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卷
2018-10-15张彩霞
张彩霞
真题再现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60分)。
题目一:以“唱给 的赞歌”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权威解读
题目一中,考生所填词语要与“赞歌”搭配,用来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所填词语要内涵丰富,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这样容易出彩。
补充的词语可以从小处着眼,如母亲、老师、小草,选取自己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角度来写,以小见大;也可以大处落笔,如英雄、家乡、祖国、青春、自然等,歌颂对家国的深情,抒发对时代的自信;还可以补充一些一语双关的词语,如明天、春天等,这样的题目意蕴深厚。
题目二中,三则名言都是关于勉励学习的,舍与不舍,勤学与辍学,苟有恒与最无益对比,因此,坚持与恒心对学习的好处应该是三则名言的相同点。
考生写议论文可以围绕学习贵在有恒心、坚持与放弃等角度立意写作;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学习、生活中与坚持有关的事例展开行文,通过适当的场景、细节描写塑造丰满的形象,以此来彰显主题。
满分作文
唱给泥土的赞歌
○一考生
期待花开的时候,对得起苦难的泥土。
——题记
我是一棵树,当我还是种子时,风将我带到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这片土地对任何事物都足够宽容大度。她说我向下的深度决定我向上的高度,但我认为成长就是不停地向上生长;她说我需要收拾好自己的模样认真生长,我那些偏枝乱叶最终会成为羁绊,而我固执地认为我已经长得可以触摸到远处的高山。我自大高傲,一意孤行。我满怀信心地认为她只偏爱我一人,我吸收的是最好的养分,可当我看到同伴时,我发现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原来她一直都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偏爱谁。
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无知,我被同伴嫌弃,我长得丑陋矮小,最后被强行修剪成符合规矩的样子。她说我当时的固执就像初生的牛犊,但她很喜欢我努力向上追赶的精神。我知道她一直都在等我真正长大,她只是不习惯表达。
我听到过她沉重的呼吸在她廣袤的胸膛上有节奏地起伏,最后又归于平静。我曾问她为何而叹息,她苦笑一声,我看到了她的无奈和心酸。她说自己也很羡慕花朵的美丽芬芳,她也很想听一听别人对她的赞美,但是这数亿年来,她听到的太少了。我知道,她只是偶尔叹息,并没有抱怨,她的伟大不仅在于承载着万物,她还拥有这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
有一天我的树荫接纳了一位归乡的游子。他背着重重的行囊,一如他离开时的样子,只是岁月让他佝偻了腰,花白了头发。他望着眼前的村庄,卸下身上的包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我听到土地稳稳地接住了游子所有的辛苦和眼泪。他捧起一捧土壤深情地嗅着泥土的芬芳,那是他最熟悉的味道。他知道,无论自己多么落魄失败,这片土地永远都会接纳他。
可能有一天我也会变得很苍老,最终轰然倒地,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安静地睡去,与她融为一体,等待新生命的开始……
满分理由
文章本是一篇唱给母亲的赞歌,但主体不是母亲和儿女,而是土地和一棵树,角度的转换让人眼前一亮。一棵树的成长何尝不是一个孩童的成长经历,叛逆、自我、任性,但土地默默接纳了一切。终于有一天,这棵树看见一位游子的归来后,坚定了和土地不离不弃的情感。角度新颖,构思巧妙。
作者的笔触是细腻的,写一棵树的成长、土地的内心独白以及游子回乡的深情时,几乎是抑制着喷薄欲出的情感的,而语言却是诗意的、流畅的。
满分作文
天道酬勤不是玩笑
○一考生
我想谢谢你,因为是你让我知道:天道酬勤不是玩笑!
——题记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刚步入初三时她送给我的一句话。彼时,她已成为高三生,已经在过着那种三更眠五更起的生活。许是因为我自小贪玩,每次考试成绩都全班垫底,所以,全家似乎只有她记得我上初三了。
她的房间里挂着她亲笔写的四个大字——天道酬勤。字写得不太好看,但一撇一捺都看得出她的认真。我鲜少进入她的房间,是因为她的房间里有很多荣誉证书,还是因为我害怕她给自己营造的紧张氛围?我不知道。可神奇的是,自从我进入初三,她似乎就和我过不去,每天早晨五点钟准时叫我起床洗漱,让我和她一起背书,六点准时出门,每天晚上还拉着我到她房间写作业。要知道逼一个从不主动学习的人去用功学习该有多困难,所以我赖床、发脾气,还在她认真学习时故意捣乱。
我承认,我忽视了她叫我起床时紧握的拳头,忽视了她浓浓的黑眼圈,忽视了她看我时无奈失望的眼睛。直到一天晚上,她刚下晚自习,匆匆回到家后说要给我补课,可我死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还对她说:“你烦不烦啊!”她怔了怔,良久都没有说话。我偷偷地瞄了她一眼,她蹲在地上抱着头在哭,她说:“你可以选择现在不努力、不认真,可以后你就必须承受当下你不努力而导致的遗憾,直到最后,你被现实逼得认命!要知道,天道酬勤从来都不是玩笑!”说完她就走了。
第二天早上她没有再逼我早早起床,晚上也不再强行给我补课。明明我又回到了自己想要的散漫生活,心底却有些难过。当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想了很多很多,有对姐姐说过的小梦想,有姐姐看我时失望的眼神,还有她说的那些话。或许,我应该相信她所说的“天道酬勤从来都不是玩笑”,我也应该好好努力,应该坚持下去!
这一天,我朝自己的梦想迈出了跌跌撞撞的第一步。你看,天道酬勤真的不是玩笑!
满分理由
作者将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充满烟火气息的姐妹之情和自我成长的细腻体验融为一体,对读者而言,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似乎能从每个人的心底找到印记。这种自然的表现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事件的轮廓,在紧要的地方添加一些心理、神态等细节刻画,读起来张弛有度,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在平淡朴实的叙述中抒写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感悟,更显得从容真实,少了一份刻意为文的矫揉与造作。
病文诊断
古城灯夜辉煌
○一考生
两千年前,匡衡为一代文学家。未央宫中,俯身论述天下大事,关心百姓民生。他心系天下,深知百姓不易之处,因此更为清正廉洁。(开篇没有点明“坚持”这一主题)
比这更早的几十个春秋前……
匡衡由于家里很穷,白天他必须干活挣钱养家,只有晚上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买不起蜡烛,而他的邻居很富有,晚上烛光把屋子照得通亮。(叙事过于啰嗦,迟迟不进入正题)
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气敲响邻居家的门,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来读书?”邻居一向瞧不起穷人,便恶言相向:“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心里既难过又气愤,更坚定决心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中,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一线亮光,他走过去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烛光。于是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个洞中透了过来,匡衡借着这微弱的光线读起书来。(语言简单乏味,缺乏文采)
匡衡发现有一个富人家放了很多书,于是他就去富人家干活,以求得看书的机会。富人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想要工钱呢?”匡衡也不隐瞒原因,就直接说:“我帮你家干活,不要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富人很高兴,便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人物对话不够精练)
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大概说的就是如匡衡般坚持学习的人。(引用材料比较突兀,前后语句衔接不畅)
匡衡无数个灯下的努力,无数个日夜不疲的学习,使得他成为一代文学家、一代名臣。
升格指导
这是一篇以历史名人为题材的记叙文,选用的材料符合“坚持”这一主题,但是失误在平铺直叙,拖沓冗长。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升格:
1. 开篇点题,明确主题。
2. 略写第三四段匡衡凿壁借光的缘由,重点刻画他深夜苦读的场景。
3.结尾处将视角再拉回到开头匡衡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的场景,首尾呼应,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