流工作的流程,在科研中发散思维,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提供条件。

三、结语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沟通的增加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校企互动物流教学模式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