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018-10-15子矜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趣谈后辈诗书

子矜

古往今来,不论是天潢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无不希望自己的后辈能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好前程。因此,在古代家训中,有关训诫后辈读书的内容有很多。而先辈训诫后辈读书的目的也不仅为了入仕,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读书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当然,刻苦读书并不意味着让后辈死读书、读死书。为此,先辈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读书的方法供后辈参考。

勤勉篇

《符读书城南》(节选)

○唐·韩 愈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在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妙解趣谈 《符读书城南》是韩愈写给在长安城南家中读书的儿子韩符的。文中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他认为只要勤奋,就能读懂诗书。为此他对比了两户人家的小孩:孩提时,两个小孩同样乖巧。少年时也一同玩耍,十二三岁以后,就渐渐显示出差别。三十岁之后就有了天壤之别。而这差别的根源就在于读书。现代很多家长也如韩愈文中所说的两户人家的家长一样,一部分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习惯,久而久之,孩子视野宽广而最终事业有成,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孩子只要快乐就好,因此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阶段疏于培养,导致孩子懒于读书,临近中、高考才临时抱佛脚,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勤勉”学习法:韩愈认为学业精进在于勤勉。他所说的勤,表现为多吟诵,多翻阅,多思考,以及夜以继日地学习。韩愈通过长期的实践,领悟到学习时要把握要点,探索其精妙之处,并做到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韩愈认为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而要学习其思想和方法。他贊成汲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但反对沿袭、剽窃,主张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积累篇

《劝学》(节选)

○战国·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数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妙解趣谈 荀子在《劝学》中集中论述了自己对学习的理解,一开篇就郑重地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认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弃恶扬善,逐渐弥补不足,从而逐步达到圣人境界。而现在很多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就是杂学、贪多、朝三暮四。学习就像挖井,即使你一天开一百口井,也不一定能挖到水,但如果你把一口井挖到底,水源就会自动冒出来。这一口井的水源,是四面八方的水源汇聚而成的。到这时你再学其他的技能,就会触类旁通。

“全方位”学习法:荀子所说的学习方法有四种:善假于物、不断积累、锲而不舍、用心专一。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人类因为感知器官作用的限制而使自身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因此,人类要充分发挥这些能力,就必须学会善于利用自然,以增强人的感知能力。不断积累指的是积渐式学习方式。积就是个体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渐就是外界连续对个体施加作用。这种积渐式的学习方式强调注重积累,因为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锲而不舍就是要“积久”。“积久”强调时间的延续,“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就折射出了“积久”之理。用心专一,就是在积渐的基础上找到明确的方向,并发扬学习的“钉子”精神。

精读篇

《潍县署中谕麟儿》(节选)

○清·郑板桥

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不宜寓目,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妙解趣谈 郑板桥晚年得子,教育主要针对儿子。他对读书、作文、书法、绘画、教育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见解。毕竟他毕生都在与书籍打交道,几乎泡在书堆里,浸染很深,感悟也很深。他认为读书不能依样画葫芦,不求甚解。另外,读书还要讲求环境,结交几个书友,这样既可以读书也可以论书。而现代很多家长都不在乎这些细节,认为只要是书,就可以读,在什么地方读都可以,完全把读书当成了孩子的必要任务,而忽略了给涉世未深的孩子做榜样,并拿出自己的经验去为孩子点亮一盏明灯。

“精当”读书法:郑板桥的“精当”读书法中的“精”是指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当”是指读书要恰到好处,适合自己的水平就好。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学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进书里去。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提倡读书好问,他认为多问才会茅塞顿开。

(本栏目编辑 黄亚琼)

Email:875000067@qq.com

猜你喜欢

趣谈后辈诗书
小“鱼”儿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观电视剧《毛岸英》感作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代植树趣谈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腹有诗书气自华
“羊”字趣谈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
把欢乐留给世界——趣谈幽默达观的自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