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8-10-15张丽娟

青年时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学学科专业

张丽娟

摘 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社会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从学科自身性质来说,需要开展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必须遵循学科本身的传统特点。社会学专业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实地调查,社会问题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实践环节,所以加强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加强专业认知度。并且实践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合理选择实践目标,完善实践机制。本文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性思路及途径。

关键词: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

一、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社会学实践教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学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以及进行课内外实践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意义。但也存在进一步研究并待补充的问题:如,单一的研究角度,缺少纵横的、历史的、综合的分析框架和解释基础或者缺乏实践教学改革发展过程的系统性研究,缺少基与社会层面的因素与实际教学实践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社会学专业教学实践,在国内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注重单一呈现,而对多维度呈现的综合性研究涉及不多。本研究中,将社会学专业视角教学研究多维度的呈现,如社会学专业实践的途径,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学者们多研究社会学实践的重要性,但是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及实践的结合谈的较少,社会学传统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谈的不多。本课题将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及其与实践的结合入手研究出实践教学新模式,并突出田野调查及实地调查对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社会学概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社会学早期的经典著作在以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人的行为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际调查的前提下形成的。所以说社会学的理论建立在社会调查和田野上,通過实践的考察才获得了最初的观念和理论。通过社会学专业实践,社会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接纳社会学这门课程,更好的学习社会学的知识,掌握学习技巧。

社会学是研究人、群体、人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包含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和知识体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学是什么,人的行为有什么意义,人群的组织等的了解认识世界,了解人类自身包括意识形态和具体行为。通过这些理解事物的普遍规律和特征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学提高社会学的想象力,学会观察事物,发现其规律,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分析社会现象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同时能够通过课内外实践,培养独创性和创新能力。

二、社会学实践教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突破的难题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社会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从学科自身性质来说,需要开展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必须遵循学科本身的传统特点。社会学专业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也要进行实地调查,社会问题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课内外实践环节,所以加强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加强专业认知度。并且注重实践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合理选择实践目标,完善实践机制。本文从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性思路及途径:创新教学方法

在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严格研究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大纲。社会学的诸多理论是在著作中存在的,所以不看著作是缺乏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社会学知识和阅读社会学经典著作的知识储备。认真提炼教学内容,把握主干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理论必须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学重要的思想流派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到提炼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传授给学生。杜绝理论部分的空洞乏味。要把所看到的著作进行讲解,或者大家一起讨论某一社会学著作,比如,谈《江村经济》读后感,讨论《中国人的性格》给大家的启示等等。

把课程当中可以实践的部分拿出来用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互动,这是课内实践的普遍做法。教师还要深刻理解现实社会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物,充分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让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由浅入深,形象活跃。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性思路: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师自身做起。社会学是热心观察参与社会的一门学科,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生事物的变化及对此的关注和加深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摒弃对社会不关心、对他人,国家不关心的冷漠的态度。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入手进行改革,引导学生阅读社会学著作,阅览社会学期刊,从经典入手,了解社会学前沿研究,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举办专业课课堂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关心社会和社会学这门课程。

课堂上教师主动交流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解决的方法,扩展思维,联系国内外的经验和观点,对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写观察材料或者论文。教师真正做到引领和表率作用,周密的制定出教学方案,并且制定的教学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社会事物的变化灵活掌握。

实践教学中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提前查阅很多资料,进行反复分析,必要时候进行短期的小调查,这些主动性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必备的学习要求来实施。

(三)专业实践的途径:合理选择实践教学目标

我想社会学实践教学必然要结合社会调查方法,重视结和社会学和社会调查的衔接。结合社会调查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把调查的重要性拿出来,结合社会学的诸多范畴,提高重视社会调查在社会学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开展实际调查,有组织的进行短期的一周到半个月的调查实践,总结概括得出结论。

进行社会调查之前教师把有关的指导问卷,指导访谈的内容,方式以及在现实当中注意的事项一定告知清楚,并时刻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原则。

把社会学社会调查著名的调查,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报告,读后感和费孝通的瑶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和《江村经济》等著作通过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学习和研究这些社会学实践经典作品。通过讲解毛泽东《井冈山土地法》等调查,让学生了解深入群众,反复调查,实际实施的重要性。

针对社会学专业教学当中缺少实践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社会学实践教学搜集文献的基础上,以及凭借社会学专业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社会学实践教学的探索性可行性的实践教学方案,提出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三、社会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笔者着力改变社会学实践课程广泛较少,实践教学效果不明等问题,围绕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为提高授课质量,为提高学生对社会学的认知度,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制定符合学科规律的可操作性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途径。

(一)改进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通过阅读论文和社会学原著加深社会学认知,具备社会学视野;制定便于实践的课内外学生能够独立实践的或者协作完成的实际调查,编写调查报告。注重培养学生课外实践调查的能力,培养应用社会调查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当中贯穿读、思、做、三个内容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理念,并且以阅读、讨论、分析、实践四个环节来得出结论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专业课老师实践教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制定社会学行之有效的能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容易实践的合理内容;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区分,教师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有计划的进行社会调查,进行田野调查。并通过合理的考核方式来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二)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现实接轨

社会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以往只是在教室实践,没有实践基地,对于缺少实践基地的建設情况,可以通过社会学的专著作及学习研究调查方法,学院设立一些基金项目,开展科研项目,或者教育部社会各界的捐赠的基金来筹集并能得到有效利用。

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阅读、实践、分析、总结,确实做到实践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师及时发现社会学学术前沿动态,请社会学领域的学者、专家进行讲座,如举办社会小金额讲座,座谈会等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学科的动态和发展情况,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或者学院主动联系实践基地,多方联系,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出发,不怕麻烦,建立友好的共建桥梁,让学生开拓视野,学以致用。

(三)完善实践教学机制

社会学实践教学考试要尊重社会学传统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或者讨论,对话。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才能实施。学生即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也要达到对客观调查对象认知和理解的程度,否则实践会失去任何意义,进入被动状态。社会学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方面的要求很严格,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有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接触学习社会学理论知识的积累才可以进行实践。这就说明社会学实践教学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学生中才能实行。

改革实践教学的考试方式,注重建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培养独创性、支持创新能力,提高主动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制度的改革考核方式,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核。

所以实践教学评价过程是从多个角度,如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是否达到了知识结构的要求,这些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来评价。考核当中加大实践教学成绩,实践教学比例能够达到总成绩的一半或者接近一半。

参考文献:

[1]汤夺先,李静.高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6).

[2]王谦.“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社会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猜你喜欢

社会学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